文丨刘金蓉(绵阳四〇四医院)
导读
重症监护室是治疗和监测的重点科室,同时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也是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有关数据显示,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感染发生率达到了30%,严重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患者因素。ICU 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基础疾病较严重,比如:严重的外科创伤、休克、大面积烧伤及大出血等;内科疾病:脑出血、糖尿病、血液病以及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破坏了机体保护屏障,使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导致医院ICU 患者出现较多的感染事件。除此之外,一般ICU 患者的年龄比较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个器官功能也开始减退,从而发展为感染事件的易感人群。
放置侵入性导管会引发感染。ICU 患者通常会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各类监测导管等,能够方便治疗与监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管道置入,会破坏人体的皮肤、口腔以及呼吸道等防御能力,从而为病原微生物侵入提供门户,易被感染。
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大量使用抗生素之后,比较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致病菌非常活跃,在ICU 患者体内不断增长繁殖导致疾病的产生。激素的使用,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出现合并感染现象。
应用其他药物。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比如:抑酸剂,能够对急性溃疡进行预防;但服用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胃液的碱化,从而导致革兰氏杆菌大量繁殖,出现细菌移位现象就会引发感染。
环境因素。不同疾病的危重患者住在一起,会造成交叉感染。在护理的过程中,查房的次数较多,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操作种类繁多,一旦不安规范操作就会发生交叉感染现象。针对ICU 患者,探视人员较多,会将致病菌带入ICU 内。
提高感染预防意识,转变观念。ICU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应该从护理人员出发,提高专业素质,实施无菌操作,提高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找出感染的致病原因,以及致病菌株的种类等,从而防止患者耐药性降低。在抗生素的利用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剂量,从而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效果。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医院感染预防情况,成立感染监管小组,护理人员对ICU 进行自查,针对检查结果,对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进行防治。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在护理操作实施过程中,做好消毒处理,实施无菌操作。建立探视制度,对探视人员进行限制,并控制探视时间,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病原体进入。
实施ICU 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持ICU 的整洁和卫生,做好通风工作,保持空气的新鲜。护理人员在进入ICU 前,应该认真消毒,从而减少感染。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手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改进洗手设施,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提高手卫生的落实率与正确率。
对物品实施严格管理。ICU 的医疗器械应该放在相应的位置,并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消毒后保持干燥的状态,防止污染。能用高压灭菌的可以实施高压灭菌,对于不耐高压的物品可以实施高效消毒剂浸泡。对于一次性物品,应该及时处理,减少感染源。
对抗生素合理使用。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降低自身抵抗功能,也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除此之外会降低药物的耐药性,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特别是真菌感染。因此,针对严重感染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重症监护室的感染问题是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对ICU 患者感染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