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坚
摘 要: 边坡滑坡主要由内在土质结构因素、自然降水因素、地震作用力因素、人为扰动因素等引起。在当前对边坡滑坡的治理和防护中,主要应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对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做加固与防护处理,使之能够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抗滑能力,从而降低边坡滑坡的发生概率,使工程建设能够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文章将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 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滑坡治理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4-0099-01
1 地质灾害工程中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1.1 岩土体结构的影响。在边坡当中,有着大量具有亲水性的矿物、黏土、片岩以及泥灰岩等物质,而且还有少部分破碎岩石,当这些岩石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可能突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不仅如此,边坡岩体是否完整与滑坡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如果岩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会造成抗剪强度下降,此时的岩体当中会出现孔隙,随着岩体抵抗力变弱,容易引起滑坡现象。
1.2 自然降水的影响。在降雨量较大的区域和时间段,坡体内部含水量快速增加,因而土体重量快速增加。除此之外,滑坡区域若是长时间受到雨水的侵蚀就会造成土壤的软化,会逐渐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同时,山体周边地下水的改变会造成静动水压的变化,从而对于山体滑坡带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发山体滑坡的问题。另外,地下水也会对山体滑坡造成影响,泥质岩层或者软弱岩层也容易产生泥化以及软化问题,若是孔隙水压有较大增加会造成动水压力以及浮力,从而引发岩石抗剪强度的下降而形成软弱面。
1.3 地震作用力的影响。地震是一种破坏力非常之大的自然灾害现象,当地震发生之后,会产生地震波,在地震波的作用下,边坡的岩土体可能会超出其自身稳定性的极限。这样一来,其便会出现松动的迹象,随着岩体结构的抵抗力不断降低,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岩体会断裂,进而引起滑坡。
1.4 人类活动影响。除上述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致使边坡出现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山区得到了较大发展,新建起了许多公路、铁路等。在修建交通运输道路的同时,还会致使边坡遭到破坏;如果对边坡处理不当,就会使其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如果在开挖及爆破过程中,其方法使用不恰当,同样也会对其稳定性受到损害,进而使岩体出现疏松问题。
2 滑坡防治基本目标原则
2.1 综合治理,防治结合。滑坡治理工程会受诸多因素影响,且滑坡性质复杂,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在实际防治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排水、绿化、格构锚索以及桩板墙墙等多种手段,始终遵循因地制宜与防治结合基本原则,确保重点,兼顾其他。
2.2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制定工程项目治理方案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多种方案,在技术性与经济性对比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如果出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则要以安全性为重点,尽量保证滑坡治理区域不存在安全隐患。
2.3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进行滑坡治理的过程中,治理方案的制定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尤其是地形、地层、降水、人工扰动等。要将国土部门技术标准作为主要参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以免诱发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2.4 注重环保美观。在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方面,应保证方案与当地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相互协调。在工程部位与坡面开挖部位应当进行绿化与美化,强调细部设计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程项目的实用性与美观性,与环境保护与景观美化需求相适应。
3 滑坡治理方案探讨
3.1 进行土质改良。土质改良法的实际运用主要是针对滑体土质作出改善,增加其坚固程度,从而达到稳定滑体的作用。土质改良法主要包含化学加固、爆破、动力固结、焙烧、电渗等,其中化学加固法最为常用,即通过对松动岩体、岩溶角砾岩堆积体、崩滑堆积体等进行水泥砂浆的注入工作,使堆积体或围岩固结,全面提升地基的承载性能,从而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问题发生。目前我国对于土质改良法的应用较少,通常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开治理滑坡地质灾害。
3.2 抗滑挡土墙措施。对于下滑力不大的中小型滑坡地质灾害,则可以采取设立片石垛或是挡土墙的方式展开治理,并且在滑动面下方的基岩或硬层上加设基础装置。挡墙部分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是重力式挡土墙,这种方式早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起便得到了应用,但是根据以往的观测数据来看,在我国西南地区8m或超过8m以上的挡土墙,有一半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破坏、变形以及开裂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主要是这种结构的受力不合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锚杆挡墙、预应力锚索、锚定板挡墙以及加筋挡土墙等手段来建设新式挡墙。
3.3 采用锚固法。锚固法主要是将锚杆以及预应力锚索加以运用,从而对滑体进行加固的一种滑坡治理措施方式。该措施具有投入资金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施工便利等优势。其中,锚杆加固多在工程当中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合使用,而预应力锚索则主要应用于岩质滑坡的治理活动当中。最后,预应力锚索防治措施则主要由外锚固段、自由段以及内锚固段组成,内锚固段又可以划分为机械与粘结两种形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将孔壁与锚索利用水泥浆粘为一体的粘结式,而外锚固段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垫墩以及外锚头夹具组成,其中QM或OVM外锚最为常见。
3.4 通过排水沟渠等进行有效排水。岩体中存在的水分是影响边坡稳定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通过降低土壤的重量,来保证上体岩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排水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設置合适的排水方向和截面尺寸,要基于山体设计情况确定排水沟指标。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控制在0.5m左右,宽度为0.4m左右,坡度控制在1:3。可以将排水沟设置为树枝形状,能够提升水的吸收量。如果山体地下水量较大,那么可以建设盲沟来排出山体岩层内地下水,保证山体结构稳定性。
3.5 建设减压脚来治理滑坡。绝大多数山体滑坡都是因为坡体抗滑力降低而造成的,这就需要建设减压脚来治理滑坡。减压脚措施就是指在坡体驱滑段削减出相应的土石,之后将削减出的土石填压在坡体的阻滑段区域。此种方式能够将坡体下滑力下降(确保其<坡体抗滑力),能够有效防止山体之间发生滑坡问题。对于开挖土方的量,要根据滑坡脚的具体稳定性进行深入确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滑坡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一旦发生将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因此,相关人员要意识到滑坡的危害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多种不同的措施加强滑坡防治,使边坡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推动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科兵.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2):57-58.
[2] 冯小路,杨文敬.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241-242.
[3] 吴强.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四川水泥,2020(0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