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的影响

2020-08-22 08:19廖跃钧陈瑜秦艳陆丽娟黄万众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百分比有氧房颤

廖跃钧 陈瑜 秦艳 陆丽娟 黄万众

( 广西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广西 南宁 530000)

心房颤动(AF)是慢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及心功能恶化而增加。房颤使心衰的患病率增加3倍且加重心衰的症状[1].目前国外研究表明[2]运动康复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氧代谢能力、肌肉强度、心肺耐力、生理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但对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VO2peak 和AT可用来对运动能力、心功能进行定量分级,也能预测慢性心肺疾病的预后[3],旨在探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VO2peak 和AT 的影响,为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广西江滨医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0 例。

入选标准:(1) 持续性房颤诊断标准[4]: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房颤。(2)年龄≥65 岁。(3)NYHA 心功能Ⅱ~Ⅲ级。(4) 病情稳定≥2 个月。(5)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急性冠脉综合征(2 天内)。(2)静息心室率>110次/分。(3)急性心力衰竭。(4)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1.2 方法

分组及干预: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运动组。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病程、基础疾病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 BMI 病程 高血压 冠心病(岁) 男 女 例 % 例 %运动组 30 71.34±4.95 15 15 24.63±2.54 7.12±0.62 17 56.7 13 43.3对照组 30 70.84±5.45 14 16 25.23±2.91 7.25±0.57 14 46.7 16 54.3

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由医务人员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同时均予规则药物治疗,包括ACEI 或ARB、B 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利尿剂等,血压控制在130/80m m H g 以下,平静状态下平均心室率在60 ~90 次/分。

运动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以有氧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方案,分为2 期进行:1 期以30% VO2peak 踏功率自行车,每次30min,每周3 次,为期2 周;2 期以50% VO2peak 踏功率自行车,每次30min,每周3 次,为期6 周;运动康复过程若发现患者出现心功能恶化及心室率超过150 次/分则退出运动训练。

1.3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评估

采用德国CUSTO 公司心肺运动测试训练系统,对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8 周训练前后,所有患者进行CPET 评估,达到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终止标准时的摄氧量为受试者的峰值摄氧(VO2peak)。利用简化V-slope 法判定每位患者AT出现时的摄氧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 P S 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8 周训练过程中综合训练前所有患者A T 占VO2peak 百分比的数据,发现训练前两组VO2peak、AT 以及A T 占V O2p e a k 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V O2p e a k、A T 以及A T 占V O2p e a k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见表2。

3.讨论

表2 两组8 周治疗前后VO2peak、AT 的变化(±s)

表2 两组8 周治疗前后VO2peak、AT 的变化(±s)

组别 例数 VO2peak(ml/min/kg) AT(ml/min/kg) AT 占VO2peak 百分比(%)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运动组 30 12.78±2.97 14.21±2.91 8.71±2.31 9.98±2.21 66.51±6.31 62.64±6.21对照组 30 13.08±2.81 13.01±2.86 8.78±2.24 8.74±2.28 66.81±6.43 66.45±6.33

慢性心衰的心脏康复强调药物与非药物综合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心脏康复适用于所有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女性及老年患者[2],且实施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5]。运动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机制并不完全明确。运动和心房颤动的关系可能是一个U型曲线,过少或过多运动都会使心房颤动风险增加,其与炎症因子、交感及迷走神经张力、心房重塑等相关[6]。研究证明高强度运动是特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7],因此本文未将高强度运动作为主要研究因素。

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心衰患者运动前V O2p e a k基线水平偏低(平均:12.93±2.89m l/m i n/k g),国外文献报道peak VO2<12ml/min/kg 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左室辅助装置植入筛选条件之一[4],提示合并AF 的老年HF 患者运动耐量下降,心衰预后不良。加用规范的运动康复治疗后VO2peak(平均:14.21±2.91ml/min/k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运动组患者运动耐力增强,心功能改善。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通过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通过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和减少交感神经激活。这很可能是减少了房颤风险因素和维持因素,从而降低房颤心室率,改善左房泵血功能及心功能。

无氧阈值(A T)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十分重要,运动AT 的检测以及AT 占VO2peak 的百分比对耐力的评定、训练强度控制、运动处方制订有重要的价值[3]。本文发现运动训练8 周后,运动组AT 占VO2peak 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运动组合并AF 的老年心衰患者VO2peak 的提高幅度大于其AT 的提高幅度。

此次证实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同时运动组中无一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功能恶化、猝死等恶性事件,提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在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心衰人群安全、有效,可为合并A F 的老年患者选择更合适的临床康复运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但本次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百分比有氧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