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条形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020-08-20 07:51武长磊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0期
关键词:控制要点施工质量

武长磊

摘 要 条形基础是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的主要基础形式,基础的长度通常远远超过基础宽度,具有较好的抗震和防止沉降性能。条形基础质量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条形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掌握质量控制要点是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条形基础施工特点进行介绍,探讨条形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分析条形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条形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屋建筑工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条形基础是多层民用建筑的重要基础形式。加强条形基础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基础质量,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条形基础施工特点

条形基础是房屋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通常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条形基础长度通常为宽度的10倍以上,主要依靠横向配筋受力,纵向钢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条形基础一般在一条轴线上进行设置,与独立基础或两条以上轴线相连接,连接方式不同其截面规格以及钢筋配置也存在较大区别。

2条形基础施工主要工艺

(1)开挖施工及垫层施工。经过测量放线,对定位轴线复测后,即可进行条形基础开挖施工,条形基础开挖阶段通常采用挖掘设备开挖和人工清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开挖过程中,需要做好支护和排水相关工作。在开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基础土质,发现土质与设计勘察结果不符需要及时反馈,以便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条形基础开挖后需要避免长时间暴露,需要尽快转到下一工序进行施工。如果下道工序不能有效衔接,需要在基础上覆盖20cm左右的土层,以便对基础加以保护[1]。

条形基础基槽经过清理和验槽后,需要进入垫层混凝土施工,施工方式采用浇筑和振捣方式,确保垫层表面平整,振捣密实。进行垫层施工时需要注意上下工序的衔接,不能让基土长时间暴露。

(2)模板及钢筋施工。垫层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在垫层上弹线,进行支模和钢筋网铺设,进行钢筋捆扎,垂直钢筋绑扎时需要注意钢筋钩的朝向,轴线位置经过核准后利用木架将钢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钢筋绑扎中不能漏扣,插筋需要满足锚固长度要求。

条形基础施工中模板通常包括侧板、斜板和平板,模板安装前,需要在槽底标出基础边线,将侧板与边线对准垂直竖立放置,经过校验确定无误后,再用斜撑或平撑进行加固钉牢。

(3)混凝土浇筑。条形基础浇筑时,先铺设一层10cm厚度混凝土,经过振捣后确保密实,通过这种方法让柱子插筋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得到固定,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条形基础混凝土浇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和分层浇筑,浇筑要确保连续性,条形基础通常不需要预留施工缝;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顺序,先充满模板内边角,再浇筑中间部位。振捣过程要注意设备选择,通常情况下,条形基础施工中适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3条形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条形基础施工中,模板的设计需要经过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模板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荷载,模板使用时要注意对表面进行检验确保版面平整度以及模板几何尺寸,通常情况下,模板版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在2mm以内,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在1mm左右,对角线尺寸偏差在3mm以内。

3.2 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条形基础施工中,钢筋是基础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要确保钢筋原材料质量。施工现场需要建立完善的材料检验和进场相关制度,对钢筋材料进场前对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等文件审核,对钢筋进行检验,确保钢筋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需要通过相关实验,验证钢筋受力性能。

(2)钢筋的加工。钢筋绑扎加工前需要对表面进行除锈处理,除锈方式通常包括人工除锈和机械除锈,经过除锈后的钢筋材料需要在短时间内使用。钢筋加工中,需要注意钢筋表面检查,避免钢筋表面存在油污和污染物。钢筋绑扎前通常需要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调直处理,设备选用时,需要选取不具備延伸功能机械,避免影响到钢筋的力学性能[2]。

(3)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在条形基础钢筋施工中,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绑扎连接和焊接连接。绑扎连接中,连接接头部位是结构较为薄弱的位置,接头面积百分率需要控制在相关规范要求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不超过25%。如果采用焊接连接方式,通常需要在施工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经过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3.3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为主要原料,也是原料质量控制的重点。水泥具有许多品种和标号,条形基础施工中采用的水泥需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环境条件;细骨料质地、级配需要达到规范要求,重点对细骨料含泥量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含泥量不得超过3%,有害物质不超过2%。粗骨料通常采用1~3cm的碎石,在质量控制中,重点对质地、级配、含泥量和最大粒径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符合条形基础设计和规范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条形基础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需要满足工程工艺需求。混凝土配合比通常需要通过试验方式确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运输方式、运输距离以及施工当地气候情况等,进行混凝土含水率调整。

(3)混凝土浇筑振捣。条形基础施工中,为了能够确保基础的整体性,需要保持混凝土连续浇筑,混凝土运输和间歇等全部时间需要控制在初凝时间范围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架等是否发生变形和位移,如果出现变形和位移情况需要立刻暂停浇筑,及时进行加固再进行浇筑。混凝土振捣能够降低混凝土气孔、蜂窝以及裂隙等病害发生概率,需要在质量管理中给予高度重视,条形基础施工中,通常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振捣中需要注意上层振捣插入下层的深度保持在5cm左右。

(4)混凝土的养护。条形基础混凝土施工后,需要在12小时左右进行覆盖和浇水,通常情况下保养时间至少达到7昼夜时间。养护中需要做好基础混凝土结构湿度控制,设置专人进行检查,以此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发生。

4结束语

条形基础是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加强条形基础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充分了解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掌握质量控制要点,才能促进工程施工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颖.条形基础施工技术特点及其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9):65.

[2] 黄志宏.条形基础施工工艺中的关键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4

(20):61.

猜你喜欢
控制要点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探析
论述桥梁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分析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