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姣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遵循护理管理方式的差异,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新生儿82例设置分组,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体重2.3~3.6 kg,平均(2.9±0.3)kg。研究组(42例):男18例、女24例;体重2.4~3.5 kg,平均(2.9±0.2)kg。2组样本基线资料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可行。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改进完善。(2)病房管理:病房环境,对病房内手可接触的各物品表面、地面、墙面、窗台等给予全面清洁,保证无死角,采取湿式擦拭,每日2次,如存在明显污染需给予消毒剂或清洁剂擦拭,保证空气清新,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每日2次空气消毒,专室专用清洁用具,及时处理垃圾及尿包;配奶间,每次配奶前后清洁工作台,遇污染使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注意手卫生,佩戴口罩及隔离衣配奶,奶瓶、奶嘴等专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沐浴间,病情允许新生儿每日淋浴或擦澡,使用消毒毛巾,一人二巾,浴后浴池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新生儿室谢绝探视,家长仅可通过护士拍照查看。(3)仪器设备及物品:奶瓶、奶嘴均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可消毒的,床单、口水巾、毛巾等均消毒灭菌使用;暖箱,对输液软垫、垫圈等可拆卸部分给予浸泡消毒,床垫、箱体等不可拆卸部分给予擦拭消毒,每日用无菌水更换暖箱内保湿水,使用终末后清洁消毒,对于特殊感染患儿使用的暖箱应消毒空置一周后再次消毒;物品,尽可能选择一次性物品,听诊器、体温表等专人使用,使用一次后消毒。(4)工作人员,加强医护、工勤人员消毒隔离培训,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暂停进入新生儿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各种操作前后都应洗手或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接触新生儿污染物时应佩戴手套,操作完成后立即将手套摘除、洗手。
观察2组病房物品(空气、灭菌物品)、手卫生合格率、感染发生率。
研究数据以SPSS24.0软件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具统计学差异。
病房物品、手卫生合格率、感染发生率评价,研究组病房内物品、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房物品、手卫生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对比[n(%)]
新生儿病房是用于新生儿喂养、观察、治疗的特殊科室,其中患儿人数较多,情况各不相同,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临床应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防控护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环境消毒清洁,给予全方位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对新生儿床单、口水巾、毛巾等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可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培训,增强其安全无菌操作意识,加强手卫生,穿戴无菌衣物,严格限制病房人员,谢绝家属入室探视,促使其积极配合感染防控工作,减少感染几率[1]。
医院感染防控还应做好监督及检查工作,严格监测新生儿病房环境、器械设备、物品、护理人员手卫生,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及制度,质控人员严格监督各项操作执行落实情况,注意各环节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控制院感的发生[2]。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予以精细化管理,提高物品消毒清洁及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降低感染的发生,故可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