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依¹,刘立邦²
(1.贵州民族大学,贵阳,550025;2. 贵州创投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贵阳,550009)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一种新产品。因其釉色青中带白,白中泛青,介于青、白两色之间,故名青白瓷。自唐代开始,以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中国瓷器一直有“南青北白”的烧造趋势,。但是,在景德镇创烧出青白瓷之前,因为南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南方地区还存在着生产白瓷的一个阶段。这也是青白瓷的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随着唐代经过“安史之乱”后灭亡,我国又经历了分分合合的长期战乱的年代。北方频繁的战争与政斗,无数北方平民迁居南下寻找安定的生活,大量的人口迁徙也带来了白瓷的烧造技术。景德镇“水土宜陶”的优越地理环境,制瓷条件得天独厚,早在唐、五代时期,景德镇烧造出的瓷器产品就非常受欢迎,烧瓷技术十分成熟。在烧制出白瓷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吸收新技术,不断改良配方,终于烧造出温润如玉、釉色清透的青白瓷。青白瓷相较于白瓷显得清雅、相比于青瓷胜于灵秀,一烧造出世,独特的釉色就受到了宋代各阶层人民的喜爱。
图1 南宋青白秞茶盏 资料来源:摄于中国陶瓷博物馆
图2 青白釉双系盘口执壶 资料来源:摄于中国陶瓷博物馆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汉代,唐代时期才把饮茶与茶具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文化风尚,在宋代达到顶峰。宋代与唐代盛行的饮酒之风不同,宋代是一个品茶的年代。宋代统治者认为唐代的灭亡始于饮酒之风,为了杜绝晚唐五代的陋习,实施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大量的文人士大夫阶层随之兴起,这些高知识高素养的文人墨客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风范,清雅脱俗的生活品格,与清香微苦的茶不谋而和。宋代文人将茶人格化,赋予它精神,浇溉它,用诗赞美他。宋代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统治方式,打破了城市与平民的划分格局,平民与上层阶级流通,饮茶文化便在市井平民中盛行起来。于是在宋代,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刮起一片饮茶之风,造成“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无不用也”的现象,这直接推动了青白瓷茶具的发展。在饮茶文化盛行的宋代,青白瓷茶具凭借着如玉的釉色品格迅速占领市场。景德镇青白瓷茶具有斗笠碗、盏、盏拖、执壶等。宋代茶具多称为盏,是一种比碗小的器皿,所以也被叫做碗。盏下面通常有个盏托,又称茶托子,两者合一为宋代的茶具(如图1)。北宋青白瓷茶具多是盏和托粘连在一起使用,两者不可分离,也可能是青白瓷茶具胎体薄透,热茶慰之烫手,以茶托承之可解此忧。而南宋时期的盏拖则是分开的。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茶具是社会历史作用下的产物,必然会受到各阶级审美观念和审美倾向的影响。青白瓷茶具以独特的清新透彻的素雅之美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是儒学十分发展的年代,推崇“君子以德比玉”,玉高洁冰清的品性成为文人自喻的象征。玉在中国古代就是礼器,它温润通透的美感契合了宋代文人所追求的儒家审美观念,更是一种身份象征。但是随着玉器材料的减少,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替代品,而景德镇烧造出的青白瓷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青白瓷茶具温润如玉的质地和其强大的实用性完美的符合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实用器皿的需求。
文人墨客无疑是宋代饮茶之风的主要领军人物,相比于市井平民,他们所追求的是茶所代表的高雅性洁之风,在茶香中探索自己灵魂精神的升华,这衍生到了对茶具的审美要求。青白瓷茶具风格清瘦、秀气,胎质轻薄温润,具有通透感,给人一种清凉平静之美,与茶性洁高雅的品性相吻合。宋代茶文化以“斗茶”为主,一般使用建窑的黑釉瓷茶具为主,但那只是为了更好的分辨茶汤的茶色。宋代斗茶以白茶为主,茶汤的颜色纯白而鲜明、在茶具中无明显水痕或水痕较晚出现为胜者。所以黑釉瓷因其釉色宜辨水痕茶色,故最适合斗茶之需。青白瓷茶具其制作精良、器型之优美、釉色之莹润,具有“假玉器”之称更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自饮自斟时的喜爱,在饮茶时可如同赏玩玉器般把玩茶具,更体现了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审美观念和一种身份的象征。
宋代手工业繁荣,社会生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还取消了宵禁制度,商家可以营业到天明,使得商业经济迅速发展。而且宋代重视文化,使得平民百姓受教育的机会大大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宋代的市井阶层迅速发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市井文化。它生长于街头巷尾,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却又与主流文化不同,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市井平民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受到士大夫喜爱的青白瓷茶具流传到民间,便受到大量的推崇和欢迎。从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经济的发达与民俗风情,《东京梦华录》也详细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手工业商铺的繁荣景象,其中不乏茶楼、茶坊的身影。社会的和平安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得到了保障,开始追求生活休闲娱乐。宋代市井娱乐场所主要是勾栏瓦舍。瓦舍内设有供各个阶层饮茶放松的茶肆,完全为了市井平民而存在,直接促进了宋代市井文化的发展。
图3 青白瓷印花双鱼纹芒口碟 资料来源:摄于中国陶瓷博物馆
图4 《荷之韵》 资料来源:摄于曾瑾工作室
与文人墨客追求的高贵典雅不同,平民大众所用的青白瓷茶具制作相对粗糙,比起釉色与胎体的通透质感,市井平民更讲究茶具的实用性能,茶具器型简单实用,装饰朴实简练,与文人墨客对茶具的审美观念大相径庭。文人士大夫阶级追求玉质釉色,是抽象的、唯美的。市井百姓则更注重实际,讲究生活情趣化,纹饰的表达往往比釉色的表达更为直接,传递出市井平民对生活和国家的热爱。这也体现出了青白瓷茶具的雅与俗的差异性,市井平民所使用的青白瓷茶具除了对釉色的追捧外,在装饰上手法多样,注重实用功能和美观的统一结合,更加具有生活气息。综上所述,青白瓷茶具因其所服务的阶层性质不同,文人墨客所追求的高贵典雅、含蓄温润与平民百姓所要求的朴实干练、实用方便形成了“雅”与“俗”审美分化。
宋代的主流文化是雅,但是宋代是一个平民的社会,教育的大普及使得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领域管理国家。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使得市井平民阶级发展壮大这大幅度的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所以,市井文化成为宋代文化一大特点,这也直接影响到了青白瓷茶具的审美风格。
青白瓷茶具的器型因受到宋代理学道器观的影响,一改唐代丰腴饱满的特点,体现劲瘦、简练的体态风格,整体造型低矮。青白瓷茶具器型各异,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斗笠碗,其碗口大,底足小,器薄且壁斜,形似斗笠,故名斗笠碗。如玉的质地和清瘦秀美的外形十分符合宋代的审美观念。2014年9月,镇江博物馆在市区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了1套6件较为精美的景德镇青白瓷茶具。其有一青白瓷斗笠碗,其整体线条流畅,清新秀丽,器型精巧挺拔,没有刻意追求多余造型的追求。除了道家理学的传统审美观念之外,也是因为宋代人民深受战乱侵扰的痛苦,宋代统治者对内安内,对外备受辽、西夏、金等的侵扰,不断割地赔款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唐代恢弘大气的气魄不再,转而形成了谨小慎微、温文儒雅的风格。斗笠碗底足小、需轻拿轻放也从侧面描写了宋代人民小心翼翼的生活状态。
盏托是一套的用具,青白瓷茶盏多宽口小足,稳定性不足。宋代多以点茶为主,需要用沸水冲泡七次,搭以茶盏配之,保持其稳定性,还可隔热。茶托呈圆体高足状,中间有圈足以固定茶盏。根据茶盏的造型不同而改变形象,多以花瓣形为主,生动富有趣味。青白瓷常用的茶具还有壶,壶的样式最多,有提梁壶、兽流壶、瓜棱壶,用的最多的则是执壶。中国陶瓷博物馆青白釉双系盘口执壶整体造型线条流畅,自然圆润。执壶的壶嘴与壶口在同一水平线,把手对应位置设弧形流,瓶颈处修长挺拔,腹部饱满,体现了外形与实用的完美统一。这种造型的合理性是宋代人民新创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如图2)。
市井平民所使用的青白瓷茶具与上层阶级制作精致完美的茶具不同,没有过多的追求线条的美感和如玉的质地,造型强调经济实用性,不注重细节上的表现,更多的在乎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宋代高椅的出现使得人垂足而坐,器物的装饰部位从肩颈逐渐转移到对器型本身线条的美感和釉色的追求。景德镇除了生产御贡青白瓷茶具之外,亦会迎合平民百姓的审美观念,烧制造型简单,实用性高的青白瓷茶具,把雅致的瓷器转变为“图愉悦,重功能”的市井化倾向。青白瓷茶具整体线条圆润流畅,便于取握,器型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改变,最后确定于最实用且美观的造型。
御贡的瓷器精致雅气,其生产模式必须要按照典章制度制作生产的。而青白瓷茶具又为平民百姓所用,更多的注重装饰美,以满足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追求,充满世俗情趣,多有官方喜釉色,民间尚纹饰的趋势倾向。装饰手法采用雕刻、印花等多种新颖的装饰手法在坯体上表现线条纹饰,经高温烧成后,凹凸有致的纹理增加了器物的美感,一般刻划的较浅,青白釉堆积之处,花纹若影若现。青白瓷茶具以独特的釉色在众多宋瓷中脱颖而出,其主要装饰以釉色为主,在此基础上采用刻划花纹的方式进行装饰,更能凸显出青白瓷茶具的玉质美感。从装饰结构布局来看,主要是在茶具的内外表面进行装饰,茶托多以莲瓣造型作为装饰,增加器物的美感。
从纹饰上来看,宋代百姓讲究生活意趣,将他们生活中许多常见的事物都投映到青白瓷茶具中。类型包括植物、动物、人物等,常见的有婴戏纹、花卉纹、鱼纹等等,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婴戏纹,颇受宋代民间百姓喜爱。这不同于其他朝代,宋代百姓安居乐业,家庭生活幸福。宋代统治者提倡的道家观念并不影响市井百姓向往生活快乐。茶具上出现的婴儿纹直观具体的反应了市井人民内心的渴望,他们渴望安定、渴望家庭幸福、子孙繁荣。婴戏纹多于莲花、葫芦、鱼纹等吉祥纹饰融合在一起,充满平民世俗的象征意味。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代青白瓷刻花婴戏斗笠碗,碗的中心留出一圆空出,周边两个童子对嬉,加以花卉做周边纹饰。鱼纹也是宋代百姓喜爱使用的纹样,中国陶瓷博物馆藏青白瓷印花双鱼纹芒口碟盘口中心印有双鱼纹,鱼在器中如同圈养一般,体现了宋代百姓追求隐逸平和的心态(见图3)。
宋代百姓热爱生活,装饰纹样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题材,多是生活情趣的投射。纹饰比釉色更直接的表达内心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出市井平民相比于文人墨客的含蓄内敛更为开放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享受生活,热爱自己的家园。
青白瓷茶具作为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陶瓷器皿,最能体现人们生活常态和审美情趣。因青白瓷茶具也为市井平民所用,其风格更多的体现广大百姓的审美要求。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都市娱乐的空前繁盛,娱乐产业十分发达,百业兴盛、商贾云集、城市灯火昼夜通明的生活让市井百姓没有追求文人墨客“棋琴书画诗酒茶”的清幽高雅,反而透露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世俗。充满的烟火与喧闹的市井文化影响着青白瓷茶具的风格,使得素有“饶玉”之称的青白瓷茶具世俗化、通俗化。纹样的装饰风格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颜色掺杂,只突出青白瓷茶具的美,整个造型也是简单大方。市井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通俗,它直观的将所有的思想追求都刻印在青花瓷茶具里,不需要透过朦胧的釉色去猜想其中含义。市井文化的通俗性大于高雅,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市井人民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热情奔放的情感。
宋代文化教育的普及,使得贫寒子弟也能通过苦读书,科举考试进入政治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大街小巷的市井文化,景德镇青白瓷是承运着大家对青白玉的追求而产生的,而玉是达官贵人才能拥有的奢侈物件,青白瓷的产生很好的填补了平民百姓的这一心理空缺。青白瓷茶具既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也是民间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茶馆里也挂着名人画,插四时花,但那阳春白雪的精致优雅早已被喧嚣欢腾的市井俗气冲得干净。文人雅士饮茶是一种追求,市井百姓喝茶是生活,不需要多么精致的外形、剔透的釉色,只要经用、好看即可。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青白瓷茶具也在千年的时间长河流逝中进行着自身的转化。在当今的市场审美趋势下,青白瓷茶具在保持着自身净雅脱俗的气韵时,也从贴近生活、符合市场的角度完成自身的蜕变。当代人们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追寻宁静自然的生活,“茶文化”也日益受到现代人们的青睐,这让透着淡然、素雅的青白瓷茶具重新走入大家的视野。宋代人所追求的舒缓、清新的人文气息也是如今焦虑紧张的现代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青白瓷茶具所代表的的意韵受到了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相比于宋代时期青白瓷茶具的制作条件,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今窑的改进、技术的精良和瓷土的配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和进步。制作出来的青白瓷茶具更加的细腻、白皙、透亮,质地更加轻薄、坚硬。在符合“如玉”的古典美学上拓展了更大的表现空间。青白瓷茶具所代表的的美学意义与生活态度非常的高雅成熟,当代的青白瓷茶具依然符合着这一点,这是当代人民穿越千年与宋代人民思想的契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的《荷之韵》这一作品(如图4),突破了茶具以往的造型,在杯沿处用手指按捏出弧度,加入现代陶艺的语言。运用青白瓷传统的装饰技法在泥坯上雕刻莲花,施以青白釉烧成后秞上彩上色,由于刻划的纹路深浅不同,莲花的纹样在青白釉色中浓淡不一富有立体感。整体造型与釉色、纹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即立足于传统又具有现代趣味。在当代青白瓷茶具制作发扬青白瓷茶具的古典文化精神的同时,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自身情感的表达。在传统雕刻、印花的技术基础上加入现代审美语言的精神和趣味,创造新颖、自由的艺术表现。青白瓷茶具在保留传统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必须思考当代审美趣味,不破坏、不歪曲青白瓷茶具的洁净品格融入到当代日用陶瓷茶具创作中。
青白瓷茶具承载着宋代人民尚玉的追求应运而生,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青白瓷茶具除了为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所用之外,亦是市井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更多的受到了市井平民的俗风影响,青白瓷茶具在他们手中不仅是喝茶把玩的器皿,也是一种贴近生活,表现生活的工具。宋人百姓热爱国家、向往和平,这也是青白瓷茶具装饰和风格的特点,紧紧围绕着家国天下、仁义孝悌的主题内容,凝聚着宋代市井文化的时代精神、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