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以祚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 广西 北海 536100)
股骨颈股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快,我国老年股骨颈股骨折发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发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基本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依赖他人照顾,是死亡率最高的骨折疾病[1]。目前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疗效各异。本文将对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展开讨论,详情参考下文。
以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 例老年移位型股骨胫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床号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各20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61 ~75 岁,平均年龄(68.49±2.14)岁;实验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63~76 岁,平均年龄(68.64±2.07)岁。对比基本信息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内固定治疗,指导患者仰卧体位,在C 型臂X线机辅助下实施复位,在相应切口下使用克氏针定位,满意后在骨折部位使用加压螺钉加压固定。
给予实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体位,手术部位消毒,根据情况选择前外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对臀部肌肉实施分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随后进行截骨、修整等处理。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和三维重建信息,置入合适的假体,完成手术,关闭切口。
采用Harris 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调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术后ADL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H、ADL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HarrisH、ADL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ADL 评分 Harris 评分实验组 20 79.69±12.26 85.94±5.13对照组 20 71.54±11.56 76.67±4.87 t 2.163 5.860 0.037 0.000 P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移位型股骨颈股骨折情况更为严重,具有更高的复位难度。而老年移位型股骨颈股患者相较于中青年患者,由于体质、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的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愈合延迟、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因此尽早手术治疗,对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骨折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通过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部位,能够有效稳定骨折部位,防止再次移位,避免进一步损伤[3]。虽然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相较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优势,但术后肢体功能较慢,并发症较多,预后不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使用关节假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有效避免移位、折断等情况的出现,有利于术后尽快下地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4]。尤其老年移位型股骨颈股患者血运较差、术后恢复缓慢,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好。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预防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在ADL 评分、Harris 评分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果也证实了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好,有利于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比常规骨折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有必要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内固定治疗能够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