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NRDS的临床研究

2020-08-22 09:47劳均华
智慧健康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上机间歇肺泡

劳均华

(开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开平 529300)

0 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发病于早产儿,对新生儿生命与存活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其发病原因为患儿体内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该疾病为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1-2]。临床对该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呼吸机治疗,有研究表明[3],高频振荡在临床中运用较为广泛,可有效增加患儿的血氧分压和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促进患儿疾病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选本院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儿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儿15例。其中,研究组男9例,女6例,孕周为31-36周,平均(33.62±1.31)周,体重1568-2017 g,平均(1757.58±231.47)g,参照组男8例,女7例,孕周为32-36周,平均(33.95±1.08)周,体重1535-2039 g,平均(33.87±1.06)g,比较组间患儿各项基线信息,其差异呈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其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营养支持;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治疗感染;监测患儿血压、血氧、呼吸、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给予其相应保暖等基础治疗,病情较为严重者,对其进行相应心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进而使患儿心血管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在组间患儿上机前,均给予其1次20 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在上机过程中,强化对患儿的呼吸管理,定时为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呼吸机选用苏菲呼吸机,初期平均气道压调至10-15 cmH2O(0.098 kPa与1 cmH2O压力相等),平均气压设定应实施X线监测,频率调整为10-12 Hz,以SpO2水平为准调节FiO2,肺扩张状态表现在8-9后肋之间,振幅为30-40 cmH2O,以能够清楚看到患儿胸部明显振动为标准振动幅度,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可适当调节频率,保证PaCO2保持在目标水平。目标血气值为 SpO288%-95%,PaCO235-50 mm Hg(1 mm Hg=0.133 kPa)。

参照组给予患儿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呼吸机选用西门子苏菲呼吸机,呼吸频率为每分钟50-60次,吸气时间约0.5 s,以SpO2水平为准调节FiO2,吸气峰压为20-25cmH2O,呼气末期正压为4-6cmH2O。

当组间患儿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状态,X线结果显示肺部通气良好,血气分析正常,SpO2为88%-95%之间,可撤下呼吸机,但在拔管后,需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过渡。

表1 组间患儿PaO2、PaCO2、FiO2、MAP上机前后变化(±s)

表1 组间患儿PaO2、PaCO2、FiO2、MAP上机前后变化(±s)

指标 组别 上机前 通气6小时 通气12小时 通气24小时PaO2(mmHg)研究组 51.87±7.87 77.02±9.42 79.02±5.87 78.07±6.04参照组 52.02±8.03 67.79±8.81 70.87±6.07 77.98±7.23 t 0.051 2.771 3.738 0.037 P 0.479 0.005 0.000 0.485 PaCO2(mmHg)研究组 59.51±8.51 40.01±5.84 39.72±5.48 38.81±6.89参照组 59.69±8.64 46.98±5.87 44.65±5.87 39.01±7.01 t 0.057 3.260 2.377 0.078 P 0.477 0.000 0.012 0.468 FiO2研究组 0.70±0.14 0.38±0.08 0.30±0.11 0.31±0.08参照组 0.71±0.12 0.48±0.14 0.44±0.22 0.30±0.14 t 0.210 2.410 2.204 0.240 P 0.417 0.012 0.019 0.406 MAP(cmH2O)研究组 11.85±1.51 13.01±1.51 13.48±2.02 12.38±1.46参照组 12.01±1.36 10.98±1.81 11.08±1.58 12.25±1.34 t 0.304 3.335 3.624 0.254 P 0.381 0.001 0.000 0.400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组间患儿在上机前后PaO2、PaCO2、FiO2、MAP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aO2、PaCO2、FiO2、MAP上机前后变化。上机前,组间患儿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通气6小时与12小时后,研究组PaO2值、MAP显著高于参照组,而PaCO2、FiO2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通气24小时后,组间患儿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表1提供数据。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为新生儿重症疾病的一种,有研究表明,该类患儿数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发展,肺泡表明活性物质的降低,致使肺泡不张为该疾病发病机制,所以患儿通气性差表现为呼吸困难[4-5]。为此,对该疾病治疗主要应提升血氧分压、恢复患儿通气,促进肺泡张力。

当前临床中,治疗该疾病主要方式为高频振荡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治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扩张肺泡,保证氧合,但在治疗过程中,因气流、压力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肺损伤等不良事件[6],为高频率、小潮气量的高频振荡模式治疗可在保证平均气道压及肺容量的同时,使患儿通气血流比例得以改善,进而达到通气与氧合的改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中,高频振荡相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可更好地促进氧合,改善通气,缩短上机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上机间歇肺泡
周金应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