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晨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水管总站,新疆 吐鲁番 838000)
克孜尔水库座落于新疆阿克苏拜城县克孜尔乡与赛里木镇境内,水库主要以发电、供水、防凌、防洪为主,是一座大型水利水电枢纽,此地区水库具有多泥沙特点,在修建时水库淤积现象突出,为了保证水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泄流能力,经设计人员研究后在0+129~0+205坝段布置8个长宽为4m×6m的泄水排沙底孔,在8、9月汛期将泄水排沙底孔全部打开进行排沙,其余10个月份泄水排沙底孔为关闭状态,这期间进入水库的泥沙被水流冲击到水坝处,并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在拱形门前堆积,到达排沙期时,对闸门开启影响较大,所以对闸门前泥沙淤积形态特点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为了方便向缺水地区供水,在0+078~0+110位置布置了两个取水口,取水口前也容易形成泥沙堆积,堆积泥沙是否会造成淤堵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建立断面泥沙模型,对泄水底孔内泥沙淤积形态及坝前淤泥高程进行分析探究。
水库为河道型水库,在模型设计时可以简化成二维水流问题,经研究将该水库分析模型设计为断面泥沙模型。选取水库2号、3号、4号坝段建一条宽57m的试验区,3个坝段依据泄水底孔内泥沙淤积形态相似条件、坝前挟沙水流及地形建立模型,模型建立参照李昌华等《河工模拟试验》、徐国宾等《河工泥沙模型相似律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成果。
2.1.1 水流运动相似条件
a.阻力相似:
(1)
b.重力相似:
(2)
式中av——流速比尺;
al——几何比尺;
an——糙率比尺。
2.1.2 悬沙淤积相似条件
a.挟沙力相似:
(3)
b.悬移质沉降相似:
aw=av
(4)
c.异重流相似:
aγm=1
(5)
d.河床变形相似:
(6)
式中aS——含沙量比尺;
aw——沉速比尺;
aγm——浑水容重比尺;
at2——河床变形时间比尺;
a′γ——淤积物干容重比尺。
经试验研究分析,几何比尺确定为at=40,泥沙沉降相似是试验进行的先决条件,分析水库泥沙级配粒径d50为0.027mm,对比泥沙粒径,发现水库泥沙粒径较细,按照沉降一致原则将粒径比尺缩小至模型泥沙时,细沙粒径会更小,在水中容易发生絮凝,造成泥沙沉降偏差。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对聚氯乙烯沙、聚苯乙烯沙以及煤粉进行对比,经分析煤粉容重为1390kg/m3,能够满足泥沙沉降要求(见图1),所以试验模型用沙确定为煤粉。
图1 模型沙级配对比结果
模型沙糙率也是试验用沙选择的关键,经试验设计要求,模型沙的糙率应不大于水库床面糙率,要求建立的模型阻力和水库阻力相似,本试验模型沙糙率计算采用张有龄公式,即
(7)
其中d50单位为m。
对水库及模型沙糙率进行计算,结果分别为0.025、0.009,模型沙糙率远小于水库泥沙,需要进行人工加糙。
根据水库挟沙力大小计算出模型沙含沙量比尺aS为0.451,按照水库河床变形时间比尺at2计算出试验放水时间,根据水库泄水底孔内泥沙干容重1100kg/m3,计算出试验模型泥沙淤积河床变形时间比尺at2为25.24,最后确定水库一月时间相当于试验模型28.53h(悬沙淤积相似条件比尺见表1)。
表1 悬沙淤积相似条件比尺
选取水库2号、3号、4号坝段建一条宽57m的试验区,按照比例尺建立模型,模型长宽分别为18m、1.5m,在模型按比例安装枢纽建筑物,3号坝段设置取水口,5号坝段设置泄水底孔,在水库4号坝段位置有一溢流孔,该孔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当汛期水位超过校核洪水位979.00m时,通过溢流孔开始泄流,在模型上4号坝段将溢流孔设置为尾门,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坝前水位、排泄上游来水,在4号坝段溢流孔位置上还要安装可调整高程堰板。
水下初始地形建成定床,坝前设置冲刷漏斗在上游与淤积平衡地形衔接,淤积平衡地形纵比降为3×10-4,冲刷漏斗纵剖面形态选择坝区模型试验结果(试验模型平面布置见图2),模型浑水循环系统为水沙混合运行方式,配置符合试验要求含沙量浑水,使用小型水泵抽入试验平水池中,含沙浑水通过量水堰流入水槽,随后通过回水沟流入搅拌池,含沙浑水在流入搅拌池过程中及时记录进口处的含沙量。依据试验情况浑水中含沙量需要增大时,要向搅拌池内加沙,当浑水中含沙量需要减少时,利用水泵抽取清水注入平水池,降低浑水中含沙浓度,使含沙浑水符合试验要求。
图2 模型平面设置
3.2.1 试验流程
试验开始前,用水泵在水槽内注入清水,保证在排沙期最低水位956.00m,然后根据试验设计要求,在模型进水处按照水沙处理要求控制进口含沙量及进口流量,然后从蓄水期开始进行连续放水试验,放水时间为285.27h,按照时间比尺相当于研究水库10个月时间,在放水试验期间测量分析水库坝前及泄水底孔内泥沙淤积形态,共测量10次。
3.2.2 进口水沙
本试验研究模型试验段较短,如果将水库入库含沙量作为模型进口含沙量,含沙粒径偏大,试验模拟水库蓄水后,水流挟沙力降低,砂砾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沉淀,含沙水流流至坝前位置时含沙量比例远小于模拟水坝实际含沙量,不利于水坝坝前及泄水底孔内泥沙淤积形态研究。因此本研究人员依据研究水库近几年水沙资料,计算水坝不同位置含沙量,最后确定在水坝前泥沙堆积量为进库泥沙的40%~50%,所以最终确定试验模型入库进口泥沙为水库平均含沙量的50%。试验模型进口泥沙流量依据研究水库单宽流量,研究水库蓄水后坝前10km内过水断面的平均宽度为450m,分析计算出入库逐月的单宽流量,最后得出试验模型进口流量。
3.2.3 出口控制水位
试验模型出口水位由坝前水位控制,坝前水位依据研究水库调度图变化,水库每年8月和9月为汛期,需要进行排沙,这时水库为低水位运用,水库水位在952.00~957.00m,每年10月—第二年4月期间为水库蓄水阶段,水库水位逐渐增加至980.00m,每年5—7月为水库供水期,水库水位开始降低至排沙最低水位。
对坝前20m范围内泥沙淤积形态断面进行测量(高程见表2,该断面每月泥沙淤积厚度见图3),分析表2及图3结果可以确定,蓄水期10月、11月坝前泥沙淤积最厚,主要原因是蓄水期水深较大而排沙能力有限,另外汛期刚过,泥沙含量较大,所以泥沙淤积最厚,这两个月泥沙淤积厚度占坝前淤积厚度的60%。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在12月—第二年6月时,泥沙淤积速率与10月、11月相比降低明显,但7月时可以看出泥沙淤积有所增加,其形成原因是7月是水库供水最后一个月,这时水库水位最低,淤积在漏斗上游的泥沙随水流冲刷下来,堆积到坝前。
表2 坝前20m范围内泥沙淤积断面高程
图3 坝前泥沙淤积断面厚度分布
在泄水底孔关闭期间,影响泄水底孔内泥沙淤积形态的主要因素:ⓐ坝前位置含沙水流按照异重流形式在泄水底孔位置淤积,在泥沙淤积初期,主要以异重流的形式淤积,泥沙上部水流在作用力下冲击水坝以相反方向流入至水库中。ⓑ在坝前淤积的泥沙多为重量较轻的细泥沙颗粒,且随着淤积时间延长常淹没在水库水位下方,而在坝前冲刷漏斗内泥沙淤积时间较短,与水融合在一起形成较黏稠的泥浆,在坝前水压力作用下,缓慢流至泄水底孔位置,泄水底孔前泥沙淤积面随着坝前淤积的增加而抬高,在10月坝前淤积高程最大时,泄水底孔泥沙淤积最大。在排沙期时,泄水底孔打开,这时先从底孔内排出一部分泥浆,形状接近于牙膏状,然后排出较稀淤积。
分析坝前淤积高程可以确定,取水口在正常蓄水、取水期间不会发生淤堵,但是随着汛期到来,上游进入无水排沙阶段,可能会引起取水口淤积,如果取水口前淤堵,打开泄水底孔,可迅速降低取水口前淤积。
a.通过建立断面泥沙模型,在考虑水流运动相似条件、悬沙淤积相似条件基础上,对水库坝前及泄水底孔内泥沙淤积断面形态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泥沙淤泥变化情况,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及时排除。
b.坝前泥沙淤积各断面分布较为均匀,横切面呈现水平状态。坝前泥沙淤积在10月、11月时最厚,这两个月泥沙淤积厚度占坝前淤积厚度的60%,如果在11月底时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进行冲沙,可有效降低坝前的淤积高程,有效降低泄水底孔和取水口淤堵。
c.泄水底孔位置泥沙淤积和坝前泥沙淤积关系密切,随着坝前泥沙淤积的升高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