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骞
[摘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哲学基础。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其主要体现为所贯彻的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人民群众主体性的经验及哲学基础。新时代继承与发扬红船精神,需要继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引领,走好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红船精神;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
早在2002年,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后,带着对历史的思索专程来到嘉兴南湖瞻仰了红船。2005年春节后,他再次来到浙江嘉兴南湖瞻仰红船,追忆党的先进性之源,同年6月,他在《光明日报》上刊发了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阐释“红船精神”的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①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哲学基础。红船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主要体现为所贯彻的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人民群众主体性的经验及哲学基础,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青年培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哲学基础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构成中国革命精神的完整序列,是革命前辈舍生忘死、攻坚克难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精神写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红船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品质,它昭示了青年一代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指导下,坚持爱党爱国,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不怕牺牲、不辞劳苦的精神特质。它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作为存在基础,成为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化的革命精神序列之源。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以达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强烈向往,是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初衷。建党90多年来,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而不懈奋斗,这构成了红船精神的思想基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无数早期革命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其中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早期就接受了先进思想,继而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并且在长期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一直坚持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条,为革命斗争做出了杰出贡献。”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时代检验的科学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拓进取,无所畏惧,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将党的历史诠释为一部革命奋斗史。“我们虽没有身处红船诞生的时代,但‘红船精神没有褪色、没有过时,它一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③
二、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
早期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仅取得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阶段性胜利,更形成了红船精神,体现为红船精神中所坚持的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人民群众主体性的经验及其哲学思想。
(一)红船精神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念的重要部分之一。唯物论的主要观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思维必须符合客观存在。把这两个观点转化为人们日常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历史和现实逻辑看,要想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仅仅照搬西方模式、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恰时,西方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⑤在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救国苦恼的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这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环顾俄国历史,其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相似之处。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将救国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转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俄国。由此,中国踏上了有正确思想指导的救亡之路。早期共产党人追随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的正确判断。由此可见,早期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救治中国的良方,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审时度势的结果。
(二)红船精神蕴含了马克思主义量变质变规律的哲学理念
质量互变规律是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在事物内部矛盾运动中,事物的发展由量的积累为始,至质的转换为终,以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早期知识分子秘密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其在人员数量和组织层面上的变化正遵循了馬克思主义质量互变规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苦苦探索改造中国道路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他们将目光转向俄国,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治国良策。五四运动后,国内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爱国青年追随者,他们在接受、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工人阶级也在此次运动中得以觉醒,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逐渐从自发斗争状态转向自为革命阶段。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独特优势,他们更易凝聚成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积聚了组织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组织工人阶级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农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他们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述造成他们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组织他们起来反抗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也为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
由此可见,纵观建党的革命队伍变化,其组织数量从最初的少数马克思主义觉醒者发展到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再到广大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力量的支持,体现了革命队伍由小变大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革命事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激励新时代青年破除万难、不断向上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红船精神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的哲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但是道路却是曲折、迂回的。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因为事物内部的“否定”是“扬弃”,是在“肯定——否定”之后的“再发展”,说道路是“崎岖”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由其内部矛盾斗争所致。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早期共产党小组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随着建党时机日益成熟,陈独秀和李大钊经过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召开,代表们决定在此进行6次会议,但到7月30日晚,第6次会议刚开始没多久,会场便被不明男子闯入,随后会议被迫转移至嘉兴南湖。因此,有了后来“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的佳话,也有了不断促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初心的“红船精神”。这次会场转移,虽然耽误了时间,但是坚定了代表们建党的初心、决心和信心,加深了建党的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强敌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的革命先烈。夏明翰临刑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就义前,在遗著《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等等。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世赞扬和发扬。
可见,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指导下,早期共产党人化悲愤为力量,坚定信念,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⑥因此,全党上下必须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开拓全新的未来。
(四)红船精神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哲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其决定社会生活的物质领域。社会意识揭示社会的精神生活。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载体动力,其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可以说,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历史唯物主义广泛运用于群众性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在建党前,中国早期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工人之中,向他们宣传“劳工神圣”、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观点。为了取得同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他们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⑦同时向工人宣传“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1920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讲演团深入长辛店、通县,并南下到保定、石家庄等地的工厂、农村进行讲演,与工人、农民建立联系。与此同时,也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加深与农民的联系,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早期共产党人特别注重走群众路线,特别注重依靠群众力量。在建党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共产党无任何私利可图,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指导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可以说,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使新时代上下同心、同行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三、红船精神哲学理念的时代价值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早期革命前辈的优良精神品质和行事作风在新时代的映射和延续,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青年培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革命前辈的建党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指导他们成功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哲学,还是激励他们勇于面对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开拓新境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经为广大劳动者所掌握、所应用,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⑧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⑨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现实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疆拓土”。
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时代的广大青年人来说,便是要更加牢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在今后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积极上进,为实现祖国的繁榮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06-21.
②刘宇祥.浅谈“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本质内涵及时代价值[J].党史博采(理论),2018(2):4-7+9.
③马琳琳,王晶.让“红船精神”闪耀新时代的光辉[J].人民论坛,2019年(18):118-119.
④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8.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史读物出版社,2016:15.
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⑦邓中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54.
⑧万资姿.大陈岛垦荒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01):5-9.
⑨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