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体位安置法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22 08:19吴润梅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石位软镜体位

吴润梅

(核工业416 医院< 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1)

在输尿管软镜下的碎石取石术有着高效、微创、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治疗优势,但是缺点在于:术中灌流量不充足或可对手术视野操作清晰度造成影响,从而减小碎石效率,再加上取石后的反复套石操作,不仅会消耗更多时间、而且术后加大石街形成率[1]。由于输尿管软镜是一种贵重、精密性的仪器设备,对术中配合度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从体位改良上帮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以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我院行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治疗的病例112 名为实验观察对象,通过分组、分别采用传统截石位手术体位和“走”字手术体位安置法,分析“走”字手术体位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与传统体位的应用效果差异,对手术体位安置新方法进行探究。将内容总结为下文。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将我院行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治疗的病例112 名,所有患者皆由B 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疾病,排除条件:完全性鹿角型结石病例,肾结石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例56 名,男30 名、女26 名,年龄分布范围是21 ~44 岁、平均年龄32.5±2.4 岁,患病时间1 ~6 年、平均3.4±0.6 年,结石直径1.5 ~2.7cm、平均2.1±0.4cm。实验组病例56 名,男29 名、女27 名,年龄分布范围是22 ~45 岁、平均年龄33.1±2.5 岁,患病时间1 ~7 年、平均3.7±0.8 年,结石直径1.5 ~2.6cm、平均1.9±0.3cm。两组基础数据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护理方法:手术之前配合手术医生准备好手术器械、工具,反复核对患者手术信息、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对照组采取传统膀胱截石位手术体位。实验组另外采取不同的手术体位安置法:①术前,借助病室内的棉被、枕头等物品,对患者术前进行侧卧“走字位”练习。②术中,做好手术保暖用品的准备,常规核对患者信息、监测生命指标、创建静脉通路,采用“走字位”手术体位安置方法:使用分腿板手术床,患者取45°~70°的斜仰卧位,患侧一面朝上,并于距离健侧腋窝10cm 的位置放腋垫,手术床调整为头低、脚高20°~30°角度,健侧髋膝呈自然屈曲状,健侧下肢放在手术床沿的搁腿板上并加以良好固定,之后卸下健侧腿板;抬起患侧下肢,患侧腿板向地面摇下60°~75°,并把脚架安装在患侧腿板处,并放置、固定在脚架上(此时保持膝关节和身体纵轴呈80°~90°的状态)。安置好体位后,两下肢为“走字位”,两下肢展开角度70±10°。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及时动态调节灌注泵的压力、腔内压力控制值与腔内压力警戒值,监测手术开展实时情况,注意各项器械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工具SPSS25.0 进行数据值的分析和处理,使用卡方法检验计数数值,使用t方法检验计量数值,比较结果值以P<0.05 代表有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相较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有显著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结石发现率、结石清除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中结石发现率、结石清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结石发现率、结石清除成功率对比[n(%)]

2.3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值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值对比(±s)

3.讨论

泌尿系结石位泌尿外科常见病,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段。随着微创泌尿外科的不断发展,输尿管软镜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可反复进行、临床效果佳等治疗应用优势[2]。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常规采取传统膀胱截石位手术体位,该体位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易造成患者损伤与并发症,例如: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等[3]。对于科学手术体位选择而言,应满足:既要保证患者体位的安置符合手术操作需求、又不会对其生理功能位置造成妨碍,以此减小并发症发生几率。

对于传统截石位的安置方法,其易于造成的并发症有:①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截石位下,因长时间处于头低脚高位的状态,患者胸腹壁会受到自身体重压迫,从而加大其肺部血容量、减少潮气量、降低肺顺应性,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缺氧等问题[4]。②下肢损伤:是截石位常见并发症,且发生率与截石位持续时间呈正比,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受到重力作用影响,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使患者术后发生程度各异的下肢疼痛、肿胀等问题;截石位下,患者下肢在脚架上呈外展外旋状,腓骨小头位置靠近脚架,此时腓总神经易于受压、发生损伤,可能会对患者术后患侧皮肤感觉造成不良影响;骶尾部压疮是截石位体位的常见并发症,为达到截石位体位需求,手术床需调节角度、下部朝下90°,进一步增强中下部和皮肤的接触面积,造成对皮肤的较强压迫,引发压疮[5,6]。

由于传统截石位手术体位有诱发上述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性,加大患者医源性损伤,因此,如何从手术体位安置着手,进行手术体位改良,减小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备受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走字位”手术体位安置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5),在采取该体位时,我们术前会通过对患者的指导、训练、术中干预,保证手术体位的有效安置,这些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并未见有下肢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发生,只有1 例患者发生压疮,而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分别各有2 例患者发生,同时有3 例患者发生压疮,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相较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有显著降低(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术中结石发现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结石发现率83.9%,相应的,实验组结石清除成功率96.4%更高于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成功率80.4%、(P<0.05),可见,“走字位”手术体位安置中,保持患侧在上,可促使肾盂出口在手术全程处于最低位,这样一来,结石受重力作用影响,更易于集聚在肾盂的出口位置,结合以术中对患者呼吸的良好控制,有利于手术操作者更容易发现结石,提高结石发现率与结石清除成功率。同时,“走字位”手术体位安置方法当中,将患侧腿板向地面摇下60°~75°,并把脚架安装在患侧退板处,并放置、固定在脚架上,这时患者保持膝关节和身体纵轴呈80°~90°的状态,能有效避免造成对患者双下肢的压迫,有效避免由于过度牵拉而造成的腓总神经损伤[7]。另外,“走字位”手术体位也保留了传统截石位的体位优点,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手术床调整为头低、脚高20°~30°角度,安置好体位后,两下肢为“走字位”,将双下肢展开角度控制在70±10°,可减小体位改变而对患者生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既不会有碍于手术操作者术中操作,又能保证患者体位舒适度。从而可见,随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减小、手术时间的缩短,更有益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8]。

输尿管软镜由于其手术操作中的特殊性要求,所以,追求更为安全、舒适的手术体位安置,一直受到临床学者的关注。对上文实验总结而言:我们通过比较传统截石位手术体位、“走字位”手术体位两种安置法,发现前者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更优利于达到好的手术效果,有利于安全、有效的清除结石,减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石位软镜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截石位患者镇静应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