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开放水平,也要求更加主动塑造开放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探寻新时代出口贸易逆势增长的内部机制势在必行。通过优化出口流程中的制度安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扭转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引发的出口增长乏力趋势,不仅是实现出口由外部拉动向内部驱动转变的关键,也是强化新时代出口增长质量的必备基础。
作为贸易流程中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制度安排,贸易便利化较早受到贸易经济学家的关注。许多文献提出贸易成本是阻碍贸易的重要因素,因而大量相关文献侧重于贸易成本测算,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亦是如此。不过就成本的构成而言,Anderson和Wincoop研究指出,贸易成本中65%为国际成本,55%为国内成本。因而对一国内部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和基于国家层面的贸易便利化研究同样至关重要。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是降低贸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是否具有显著的出口增长效应进行了考察。如Shepherd和Wilson运用案例分析法的研究指出,提升中亚及欧洲国家的公路网质量可显著提高区域内贸易流量,但这种狭窄的在给定政策环境里的贸易便利化分析难以解释政策改革对整个经济体的福利效应;有学者将多个国家的多种贸易便利化措施纳入统一框架比较分析贸易便利的重要性。如Mose和Sorescu提出加强信息有效性建设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等等。可以看出,研究者普遍认为贸易便利化有利于国与国之间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但是,贸易便利化不仅是指国际间的贸易便利化,也涉及到一国内部制度的优化和改进。其中,国际间贸易便利化主要涉及国家之间的贸易协定签订、运输技术改进等因素,而一国内部贸易便利化的改善则主要涉及国内制度安排的优化等因素。在当前国际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提高国内贸易的便利化会更显出其重要性。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一国内部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和欠缺。鉴于此,本文将考察视角定位于一国内部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以期能在当今出口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探寻中国出口逆势反转的内部制度安排和驱动力。
良好的内部制度环境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制度驱动力,可有效降低贸易的不确定性,提高交易的可预期性,引致贸易流量增加。在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寄希望于改善外部制度环境以提升出口红利效应变得很不确定。此时,通过改善内部制度环境以驱动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出口的内部动力,就应成为对外贸易的题中应有之义。贸易便利化是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综合性制度安排,提高一国内部的贸易便利化有助于增加一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和提升出口能力。本文将一国内部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出口通关效率、政府规制效率和市场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可以直接降低出口贸易中的显性交易成本,出口通关效率、政府规制效率的提高和市场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可直接降低出口贸易中的隐性交易成本,还可间接降低出口贸易中的显性交易成本。同时,贸易便利化还可通过规模扩张效应、出口集聚效应和成本递减效应对一国的出口增长发挥中介作用。
首先,贸易便利化可通过发挥规模扩张效应促进一国出口增长。制度环境完善与否决定了企业内部组织的效率,进而可影响企业的整体规模经济效益。贸易便利化暗含了制度安排的特征属性,因而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化一国内部的制度安排,既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综合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出口的临界生产率水平,增加在位企业的出口规模,又可增加潜在出口企业数量,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出口,扩大出口规模;既有助于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变革,通过知识与技术溢出带来企业规模报酬递增,有效缓解出口企业进一步开展技术创新面临的内源融资压力,又可显著增强技术创新对产品边际生产成本的抑制作用,增加企业净利润,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增加出口机会。
其次,贸易便利化可通过发挥出口集聚效应促进一国出口增长。作为一国内部制度安排的重要体现,贸易便利化尤其是内部环境的体制性、政策性改革,有利于破解资源错配难题,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而集聚一旦形成,就会触发螺旋式的自增强机制,不断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与规模。从贸易便利化的硬环境来看,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的“共享效应”,削减企业出口的固定成本,增加企业的出口倾向,促进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从贸易便利化的软环境来看,包括公共制度环境、金融制度环境等在内的一国内部制度安排的改善,会促使产业集聚的形成。各企业处在同一制度安排下,既克服了单个企业规模扩张中内部组织成本增加引发的规模不经济,又降低了市场制度缺陷对企业集群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可改变企业的出口行为。
最后,贸易便利化可通过发挥成本递减效应促进一国出口增长。贸易便利化涉及境内运输、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部制度安排,优化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引发出口增长效应。如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便利化建设可有效提高货物流通速度,缩短企业交易时间,降低货物滞留风险及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预期,进而减轻企业的显性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出口贸易发展。金融制度、产权制度、通关制度、政府规制等公共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制度环境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提高贸易便利的可供性,优化市场营商环境,防止“寻租”行为发生,降低出口企业非常规支付导致的效率损失,进而降低企业出口隐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出口活力。
综上,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制度安排,贸易便利化可以成为一国出口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Ha:贸易便利化可通过规模扩张效应推动中国各地区的出口增长;
Hb:贸易便利化可通过出口集聚效应促进中国各地区的出口增长;
Hc:贸易便利化可通过成本递减效应促进中国各地区的出口增长。
为了探究贸易便利化对地区出口增长的影响,设定基础模型为:
式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exportit表示i地区t期出口总值,trfit为贸易便利化水平,controlit为控制变量集合,λi、ηt表示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地区出口总值,为降低异方差影响对其取自然对数,考虑到汇率对地区出口额的影响,以当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行换算。选取2001—2016年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国研网。
2.核心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为贸易便利化,将贸易便利化涉及的领域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口岸通关效率、政府规制效率和市场营商环境四个层面。交通基础设施(infra)采用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测算;口岸通关效率(port)以货物通关效率和人员通关效率测算;政府规制效率(legal)以腐败治理力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衡量;市场营商环境(ecom)采用信息化指数和金融市场化程度测算。
为避免估计结果偏误,添加人力资本(humanit)、自然资源禀赋(resourceit)、政府行为(fiscalit)、市场发育程度(marketit)、工业化与城镇化差距(iurbanit)作为控制变量。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贸易便利化是推动地区出口增长、缓解出口约束的强大动力。贸易便利化四个分项指标均能显著促进地区出口增长,其中市场营商环境作用最大,口岸通关效率次之,交通基础设施第三,政府规制效率作用最小。为确保识别过程的可靠性,本文从替换变量和内生性检验两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地区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依然不变,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在异质性检验部分,时期异质性检验中,将全样本分为2001—2008年和2009—2016年两个时期的子样本,以2001—2008年为参照组并赋值为0,通过引入2009—2016年的时期虚拟变量,以进一步研究四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下的贸易便利化对促进地区出口增长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在2009—2016年,贸易便利化对拉动地区出口增长的作用较2001—2008年更大,说明2008年底开始实施的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市场营商环境的效果尤其显著;地区异质性检验中,将总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子样本,并以东部地区为参照组,引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虚拟变量,同时构建贸易便利化与地区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贸易便利化对西部地区出口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交通基础设施和口岸通关效率对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东部地区,但政府规制效率和市场营商环境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强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市场营商环境对出口增长的效果最大,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出口增长的作用最大;产品异质性检验中,将总体样本分为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类,将工业制成品按研发密度进一步分为低技术产品、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可以看出,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工业制成品的作用更大。分项指标的回归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口岸通关效率和政府规制效率对中等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大,而市场营商环境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
为了检验贸易便利化是否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企业规模经济效应以促进各省份的出口增长,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可能的影响渠道进行实证检验。规模效应选取各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作为代理变量,集聚效应采用区位熵衡量各省市产业集聚程度,成本效应以海外市场接近度作为代理变量,模型(2)认定规模效应是贸易便利化促进出口增长的一个影响渠道,贸易便利化特别是制度环境、营商环境的改善,可通过知识外溢、技术外溢等提高出口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产生出口正效应。模型(4)证实贸易便利化会通过集聚效应对出口增长产生正向效应,对产业集聚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可加速企业的学习过程和技术转移过程,提高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溢出效应和出口最终产品的经济效应,从而促进出口增长。模型(6)表明贸易便利化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出口增长,与此相对应的Sobel检验在5%的水平下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贸易便利化对地区出口增长主要是通过规模扩张效应、出口集聚效应和成本递减效应等三个影响机制发挥作用。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和交通基础设施、口岸通关效率、政府规制效率及市场营商环境四个层面的改善均能显著促进地区出口增长,市场营商环境的作用尤其明显,引入工具变量检验贸易便利化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规模扩张效应、出口集聚效应和成本递减效应等渠道实现。第三,从时期来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从地区来看,贸易便利化对西部地区出口增长的效果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从行业来看,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工业制成品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中等技术工业制成品的影响最大;从分指标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口岸通关效率和政府规制效率对中等技术产品出口作用最大,市场营商环境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作用最大。
上述结论蕴含着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完善地区内部制度安排,推进贸易便利化体制性、政策性、机制性改革。东部地区发挥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要完善以通关制度、法制水平、金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环境。为此,要着力完善法制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反腐力度,依靠法制手段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提高政府活动的透明度,不断优化贸易发展环境。同时,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创新电子商务模式,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服务的可供性,依托新一代互联网络技术推行“互联网+”行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发挥贸易便利化的贸易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完善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制度安排。要着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坚持一体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网络化运营,构建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的快速交通网,打造集互联互通、功能完善、覆盖全面、服务高效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次,要深化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制度改革,引导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对东部地区而言,应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重点、有层次地向中西部地区推广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的经验,在提升中国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可鼓励东部地区先行先试发挥集聚优势,着力发展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品,以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还应加强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互动机制,通过提升地区法制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扩大贸易便利化对中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延长全球产业链条和深化国际生产在国内的分工,促进各地区出口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各地区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