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霞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以我院儿科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儿童高热惊厥患儿中的56例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常规组27例与实验组27例。56例患儿在惊厥发作时均有面部抽搐、肌肉酸痛、眼睛上翻或者斜视情况。常规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0.9~6岁,平均(3.37±0.96)岁。实验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1.1~6岁,平均(3.48±0.89)岁。以统计学分析患儿资料,并未发现组间具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给予退热、吸氧、控制感染等治疗,基础护理包括监测病情、保证呼吸通畅等,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加强患儿病房环境管理,创建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柔和的光线。根据患儿年龄完善饮食指导,对于小月龄患儿,可指导母乳喂养,年龄较大儿童需补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保证合理的摄入量,以满足患儿机能需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等,详细记录病情的发展情况,严格按照医嘱给予退热、止痉等药物,告知家属药物作用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1]。若患儿惊厥发作,应解开衣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可按压合谷穴及人中进行施救,注意按压力度和时间适宜。住院期间注意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避免情绪慌张引起不必要的后果,强化认知提高配合度,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实施[2]。
护理效果:根据患儿症状(高热、惊厥)的消失情况进行评价,涉及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数+有效数)÷27×100%=护理总有效率。
症状消失情况:详细记录全部患儿的高热与惊厥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平均值进行比较。
研究所采用的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采取例数及百分比进行表示,即“[n(%)]”,组间比较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为检验方式,将P<0.05视为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实验组无效1例,有效7例,显效19例,总有效率96.30%;常规组无效6例,有效13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77.78%;(x2=4.1033,P=0.0427)。两组间的护理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两组患儿症状消失记录表发现,实验组和常规组的高热与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症状消失情况对比表(±s)
表1 症状消失情况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惊厥症状(min) 高热症状(min)实验组 27 2.85±0.56 5.11±0.43常规组 27 3.74±0.52 6.35±0.37 t-- 6.0515 11.3582 P-- 0.0000 0.0000
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症,具有病情发展快、起病急的特点,发病后可对患儿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生长发育,因而需要及时进行救治和护理。常规护理内容缺乏全面性,无法连贯、系统给予患儿护理操作,可能会存在工作纰漏,因而难以实现辅助治疗效果。通过对患儿应用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呼吸护理、惊厥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创建高效、系统的护理服务系统。综合护理干可良好解决患儿的实际需求,能够准确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治疗数据,有利于控制疾病症状,避免疾病再次复发,同时还可促进家长正确认识高热惊厥,可实现更为高效的价值[3]。
综上所述,在儿童高热惊厥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具有积极影响,可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满意,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