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伟
摘要: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于理解和运用,因此,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语文教师只要遵循一定的制作原则和使用原则,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合理的方式运用,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将大力推进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将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表达出来,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代教育技术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缺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应用先进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调用过来,充分享用资源,更有效更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教学应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优化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克服弱点,完善自我,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如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感。
从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典范的作品,这些作品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自己反映的对象去描述,阐发,论证。如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清晰直观地展示百草园的新鲜有趣的生活画面,展示三味书屋的布置阵设,及单调乏味的束缚学生思维的私塾生活,二者对照鲜明,有力地揭示出作品的主题,这样由此及彼,促使学生去聯想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增加思维的广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学水平,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技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它能够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具有再现性,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反映出丰富内容,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力度。
如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课是乏味而又抽象的。如果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超时空地把这些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脑海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桃花源记》一课时,把课文中描写的桃花源美景用课件展示,学生边看图,边结合教师的讲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相当透彻,由于有幻灯片作辅助,复述课文时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在现代教育中角色的转变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授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
3.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4.教导
教师应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5.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
教师要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实现角色的多元化:他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的榜样;他还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他还需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1)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这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更重要地体现在对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的设计以及学习者各种学习策略的设计。
(2)学习者
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技能,否则无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默契的合作者
随着综合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教师只有互相理解,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职责。
(4)教育研究者
教师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教育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导”得更好。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协助教者施教,帮助学者受教。教师必须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主动学习先进技术,顺应革新潮流,提高教学效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五期之《从语文多媒体课看CAI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②何克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吴季松:《知识经济与教育》,第1页,《教育现代化》,1998年第七期
④余胜泉 吴娟 林君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教材》2002年4月
⑤《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六期之《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运用与学生智力开发》
⑥《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六期之《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