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梅
线条是人的主观创造,它是文字的外表,是绘画的语言。线条是中国艺术造型的灵魂,绘画的形象以线条来构成,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绘画的时期总是以线条开始的。二三岁的孩子,用接触到的东西,如铅笔、粉笔、甚至树枝、木棍等,在诸如纸、墙、地板上又涂又划,当他们看到自己划出的线条,就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虽然幼儿的感知与动作的发展协调程度比较低,划出的线条很零乱,但以后随着线条的持续深入,感知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划出的线条便会逐步变得有条理—这说明孩子对物体轮廓有了认识。米芾说:“画是无声的诗”;保罗·克利讲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因此,我们培养幼儿美术,可以从“线”的这一思路去开拓我们的思维。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从对线条的认识去引导幼儿绘画。
一、要有勇气,从涂鸦式画线到以线造型
要鼓励孩子敢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模仿成人用笔在纸上涂抹。如“我帮妈妈绕线团”、“串果果”等。孩子有时会划破纸,弄脏纸面,不可以训斥孩子,而要引导孩子注意方法,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在开始的萌芽时期,孩子表现的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映也很敏感。这一时期的尝试如果成功,得到成人的肯定,幼儿就会树立起艺术表现的信心,敢于下笔—这正是孩子迈出了第一步。同时,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记得一次教孩子们画太阳,有一个孩子没有照着老师的画,而是将太阳的光线画得弯弯扭扭。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说这是水里的太阳,水波一动,光线就歪扭了——想得多好!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引发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态度,让他们热忱地投入美术活动中,沉浸其中,让情感与智力各方面都活跃起来,使各种潜能能够充分地发挥,获得愉快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
二、要勤动笔,观察生活,让孩子多画
美术是手脑互用的活动,幼儿是在操作中完成和实现他们的想象的,所以应给幼儿多一些动手的机会。每周两三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可设立美术角,提供材料,让孩子随时有机会实现他们创造的愿望。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幼儿自身努力相结合,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例如美术角,教师设置多种线条的表现方法,诸如美丽的烟、小花、奇妙的箭头、小猫玩毛线等等,让孩子可以模仿画一画这些吸引他们的东西。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的,是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幼儿从自己所做的许多造型尝试中得到成果和发现。如幼儿由涂鸦期中发现有意义的形状,再反过来加以运用;二是随着幼儿理解力的增长,他们对自己初级阶段的造型样式不满,于是向更高级的阶段探索。如孩子发现在垂直水平线上的人不能表现现实中奔跑的人,于是越来越对自己作品中的形象不满,便尝试探索其它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些绘画的基础,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如让他们自己多动笔。此时,教师可引导、鼓励,也可只作参观者,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自主。孩子喜欢的东西不仅仅是老师教的,如果我们一方面用手把手、不必孩子操心的方法去教他们,一方面却希望他们能有独立想法,有“创意”、“突破”,这样教育他们能成功吗?
三、要加强意境记忆,表达线的变化、对比、情感、力度
用腦记下的无形的东西,便是意境。俗话说“书画同源”,艺术总是相通的。线条的重复给人以节奏感,线条的渐变给人以旋律感,线条分割的夹角给人以力度感。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孩子从欣赏乐曲节奏与旋律的音乐艺术形式中,指导幼儿从体会故事、诗歌等等中的情节、情景、人物心理等描写之中,将音乐的听觉形象或文学的描写形象,转化和创造为可视的美术形象。这样调动孩子潜在的想像力。
例如,欣赏乐曲“赛马”,我先引导孩子在平面上示范,当舒缓的节奏变成急促紧张的“赛马”,手中的线也随之由轻缓的弧线变成上下起伏的锯齿线。孩子们由开始凝听全神贯注地看着,变得很兴奋,激动起来,之后,我让他们找找“赛马”是在哪段线上出现的,他们一下就找到了,并说得出原因“这段线是有力气的”“很快的”,而波浪线呢?孩子们说是“骑着马看风景”、“马在休息、吃草”。看!孩子们懂得了线的力度,线的刚柔的对比,并且留下了生活形象的记忆。
接着,我让孩子们在纸上边听乐曲边划线,让他们把感觉到的节奏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孩子们边划边自言自语地说“马儿慢慢走、吃些草”。再例如,我给孩子们讲故事“金色的房子”,让孩子们将故事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孩子们心目中美丽的房子各不相同,故事中的人物造型也不一样。有的孩于表现画面是小姑娘和小动物何友爱地在一起跳鲜唱歌;有的表现的是:小动物来敲小姑娘的门;,有的表现的却是小动物在门外玩,小姑娘独自在房里看书的情景…。总之,孩子们的表现千姿百态。
绘画不仅仅是掌握方法,也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抒发小小心怀的语言。把握幼儿的审美特点,引导幼儿捕捉事物中蕴含的与幼儿生命力相吻合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使美的追求成为纷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我给孩子们欣爱轻音乐《水草舞》,孩子们听完后,画了许多画,表现了各种想法:“水草在跳舞”、“小鱼在水草中追着玩”、“大章鱼吐着泡泡在说悄悄话”………这时,幼儿被带到一个美的天地,用线条将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转化为美的形象。经过多次的绘画,幼儿绘画的目的性不断增强,造型越来越稳定,并且能独立地提出命题完成构图。例如,有位五岁的小朋友,画前告诉我们“我要画小蜜蜂在花朵上跳舞”,接着就按这主题去画,画完后我们问他“画的是什么”,她清楚地说出原主题,并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画月亮,为什么要画大树。我们发现孩子对自己认识理解和想象的事物常常是自己重新安排的,组织的线条也生动得多。因此,在教学当中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绘画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各个感官。不仅是要让孩子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也有能发现美、欣赏美的耳朵;不仅让孩子掌握方法,更是让孩子有自由地表现自我的机会。不论孩子手中的笔勾划出的是粗细的线,是方圆的线,是曲直的线还是涩润的线,可贵的是孩子童真的心。那充满稚气的线条,便是他们的认识、情感、体验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