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摘要】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使全国各地的教师开始了线上教学。而在此过程中,却出现了如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学生分化明显等问题。作者认为就文科学习而言,将高中古诗文与中国古代史进行跨学科教学,或许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线上教学;跨学科教学;高中古诗文;高中古代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1-0047-02
一、在線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技术优势未突显,课堂生成难保障
线上教学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借用网络技术,实现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技术手段上相较传统课堂形式更加便利、快捷,但就高中中国古代史和古诗文教学而言,在教学方法上绝大多数教师依旧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即科任教师讲,学生坐在电脑、手机前听,本质上与传统教学并无差异,未体现出线上教学应有的优势,反而导致学生每天都忙于机械听课,疲于应付。同时,教师由于忙于讲课,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及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生成,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严重两极分化。
(二)学习环境变化大,学习状态难保证
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要求严格、纪律严明的教室,变为松散自由的家庭。从班级中小组合作、探究研讨,变成了单个学生“独立自主”。从有教师、班干部及时管,当面谈话、批评,到主要依靠自制、自觉、网络监管,再加上部分教师对于线上教学平台的运用不熟练,系统平台反应慢,学生掉线,教师被挤出平台。这种变化对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学习状态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对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经验、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也是一次挑战。
(三)课堂吸引力不足,学习内驱力难激发
部分教师平时对网络教学模式、网络资源关注较少,一些教师习惯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份PPT,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线上教学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教师机械地教、学生线上打卡、家长在家监督不现实,也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个是当前线上教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四)线上学习时间长,学生视力状况堪优
相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各学校的线上课程往往从早上6点多持续到下午6点,有些教师甚至还开展了线上晚自习。这些工作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线上教学成果最大化,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二、解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跨学科教学融合
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于1989年提出了关于跨学科教学的定义,即教学将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通过对高中语文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析,我发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彼此间存在着极强的关联性。“史料实证”基于学生对史料的理解把握,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辨别史料、研究史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从更深层次看,则是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希望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能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而这又与语文学科“文化传承与理解”相呼应。基于此,我对高中古诗文及高中古代史进行跨学科教学融合。以高中语文及历史必修教材为基础,筛选课文中涉及时间、人物、事件、背景等重合或者相关的内容,加以整合编排,以群文阅读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及线上教学。
(二)尝试线上“一课两师”教学,突破一课一师传统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加入古诗文作为例文教学,或在古诗文教学中,加入古代史作为背景教学,在线上课堂实现一课两师的教学。因为线上教学的技术优势,所以采用两师同时在线直播的方式非常便利,两师配合,既加强了师生互动,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线上课堂与线下自主探究相结合
线上课堂引领,线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将学生置于最重要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狭隘、闭塞的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促使学生真正地进行阅读、审问、深思与明辨,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个性得到舒展与解放。
三、对教师的要求
(一)熟练掌握教学平台、软件的使用方法
对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的运用较熟练,能有效应对技术层面出现的问题以及将其及时解决。熟练掌握好视通、钉钉APP、腾讯会议、微信公众号等软件平台,能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积累线上教学师生对话设计的经验
线上教学课堂不同于线下课堂,互联网平台将处于不同空间的师生联系在一起,师生对话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线上教学的成效。在线上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掌握和积累线上教学师生对话设计的技巧,这将有效促进线上教学达到高效。
(三)及时反思、深入探究
跨学科教学本身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高中古诗文与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却鲜有尝试。加之学生情况各有不同,所以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及课后反思有较高的要求。课后反思不单单指对已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和反思,更要针对课上教学效果、课后学生反应、课下作业练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希凡.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
[2]邹奋利.试论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语文,2017(36).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