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圈经济的融合转型
——访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德斌、朱满德

2020-08-24 10:54:20方亚丽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20年20期
关键词:商圈冲击商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方亚丽 江婷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贵州省百货店、购物商场、餐饮等实体零售企业,特别是提供生活服务类的服务类企业,在2月上中旬几乎全部歇业,疫情对重点流通零售销售额冲击严重。为此,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德斌、朱满德共同探讨了当下贵州商圈经济复苏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商圈恢复的核心是供需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商圈经济影响严重,对此你们有什么样的观察?

熊德斌

疫情冲击下,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商圈经济员工不能按时返岗复工。顾客停止接触式消费,限制集聚性消费无疑对餐饮、娱乐业冲击较大。而零售业则存在分化,线上冲击较小,线下冲击较大。大型零售超市具备线上APP与较好的配送物流能力,冲击较小。但是缺乏线上订货与物流配送能力的中小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不过,仅从行业来看是不够的,更要关注对不同规模商业企业的冲击。影响更为明显的是资产规模大、经营面积大与员工数量多的商业企业,因为无论经营与否都会面临高昂的资产折旧、流动资金占用、房租与员工工资。如果前期两个月左右的成本无法弥补,缺乏再次启动的资金,破产风险导致的连锁反应无疑会破坏商圈的活力。

朱满德

商业服务业是一个严重依赖人的产业,需要大量服务人员,依靠大量人员的流动或聚集实现消费。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对人员流动和集聚进行限制,对商业服务业冲击可能更为严重。

从恢复速度看,与生活必需品相关的零售可能恢复如往常,非必需品的零售对人员流动的依赖要大于人员聚集的依赖。而餐饮、娱乐的恢复可能同时依仗人员的集聚,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情形下,人员要流动起来了,但对聚集可能还比较谨慎。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城市商圈复业后应关注哪些问题?

熊德斌

经济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复工复产是当前紧迫的任务,更是城市商圈恢复活力重要举措。根据观察,具有灵活性强、前期积淀较厚的商家已经开始复工复产,而且消费活力逐步恢复。能否长期保持下去,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大降成本的力度,提升商业主体的自生能力。

因此,必须从房租、电费、水费与员工社保等各方面切实降低成本,提升商业活动生存力。同时必须加大城市商圈环境卫生治理,营造卫生、安全、健康与消费放心的城市商业圈。总的来说,要通过降成本,提升商圈自生能力;营造环境,营造消费健康商圈。供需融合,城市商圈必定焕发新活力。

朱满德

商圈逐步恢复营业的核心要素,还是要顾客光临。目前人员流动和聚集较以往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蔓延的经历和当下在全球范围大流行,现阶段顾客的心理和消费行为可能会有些变化,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

疫情促进商圈产业生态升级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企业、商户该如何自救?

熊德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但是企业自身必须采取节流开源等各项有效措施,增强活下来的能力。

成本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关键力量。工资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实时主动降低高层管理者薪水,带头渡过难关。管理好水、电以及各种低值易耗品等办公用品,实现全方位全细节降成本。对既有产业实时降低或延缓投资,降低企业固定成本,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要培育新的收入来源,对顾客新需求识别并提出解决方案。

朱满德

面对突发事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商户,都要积极、主动地创新思路和方式,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极力化解危机冲击。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是目前所呈现的最常见方式,全员上线销售、直播带货成为新潮流。同时要争取外部的精准援助和支持,重新审视产业风险冲击,进一步思考企业经营策略和经营模式。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满德近照。(受访者供图)

你们对商家线上自救的方式有何看法与建议?

熊德斌

线上业务能否实现自救应该说具有行业差异。如酒店、旅游、咖啡厅等行业,属于典型接触式消费特征,“线上自救”还是不够的。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并处于低风险时,企业给顾客创造健康、安全、卫生的消费环境,并结合线上交易优势,是能够走出困境的。

以餐饮为代表等一大批接触与非接触式融合的商业在疫情发生前已经比较成熟,完全可以依靠线上模式实现自救,但必须更靠近顾客,提供优质的非接触式消费体验。以咨询服务等专业知识服务型企业完全可以开展非接触式服务模式。疫情期间很多公司开发的非接触又能达成服务活动的软件已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

朱满德

虽然疫情期间线上销售发展迅速,也被认作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个人认为,商圈经济有自己的特性,消费者对消费体验和现场互动很重视。利用线上更多是权宜之计。能否顺利脱困,将取决于国内疫情结束时间、消费经济恢复情况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等。待疫情结束后,线上线下互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但线下消费可能仍是主流。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德斌近照。(受访者供图)

多产业集聚多业态融合

疫情也给了城市商圈思考转型的机会,如何看待这种转型趋势?

朱满德

目前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还在扩散蔓延,疫情防控可能由阻击战转向持久战,疫情结束时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疫情防控也面临较大压力和风险,加大整个服务业恢复的难度,但既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要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加大创新转型,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也促使餐饮企业思考其发展方式。未来,高质量发展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餐饮业要逐步在经营管理、品牌建设、模式创新、技术应用、现代供应链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改进。随着年轻群体渐成消费新主力,应探索发展个性化、体验化、多样化、时尚感的休闲餐饮。

城市商贸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发展动力?

熊德斌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商圈则承载其产业发展的重任。从供给视角看,商圈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从需求来看,是主要以顾客体验为特征的接触式消费。

伴随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建设商业综合体、发展商圈经济是一种合理、务实的选择,既能集约利用城市有限的资源,也能推动城市商业服务业升级,同时可以更好更有效率地服务城市居民。商圈经济展示出的多产业集聚、多业态融合、多模式经营等特点,是今后贵州省城市商业服务业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商圈冲击商业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 07:35:20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商圈商业的秘密:创新
上海商业(2016年20期)2016-06-01 12:10:14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商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