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雷,邓 冲*,戴鹏龙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500)
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到了实验分析,以前的化验室逐步发展到医学检验科,检验结果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而医学检验信息在临床辅助诊断中占比巨大,而现在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误差的70%[2]。只有确定检验前样本的合格。才能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因此提高检验样本的合格率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报告及时性有着重大意义。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不合格样本6324例的基本信息。
对所收集的样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按照拒收原因进行分类记录,并用SPSS 19.0统计整理,针对拒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该研究对象不合格样本6234例中,主要为血液凝固和样本量少,其次是样本容器错误、样本类型错误和病人信息错误,最后是超过规定时间送检、疑似样本污染和重度脂血溶血,详见表1。
表1 6234例样本不合格原因及分类
(1)导致血液凝固有a: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不佳(血液流动不畅自身凝固);b:血量过多超过与抗凝剂的正确比值;c:采集后血液未及时颠倒混匀(血液未及时与抗凝剂混匀);d:采集管顺序不对(先采促凝管后采抗凝管)e:严重冷凝集患者[3];f:护士采血不规范。(2)导致样本量少有a:采集管顺序不对(采样管内负压不一致);b:患者自身精神紧张,配合不当[4];c:护士疏忽未严格把控血量(血液未达到刻度提前拔除采血针)d:病人自身脉压过低,或压脉带绑压不紧。导致样本容器错误,样本类型错误的有a: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对应检查项目该用的容器不熟悉;b:检验科更新项目规定过快,且未及时通知相关护理人员[5]。(3)病人信息错误,超时送检有a:医生开具医嘱时不规范或护士执行医嘱时未按要求[6],b:新的检验耗材或检验容器更新频繁,导致护理人员接收不及时[7],c: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样本未及时送检。(4)造成标本疑似污染有a:护理人员基础理论欠缺(如护理人员某一管采血量未达标,将其它采集管的血倒入)b:护理人员规范意识薄弱(如微生物培养类检验项目未用专门无菌杯)。(5)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有a:压脉带绑压时间过长;b:采血量过少[8](抗凝剂与血量比值过大);造成患者脂血有a:患者未空腹采血;b:用了脂质性药物可造成脂血。
(1)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a: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项目的采集要求。b: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有关样本采集知识让护理人员学习。c:各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样本采集技能进行现场培训考核[9]。(2)巩固相关医务人员对采集送检的基本知识;a:医院制定一些宣传小册子,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b:或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提起医务人员的学习兴趣。(3)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10];a:如检验人员定期去临床科室宣传检验前样本的类型,注意事项,采集、运送知识,确保临床了解相应检验标本各方面要求;b:组织检验科人员去临床做相关调查问卷,不断更新了解临床需求并及时查漏补缺。(4)加强医患沟通;因部分样本不合格是病人自身精神紧张或不遵照医嘱造成,所以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交流,使病人树立正确的就诊观念。(5)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a:可通过院内组织相关宣传活动、小品节目等,宣传医生的职责;b: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6)可定期到临床现场参与指导采样过程。
综上所述,为确保及时发出准确报告和减轻患者重新采样的痛楚,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技能操作的同时更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按要求开具医嘱,并规范样本采集时的操作,遵守样本运送时间,并有意识提高自身责任心,而检验科人员应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宣传样本采集注意事项和新的检验样本采集知识,对新开的检验项目更是要及时通知临床各科室相关人员标本采集、运送注意事项,确保临床医护人员熟悉相关知识,保证送来的标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