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晶
设计意图:
量的守恒教育包含了数量、长度、面积等多方面的内容。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在新《纲要》和《指南》的科学领域目标中也都明确指出“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地尝试、巧妙地利用,借助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幼儿提供更多探究的机会,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数学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材质、粗细因素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喜欢操作、感受生活中数学的趣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工具测量
材料准备:不同材质长绳 4组 每组相同长度不同形态长绳4根
猴、兔、蛇、熊每组操作记录表各一张 情景例图一张
装有4种测量工具的方框每组一份 软尺人手一根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故事《小猴的秋千》
小猴最喜欢的秋千绳断了,想找一条合适的长绳来把秋千修好。叫上他的动物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小猴子吧。
2.“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情景例图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以“位置”为干扰因素的三条直线。
师:“小熊的家在大草地的东边、小蛇的家在草地的南边、小兔家在草地的西边!”
提问:小猴从大草地出发去小动物家的三条路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呢?
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感知以“位置”为干扰因素的三条直线长度相同。
3.“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感知:以形态、粗细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猴”组 相同长度不同形态长绳大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提问:小猴家带来的这些绳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种?你觉得打开它会有多长?
幼儿猜想、讨论。
(2)分发猴、兔、蛇、熊各组操作材料及记录表 幼儿分组并推选小组长以组为单位操作实验,比较并记录。
师:打开这些形状不一样绳子,比一比把一样长的绳子做上记号
老师强调比较的方法——绳子的一端一定要对齐!
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以“形状、粗细”为干扰因素的4条长绳长度一样。
4.“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各组幼儿自由选择(手指、扑克牌、铅笔、长棍)不同长度的自然测量工具。组长协调小组成员分工,测量材质不同的各组长绳长度,并记录比较测量结果。
提问:4种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工具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结果就不一样。
5.“到底有多长?”——精确测量
教师出示最科学、标准的测量工具“尺子”,给每一个幼儿分发。
幼儿再次测量,操作感受使用标准测量工具并交流测量结果。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充分引导幼儿“玩中学”,以调动“情绪”的情景式导入开始,利用故事《小猴子的秋千》把孩子带入到“趣味”的学习情景之中,本着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三个环节,让孩子们调动各种感官运用“眼睛看、相互比、动手量”多种方式在尝试与比较中反复“思考”又反复“求证”,巧妙地引导幼儿不受位置、形状、材质、粗细因素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在材料的投放中,我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权,测量工具和活动材料人手一套。这样做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服务更是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幼儿不用争抢,从小处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和生活态度。
在操作互动中,我将不同环节提出不同要求,使得孩子们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有独立、有合作、有分工、有协调,借机锻炼幼儿沟通方式、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在探究過程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兴趣较高,而且各个环节都能通过自己动手在充分操作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老师的互动中学习观察、积极思考、探究体验,使她们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都有满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