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将2018年06月~2019年06月于本院诊疗的72例行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患者数据资料展开整合后进行数据分析并归入此次研究数据中以供后续分析,遵照纯随机抽样准则将研究区组患者进行分组,组间患者各36例。参照组一般资料:男女性别占比是2:1,本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27.98±5.00)岁;研究组一般资料:男女性别占比是3:2,本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9.64±4.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包辅助分析后发现数据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相关数据展开处理。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麻醉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环境干预、手术配合、体位协助摆放[1]。
研究组患者应用麻醉专科护理,(1)术前护理。(2)麻醉之前给予相应的准备工作。(3)配合全麻诱导插管。(4)体位协助摆放。
(1)对比组间临床症状恢复指标数值,其中包括术后1h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按照结果将其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层次,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皆应用版本: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的针对两组间的数值数据予以辅助分析,并相应实施t检验、x2检验应用于实行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进而针对于(±s)、(n)%示意计量、计数资料数值,若P<0.05则证实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表1得知,研究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症状恢复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组间临床症状恢复指标数值(±s,n(%))
表1 对比组间临床症状恢复指标数值(±s,n(%))
注:相比参照组,*P<0.05。
组别(n) 术后1hVAS评分(分) 术后咽喉不适 恶心 呕吐 气胸研究组(36) 2.71±0.52* 2(5.55)* 3(8.33)* 2(5.55)* 0(0)*参照组(36) 4.88±0.64 11(30.55) 12(33.33) 8(22.22) 2(5.55)
由表2得知,研究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症状恢复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5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44%,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n(%)]
交感神经切断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此种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手术,安全性相较于其他手术较高,但依旧存在风险,需要格外重视安全性的实现。此种手术时间较短,所以对麻醉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与之配合的是麻醉护理工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医疗纠纷[1]。而常规麻醉护理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在降低麻醉风险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效果并不明显,较易发生安全事故,探究合理、高效且安全的麻醉护理手段成为手术临床探究的主要课题之一[2]。在此背景下,麻醉专科护理优越性得到凸显,针对性更强、安全性更高,且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青睐[3]。研究组患者应用麻醉专科护理内容具体操作如下:(1)手术之前:与麻醉医师一同给予患者术前评估,并提前告知患者麻醉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法[4]。(2)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医嘱准备相关麻醉物品、药品、设备,保障相关设备性能完好,并将设备调整到待机状态中[5]。(3)配合全麻诱导插管:与麻醉医师再一次确认气管导管的型号,根据医嘱准备诱导药物,配合麻醉医师行气管内插管术。(4)体位协助摆放:将各管路给予固定操作,进而避免管路扭曲等现象的出现影响手术过程。
综上所述,经本次研究后得出以下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症状恢复指标数值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5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44%,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针对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患者,采用麻醉专科护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且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