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科伟 张宇 杨利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安全生产关乎人民福祉,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围绕一条主线、突出六个安全、实现三个到位、明确三个抓手,余吾煤业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新安全理念,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的制度性、技术性、素质性问题,不断克服高瓦斯、高应力、地质结构复杂等不利因素,以创新驱动和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种出了一片具有余吾特色的“安全田”。
煤田上扎好“安全篱”
“只要疫情不退,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从寒风凛冽到夏日炎炎,余吾煤业保卫科职工郭树鑫对进出矿区的车辆信息和人员进行核查核实,身上的衣服已从棉大衣变成了淡蓝色半袖工作服。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余吾煤业公司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预案,守好进入矿区的第一道关口。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党员带头、上下联动、科学防治的疫情防控格局,通过建章立制,达到了防输入的效果。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煤矿安全生产来说是一次考验,也是一种挑战,更是一场实战演练。”该公司安全副总经理权红星说。疫情防控重要,复工复产也不能少,要保证安全,关键还得依靠制度,厘清各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余吾煤业完善并下发了《2020年安全生产实施办法》,进一步理清了各级层的安全责任,构建起了“系统领导,专业管理,职责分明”的四级安全责任体系。
把制度比作篱笆,那么“扎”就是执行力。5月24日,该公司探放水队组织人员正式对N1105回风顺槽进行钻探,26日对S5206回风顺槽进行钻探,5月29日顺利完成两处的岩芯钻取。在此过程中,该队组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进行施工,并采用清单式摘录,保证规程查找快捷性,规程措施清单上有的项目,施工现场必须有相关材料。
出台制度,并在生产现场严格执行,使得余吾煤业的“安全篱”越扎越紧。
“安全篱”上的“创新成色”
扎好了“安全篱”,那“安全篱”上最重的成色就是创新。创新就是生产力,在余吾煤业创新也用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作为潞安集团的一座高瓦斯矿井,瓦斯时刻影响着公司的安全生产,向创新要技术,再通过技术要安全,成为余吾煤业的优先选择。
矿井采深的不断加大和地质条件的日益复杂,让瓦斯治理成为衡量公司安全水平的标志,同时更是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瓦斯抽采又是瓦斯治理的关键一环,为提升瓦斯治理水平,余吾煤业公司创新探索实施U型井工程,U型井不仅是该公司第一口地面瓦斯定向抽采井,也是集团范围内的第一口实验井,于2019年11月开始排采产气,截止到2020年5月,累计抽采量达925348m3。
创新不仅解决大的瓦斯抽采问题,也体现在安全生产的小角落。
南风井煤仓位于南三皮带机头,煤仓原使用的是电极式堆煤保护,该保护报警不灵敏、经常出现误报警现象,影响皮带的安全运转。机电科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创新小组研究决定在煤仓上口安装雷达物位仪,能够准确检测到煤仓内煤位情况。安装雷达物位仪后,皮带司机通过集控主机能够直观地获取煤仓内煤位情况,当煤仓煤位接近仓口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停机、避免涌煤现象发生,同时,还能够安全、准确地提醒给煤机司机进行合理放煤。
一种简易管路法兰焊接定位装置、一种支架与溜槽之间的连接装置、一种阻止钻杆内水回流的打钻水钻杆装置、一种采煤截割电机防护罩……一个个小创新,托起了安全生产的大目标。
用改革为“安全田”施肥
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矿井建设,推动新型瓦斯抽采技术、快速掘进、小煤柱护巷、切顶护巷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是今后余吾煤业的方向和着力点。
安全需要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5月份,10个专业70余个岗位96名大学生报名参加45分钟的笔试共计5个小时的面试,队组技术员招聘制和队组标配大學生副队长制首次在该公司实行。新选干部分批被派到井下一线进行锻炼,“一线锻炼法”增强了干部的现场安全管理能力。
自动化、新鲜血液的输入,加快了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依托5G技术,安全监控系统主干传输网由“百兆”正向“千兆”工业以太环网升级。
安全是保证人的安全,安全措施也需要人去实施。人员素质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解决安全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人员素质问题。
今年6月是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6月1日至6月2日,该公司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考试对象包括生产业务科室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井下一二线队长、书记、技术员以及协建队组队长、技术员。考试分专业、分批次进行,内容涵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等。强化安全培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确保主动安全,人员的安全素质有了大幅的提升。
安全生产,重于山岳。阳光下,余吾煤业的“安全田”越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