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丹霞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地学成因研究

2020-08-20 06:53伍晓艺
写真地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兰坪兰坪县丹霞地貌

伍晓艺

摘要: “旅游热”成为一个新的社会话题。随之而来的便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各种地质公园的题名也反应了这类公园在其他类型公园的对比中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以云南兰坪丹霞省级地质公园为背景探讨丹霞地貌的地学成因,初步发现:(1)地质公园地处“三江”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复杂;(2)兰坪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岩性主要为软弱的砂岩及泥岩;(3)重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等是塑造丹霞地貌景观的外力基础。该研究将对地质公园实现科普教育,以及实现公园的合理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地学成因

【中图分类号】P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5-0018-01

1引言

兰坪县丹霞地质公园是2018年新申请的省级地质公园,目前针对该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因研究相对较少,现存的关于兰坪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矿、区域地质等方面。所以从兰坪丹霞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以及内外力作用出发,做出地学成因分析,该研究将对地质公园实现科普教育,以及实现公园的合理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兰坪丹霞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兰坪县丹霞省级地质公园坐落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东北部的边界。地理坐标为东经99°29′48.61″ ~ 99°34′42.09″,北纬26°47′59.79″ ~ 26°54′36.88″,公园面积约为44 km2。其地理位置与邻州、邻市联系紧密,体现出较好的区位优势(图2-1)。县镇府所在地金顶镇,距离昆明市644 km,距离大理市230 km,距离丽江市197 km,距离维西132 km,距离云龙91 km。

公园主要由旅游服务区、罗古箐村民族民俗文化体验区、卡拉布--吉丽吉丹霞地貌游览区、大羊场高山草甸游览区和风景培育区组成。

3区域地质背景

兰坪县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其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兰坪盆地的形成、兰坪陆地盆地的形成以及盆地至山脉的转化过程[1]。地质公园区内的最大特色就是丹霞地貌,辅以国内唯一的普米族文化,使其成为同类地质公园中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地质公园。

该地质公园地处兰坪—思茅盆地的“三江”地区,属于环特提斯构造带,整个格局呈现条带的镶嵌状态。

地质公园周围的岩石属于元古界以及崇山,主要是火山岩和大理石。再收集一些临近区域的地质资料,发现同时这些岩石主要属于扬子地块的岛弧沉积,具有玄武岩的相关特征。澄江运动带来了相当剧烈的岩浆、变质以及构造活动,使得火山岩等岩石产生变质。该地质活动产生的结果就是扬子地台的形成,实现了地台的转变,此即为早期的兰坪盆地。后期地块开始分裂,形成江河湖海,将兰坪盆地与扬子地块断开。晚二叠世以来,兰坪盆地的俯冲作用,使得兰坪盆地与古陆地拼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兰坪盆地。

由于兰坪盆地夹在两个古陆地之间,故受到其两者的挤压,产生断裂,后期断裂逐渐消亡。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断陷盆地得到填充。在新生代,地质活动使得区域局部抬升。新生代以后,喜马拉雅运动活跃,兰坪盆地由拉张构造转变为挤压构造,使兰坪地区巨厚的地层发生褶皱、逆冲、推覆并隆升成山。

4兰坪丹霞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地学成因分析

地层和岩石是组成地质公园的物质基础,也是众多地质遗迹成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以下对兰坪丹霞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形成给出地学成因分析。

4.1丹霞地貌内力成因

地层和岩石是组成地质公园的物质基础,也是众多地质遗迹成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县域处于滇西北三江地槽褶皱系中,所以公园内出露的地层以中生界最为发育,其次是新生界,其他时期极少出露或没有出露,园区内出露的地层与岩性种类丰富,包括第四系更新统、古近系中统、白垩纪下统、三叠纪的上统[5]。

公园内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岩(砂岩、砾岩)和岩浆岩(流纹岩、玄武岩)。前者主要分布在罗古箐村以北地区,集中体现在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处。玄武岩主要分布于石钟山组三段与宝相寺组地层之间,流纹岩主要分布在罗古箐村的西南片区。

4.2丹霞地貌外力成因

兰坪地质公园内的丹霞地貌不仅以地层岩性为基础,在地质景观外形塑造上,重力、流水以及风力的作用不容小觑。

4.2.1重力作用

境内地势平坦的槽谷以及河流阶地占地面积不足5%,山地面积多达95%以上。最高海拔点位于老窝山峰,海拔4435.4m,最低海拔点位于澜沧江江面,海拔1360m,最大相对高差达3075.4m。区域内的高程差较大,以及砂岩砾岩岩性的软弱,为丹霞山体发生重力崩塌作用提供了条件。

4.2.2流水作用

兰坪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区,因受低纬、季风及高原、山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002.4mm(河谷为620.1mm),年平均降雨158天,5月下旬进入雨季,10月中旬结束。多年平均秋雨量为438.7mm,其中8月份最高,为208.9mm,10月份最少,为81.8mm。同时区域内的河网相当发育。众所周知,古近纪的高差较大,同时区域内的降雨丰沛河网发达,以及岩性的软弱,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4.2.3风力作用

区域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风速为1.3 m/s,最大风速16 m/s,风向年平均偏西,夏季偏南。长期的定向风对丹霞山体的吹蚀作用,对丹霞山体外形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兰坪丹霞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成因为以下几个因素:(1)地质公园的地层与岩性是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2)重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等是塑造丹霞地貌景观的外力基础;(3)区域气候冷暖交替,降雨丰沛,为重力、风力、流水对砂岩的塑造作用加强,这些内外条件的联合,最终形成了兰坪县的丹霞地貌。

参考文献

[1]任振华.云南省兰坪地区部分温泉和盐泉的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2]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志编撰委员会.兰坪县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

[3]程驰,周爱国,周建伟.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景观特色与成因过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38(03):641-648.

[4]任振华.云南省兰坪地区部分温泉和盐泉的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猜你喜欢
兰坪兰坪县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
赵雪作品
美丽丹霞地貌
辉煌三十年 魅力新兰坪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
兰坪县藏系羊规模养殖效益提成的综合措施探讨
云南兰坪县李子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
兰坪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