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莲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将2018年09月~2019年09月于本院诊疗的96例经手术治疗患者分为两个组别,组间患者各为48例。参照组一般资料:男女性别占比是5:2,本组患者年龄20~72岁,平均(46.87±9.17)岁;研究组一般资料:男女性别占比是4:3,本组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45.65±10.67)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调查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配合度良好,经统计学软件包辅助分析后发现数据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相关数据展开处理。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备置用具以及器械。配合责任医师。
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法:(1)准备阶段(plan,P)。(2)实施阶段(Do,D)。(3)检查阶段(Check,C)。(4)总结阶段(Act,A)。
(1)对比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数值,其中指标包括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文书处理等;(2)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按照结果将其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版本: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的针对两组间的数值数据予以辅助分析,若P<0.05则证实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表1得知,参照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文书处理等护理治疗评分数值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数值(±s,分)
表1 对比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数值(±s,分)
注:相比参照组,*P<0.05。
组别(n) 护理安全 环境管理 消毒隔离 文书处理研究组(48) 17.01±1.28* 14.51±1.00* 14.67±1.10* 14.98±1.19*参照组(48) 13.31±1.08 11.05±1.13 11.16±1.01 11.04±1.04
由表2得知,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5.83%,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n(%)]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病人的重要场所之一,易发生医疗风险,工作压力较大,且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安全以及预后,因此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极为关键[1]。传统手术室质量管理切法系统性和科学性,且缺乏反馈机制,易造成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护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患者康复,进而引发医疗纠纷[2]。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循环体系,是以患者为核心,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护理方案,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的循环管理模式[3]。PDCA循环法具体护理内容:(1)准备阶段(Plan,P):对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分析与总结,安全风险隐患包括但不限于:标本丢落、药物使用错误、手术部位标记有误,并与手术流程标准以及医院软硬件设备的配置进行有效结合,为应急做好准备[4]。术前,患者存在对未知的恐惧,所以需要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安抚以及疏导,建立良好医患关系。(2)实施阶段(Do,D):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需要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告知患者,常规手术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安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各科室应增强协作,及时进行有效沟通。除此之外,需要对手术室器械给予严格管理,派遣专人监督管理手术室内的物品,物品需要分类进行存放,并严格遵守标识管理,定期对手术室内的物品进行检查与记录。(3)检查阶段(Check,C):不定期抽查或定期检查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因素,并监督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调整与完善,将所发现的安全风险因素给予详细记录。(4)总结阶段(Act,A):以安全风险因素检查结果为导向,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护理问题,科室成员可商讨解决方案,进而可以不断完善护理方,最终提升护理质量。
有研究表明,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安全性,且岗前培训的实施使得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操作能力有极为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保证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本次调查研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结果显示,参照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文书处理等护理治疗评分数值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5.83%,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手术治疗患者给予PDCA循环法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