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技术在建筑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2020-08-24 02:33施云峰孟腾飞
浙江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厂房分区业主

施云峰,孟腾飞,汪 宇,徐 亮,朱 红

(1. 嘉兴市消防救援支队,浙江 嘉兴 314000;2.浙江方元安消防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53)

1 历史背景

丝联166创意园,其前身是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万人大厂。

在20世纪70年代,“杭丝联”曾经辉煌一时,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制丝、丝织、印染全能的大型联合企业,是杭州市轻工业系统利税大户,杭州赫赫有名的三大纺织厂之一。在改革开放时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体制不能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负担过重,企业面临困境,流动资金短缺,同时化纤产品普及,产品难以消化,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0年10月8日,正式宣告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破产。“杭丝联”原厂房中的大部分建筑陆续拆除。

其中位于运河之畔丽水路166号的一幢厂房由前苏联专家设计,为浙江第一家锯齿形厂房,是杭州工业发展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志建筑之一,对于这样一幢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是将它一拆了之,还是让它静静地屹立在运河边,每年消耗不菲的政府维修经费?杭州丝联实业有限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希望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它的历史价值。计划将厂房逐步转型为文创园。为此,业主先后投入了2000余万元,用于厂房修缮工作,分年度对建筑的屋面、墙面和门窗进行了“绣花”式整修,通过局部修缮、改造,杭丝联华丽转身成为艺术范十足的“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杭丝联”历史建筑独有的特色,打造成集保护历史建筑本体、保护工业遗产业态、展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于一身的文创示范园区[1]。

杭州市政府也赋予了它特殊的历史地位,2010年杭州市政府将它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

该厂房总建筑面积3.69万m2。整幢建筑呈正方形平面布局,清水砖墙、锯齿形屋面反映了丝绸工业车间特有的采光、通风、散热等工艺要求。见图1。

图1 锯齿形厂房外观

在转型改造中,最为棘手的是消防问题,该建筑原设计是工业建筑,而业主改造后的建筑性质是民用建筑。众所周知,现行消防规范对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在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灭火救援、消防设施等方面要求差距很大,更何况当年工业建筑的消防设计理念,与现行消防规范的巨大差距。如何在转型改造中既符合消防技术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实现功能转变的需求,让这座期待华丽转身的工业遗产建筑实现新生,是消防技术运用与功能设计相融合协调的重要课题。

笔者遵循不改变建筑外观,尽量维持建筑转型设计平面布局,节约投资,降低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则,为本项目提供消防设计咨询服务。

2 项目概况

该项目转型为文创园后,涉及3幢厂区组合在一起的原有建筑,其中南区原为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厂房(以下称“主厂房”);北区为二级耐火等级的3层办公建筑(以下称“北区3层建筑”),两者贴临建造,首层互通互连,事实上已经成为连体建筑;西侧建有附房(以下称“西侧附房”),为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办公用房,建筑四面环路。见图2。

图2 园区平面布局

3 消防设计

下面分别对该项目涉及的消防问题进行分析:

3.1 平面布局

项目周围为主要市政干道或辅道,与项目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满足现行消防规范要求。

园区内部道路(大于4 m)可与周围市政道路结合形成环形消防车道,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9 m。见图3。

图3 消防车道布置

3.2 防火间距

西侧附房与主体单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小于6 m,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笔者建议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 h 的防火墙隔开,墙上不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门窗洞口时设置甲级防火门、窗。同时建议拆除现状搭在两座建筑之上的阳光棚。

3.3 防火分区

如前所述,本项目原设计为工业建筑,项目未按规范要求划分任何防火分区,只是对其功能进行了划分,见图4。

图4 园区功能布局

根据业主的功能需求,笔者按照现行防火规范对应功能防火分区面积规定,充分考虑防火分区面积划分对现场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对本项目各层进行防火分区面积合理划分,其中一层划分为20个防火分区,二、三层各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见图5、图6。在防火分区划分中,充分满足了业主功能要求的同时,兼顾了防火墙设置的可操作性与业态的兼容性以及疏散及安全出口设置的可行性。

图5 一层防火分区图

3.4 安全疏散

本项目转型消防技术方案中,最为困难的是需要解决建筑内人员疏散问题,从建筑平面布局中可见,建筑总长约210 m,总宽170 m,本项目作为工业建筑时,其疏散距离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可是一旦转型为民用建筑使用,规范对人员疏散距离规定远小于工业建筑。其作为文创园使用功能时,内部中央区域人员(防火分区3)的疏散距离,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现行消防规范的距离要求。为此我们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借鉴了规范解决地下商业建筑疏散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在一层设置避难走道,通过直通室外的避难走道,来解决中央区域的疏散距离问题。

同时结合建筑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规范对疏散距离要求的特殊规定,对本项目疏散距离采用规范对大空间建筑的距离要求,即防火分区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7.5 m,且行走距离不大于45 m[2]。与此同时,采用不大于12.5 m的疏散走道直通室外的方法,在项目内设置多处疏散走道,妥善解决了困惑本项目已久的人员疏散距离问题。

在咨询意见中,笔者按规范要求,对“避难走道”“疏散走道”的防火分隔要求,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要求,疏散通道宽度要求及通道装修要求都作了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使本项目的安全疏散出口问题迎刃而解。见图7、图8。

3.5 消防设施设备布置

对于工业建筑转型后作为民用建筑使用,其涉及的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笔者都按照现行消防规范对应的要求,给业主提出了中肯、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使项目得到业主、设计单位、消防主管部门各方一致认同。

按照本次消防咨询意见,业主与设计单位通过消防图纸调整,使项目得到了政府认可,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图7 避难走道和疏散通道布置

图8 疏散出口布置

4 结 语

本项目顺利实施,使一座老旧的工业遗产建筑焕发了青春,成为了充满创新动力的文创园区;使它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生机盎然;使原本每年需要国家投入的大笔维保费用,不断进行保护性修理的建筑,转型成为创造财富的造血机。

由此可见,只要充分地理解并灵活应用消防技术规范,在社会发展转型中,消防技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功不可没,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厂房分区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