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2020年,疫情给许多行业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但老旧小区改造却在政策的春风下得到了加速发展,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那么,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为什么要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呢?想要弄明白这个原因,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是指城市、县城(城关镇)建成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已纳入城镇棚改计划、拟通过拆除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实施改造的棚户区(居民住宅),以及居民自建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不属于老旧小区范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齐、违章搭建严重、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老旧小区常见的“四老一差”困局,不仅成为小区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现代化城市及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
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老旧小区不应被遗忘。无论是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是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打造更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出发,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
其实,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并不是新鲜事物。我国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旧住宅区改造,但之前重心主要聚焦在棚户区和危旧房,老旧小区改造进展缓慢。2019年以来,随着棚改收官,老旧小区改造接棒成为惠民生、扩内需的重要手段。从2007年启动至今,老旧小区改造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其实,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并不是新鲜事物。我国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旧住宅区改造,但之前重心主要聚焦在棚户区和危旧房,老旧小区改造进展缓慢。2019年以来,随着棚改收官,老旧小区改造接棒成为惠民生、扩内需的重要手段。从2007年启动至今,老旧小区改造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2007年,住建部颁布《关于开展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旧住宅区改造范围、标准及改造机制等进行了规范,标志老旧小区改造正式启动。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相关政策重心主要聚焦在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上,老旧小区改造开展缓慢,改造内容也主要是围绕建筑节能减排和房屋维修养护,综合性整治措施较少。
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上升到更高关注层面。2017年底,住建部明确在广州、厦门等15个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截至2018年底,试点城市已改造老旧小区106个,惠及5.9万户居民,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逐步细化并趋于综合。
2019年4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首次将老旧小区改造納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给予中央补助资金支持。10月,住建部确定在“两省七市”开始第二轮老旧小区改造试点。2020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明确,2020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加速阶段。
尽管老旧小区改造在被提出之后就一直陆陆续续地展开,但由于老旧小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项目设计图纸千篇一律等问题,导致有的小区因缺乏施工条件很多改造内容无法完全执行,有的小区的改造设施并不符合小区的整体布局,仍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改造效果,甚至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从而使得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最终沦为了“走过场”。
新一轮的老旧小区改造打破了以往纸上谈兵、千篇一律的改造风格,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更加明确改造重点与难点。2020年4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环境,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存量更新,不涉及拆除重建。从当前各地改造的情况看,这次的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类改造,包括拆违拆临、安防、环卫、消防、道路、照明、水电气暖、光纤、建筑物修缮、管线规整等,旨在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二是完善类改造,包括加装电梯、停车场、物业用房、无障碍设施等,旨在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小区整体环境。三是提升类改造,包括增加社区养老、托幼、家政、卫生防疫、助餐等,旨在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在这次的改造举措中,加装电梯成为主要亮点。从2018年“加装电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时的“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到2019年的“支持加装电梯”,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重要举措。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老旧小区居民“老龄化”占比较高,但老旧小区大多是7层左右的建筑,在修建之初并没有安装电梯,这使得老年人的生活非常不便利,加装电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小区整体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许多老旧小区都开始加装电梯,电梯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一张名片。
此次改造除了关注到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外,更注重居民需求以及小区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小区的特点,因地制宜,按照实际需求开展改造工作,使老旧小区的改造真正惠及民生,让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
在新一轮的老旧小区改造中,改造力度、改造要求、改造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老旧小区改造开始让更多的人们受益,也使城市开始迎来新面貌。
老旧小区改造虽然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项目,但由于改造量大面广,与住户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在实际改造中仍然困难重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资金仍是重中之重。当前,许多地方普遍采取“居民出一点、社会支持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等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但在实际操作中,居民对改造后价值提升效果缺乏感知,出资意愿较低。因此当前老旧小区改造的大部分资金仍是靠财政补贴,资金来源单一。量大面广的老旧小区改造若仅靠政府一己之力,远无法弥补改造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
除资金外,老旧小区改造的另一大问题便是居民问题。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惠及民生的工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那么在这其中居民的需求就难以忽略。但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用户极多,人们的需求差异也较大,很难有满足所有人意愿的方案。在改造中一旦协调不好各方利益,就会出现“一人反对,全员搁置”的情况。
从各地的改造实践来看,改造中不可避免要面临各方利益诉求差异,往往导致工程很难顺利开工。拿改造中呼声最高的安装电梯来说,电梯安装后产生的高楼层与低楼层业主之间的矛盾、费用分摊等问题都需要考虑。看似简单的电梯安装,其中牵扯的利益相关方并不简单。高层住户最积极,主要在于加装电梯后生活便利性提高,同时能带来10%~30%左右的房屋升值;低层住户不愿意,一是因为需求不迫切,而且觉得电梯占用了公共空间,二是加装电梯不仅会给低层住户带来噪音污染、占用绿地、遮挡采光等问题,还会造成一二层住房贬值。因此,在实际的工作推进中,看似惠民的电梯遇到的阻力反而更大。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若没有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机制,改造效果很难长期保持。在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上,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用房,也不收取物业费,要持续地提供物业服务比较困难,缺乏有效管理,这就导致时间一长就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改造成果甚微。老旧小区改造“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改造后的管理是老旧小区改造是否能长期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
老旧小区改造还在进行中,但生活已经因它發生了变化。
最先的表现就是老旧小区二手房价的上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广州五羊新城商圈目前二手房均价56555元/平,环比上涨2.82%。五羊新城片区的二手房市场火热并非没有原因,这和4月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的一则《五羊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必要性论证报告》(目前已过公示期)有关,按照规划,该片区将进行部分调整,意在“解决片区内现状优质企业外迁、建筑与配套设施陈旧、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
此份论证报告并没有明确提出对该片区的改造或规划计划,改造或更新规划尚未明晰,但市场已“闻规划而动”,再次验证了一个事实——有关主城区老旧小区的政策变动依旧能唤起楼市的敏感神经。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在一次专访中曾透露,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后,物业资产平均增值8%~12%,居住物业和商业物业租金价值分别提升约15%和50%。而另也有报告显示,上海徐汇、杨浦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市价平均提高5000元/平。
从长期来看,老旧小区的改造或将拉动投资。尽管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资金问题仍是“老大难”问题,但从当前各类政策导向来看,老旧小区接棒棚改的用意已十分明显,在政策的加持下,老旧小区改造“稳投资”不难实现。根据住建部摸排结果,全国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超4200万户、建面约40亿平。保守估算,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额约4.54万亿元。而且改造过程中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都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应。
尽管老旧小区改造不及棚改对经济拉动来得直接,但不可否认,它不仅符合中央“六稳”“六保”的要求,还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对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