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

2020-08-20 07:53王相坤
党史文苑 2020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王相坤

杨匏安(1896—1931),原名锦焘,笔名匏庵。广东香山人。中共五大代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在中国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广东工人运动、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部副部长等职务。

杨匏安论“初心”

劳动者奉为经典 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

马克斯之经济学说,其大旨不仅指斥资本家之贪婪,而在于揭破资本主义之不公。

——杨匏安 《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1919年11月至12月)

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 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因为他的经济学说,能把资本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他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

——杨匏安 《〈青年周刊〉宣言》(1922年2月26日)

打破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打破资本主义,实现阶级斗争,以进于劳动独裁。资产阶级的运动,是反对封建特权,获得政治上的德谟克拉西,以确立资本主义。两者的战术和企图,在根本上都是不同的。

——杨匏安 《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1922年10月15日)

劳动者应该负这社会革命的使命 社会革命,不独解放无产阶级,并且解放受现在社会不公平状态所苦恼的一切人类。然而劳动者以外各阶级,虽然感著自己内部冲突的苦恼;可是站在私有制度的上面,不愿意变更;所以劳动者应该负这社会革命的使命。

——杨匏安 《马克斯主义浅说》(1922年)

专家解读: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的,在北方是李大钊,在南方(华南)则是杨匏安,被党史界称为“北李南杨”。杨匏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一、“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信仰的形成

杨匏安的家乡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是南宋文天祥、陆秀夫领兵抗元的古战场。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经过南屏附近的海面伶仃洋時,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对杨匏安影响很深。杨匏安幼年丧父,母亲是个受过旧式教育的妇女,爱好诗词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杨匏安从三四岁起就在母亲的辅导下诵读诗词古文,这为他后来接受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后来,他在《诗选自序》中说:少年时“谬以诗古文辞见称朋旧”。可见他在学校邻里间,早就小有名气了。小学毕业后,尽管家里生活已很困难,他的母亲却不忍心渐露文学天赋的杨匏安失去求学机会,不惜变卖家中仅有的三亩多地,托亲戚带他到广州求学。后来,杨匏安考入两广高等学堂的附设中学。在那里,杨匏安进步很快,不仅在文史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接触了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但这并没有使杨匏安找到前进的方向,反而使他感到郁闷和彷徨。于是,他回到家乡,当了恭都小学的一名教员。就在这一年,他怀着对未来光明的向往,与堂叔杨章甫等随同华侨商人乘舟东渡,到了日本横滨。杨匏安在横滨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衣物典尽,连出国时带去的书籍也卖完,打零工、干粗活、受歧视、饿肚子,是那些日子中常有的事。但就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松过学习。最初一段时间,他自学日文专心一意、刻苦认真,几个月后就能读能写,并开始从事翻译。他经常跑书店,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和文艺等方面的日文书籍,认真探究西方各种流派的新学说和社会思潮。他后来在国内发表过大量译作,就是靠这期间勤攻苦读打下的基础。

1916年冬,杨匏安从日本回乡。1918年年初,杨匏安举家迁到广州。这年春夏间,他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小说《王呆子》。小说描写了王呆子的父亲和姐姐被一个恶霸郑某迫害致死,他却自愿到郑家为佣,侍候主人唯恐不周。邻居都不齿于他的为人。郑某也以他愚痴可欺,不加防备。第二年清明扫墓时,王呆子乘主人跪拜之际,骤然举起锄头,将恶霸击晕在地,并取出怀中利刃,将仇人心肝剐出,拜祭父亲和姐姐,然后入山为盗。小说反映了杨匏安对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对旧社会封建势力积郁已久的愤懑。

标志着杨匏安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于光远在《我推荐〈五四前后的杨匏安〉》一文中说:经过这段运动风浪,锻炼了广大群众,也锻炼出许多坚强的骨干和领袖人物,如彭湃、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张善铭、杨匏安、黄学增等同志。这些同志在反动军阀的高压政策下,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始终不懈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发展各种群众社团组织,出版书刊,热情宣传革命思想。这个评价对杨匏安来说是恰当的。

从1919年6月起,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美学拾零》的系列文章,分别介绍了西方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美学思想,从什么是美导引出人类最高境界的美——理想。他写道:“一切生物之理想,尚不免为抽象的;其生形原理之所关,如生活,如健康,如力,皆抽象观念,于特殊之生活状态,无何等关联;对于同一目的之活动方法,随生物之种族而异。”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杨匏安又写道:“顾人类之理想,终不可发见乎?吾人诚欲得结晶之最纯正者,则唯有取其生此结晶之事情,从最标准的而排之,庶几可得。第事情之为偶然结果而窜入者,务须斥去。”从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看,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杨匏安的思想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时的他已经不只是发泄对旧社会的不满,而在探求人生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人生理想。杨匏安所提出的人生理想,也不仅仅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在文章最后写道:“个体理想之发现,不独于强大国家社会为然,即日常市井之间,亦无不然;又不独高等民族为然,凡劣等之自然民族及人以外之动物,亦无不然也。”

杨匏安此时所说“理想”,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不久,他就开始向马克思主义信仰靠近。从1919年7月12日起,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世界学说》系列文章,系统介绍西方各種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其中包括唯物论、唯心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实证论、实用主义、机械论,以及马克思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在《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杨匏安高度评价:“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也。”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作了论述。在哲学方面,杨匏安称赞:“当马克斯之世,哲学的大思想家时代,已属过去。”“自马克斯唯物的历史观既出,其于社会科学之意义,固在于指示社会生活的规则,此其所以为极有用之史学方法,又为空前的社会哲学欤!”他还运用他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了实现理想的途径。在这里,他已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实现“社会理想”上,而不单纯是个人理想了。他指出:“唯物的历史观,不否认理想的作用,无论过去未来,人之社会理想,皆可以为改变法律及社会秩序之近因,然人于善恶的想象,决非离此物质世界,而为独立存在者也……试就历史上之社会变迁察之,一切理想,不为社会变迁之最终的原因,实一种社会经济的影子,以其既有此种社会经济,然后一切理想方能发生也。”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杨匏安阐述了《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剩余价值。他指出:“劳动若图生存,须卖其劳动力于资本家,而资本家则给以若干之工值,至于为值几何,则按以价值公例,凡一物交换之价值,概等于制造此物之劳动;故劳动力之价值,即等于培养此劳动力之劳动;假如一劳动者,每日所需之生活品值六小时,则每日劳动六小时,已产出其人生活之价值矣;然而劳动者之卖其劳动力于资本家,资本家课其劳动时间,必较六小时为多,此则劳动力之价值与劳动力之利用时间不同,而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际,正欲得此种价值之差别,如资本家给劳动者以六小时之工值,而收十二小时之劳动效果,此中有六小时之价值差别,是名‘赢余价值,仍是劳动者自己所制作,顾资本家攫为己有,盖坐享其成者也。资本家既掠取赢余价值,积之愈甚,资本愈增,此则资本制生产法之下,所自然发生之结果也。”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杨匏安指出:“马克斯谓阶级竞争之所由起,因土地共有制度既坏之后,经济的构造,皆建在阶级对立之上。所谓阶级,即经济上利害相反之阶级。其分别则一方为有土地或资本等生产之手段者;一方肆其压服掠夺,而一方则受压服掠夺者也。此两种阶级,在种种时代,以种种形式而表现,若亚细亚者、若欧洲古代者,若封建者、若现代资本家者……而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在社会生产方法中,乃采对敌形式之最后者;阶级竞争,亦将随此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同时告终矣。”这些论述,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用通俗的文言文形式行文,进行比较系统、相当准确的表述,极其精炼,又十分流畅,简洁易懂、首尾一贯,反映出当时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是相当深入的。以这篇文章的发表为标志,杨匏安已从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20年后,杨匏安投入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先后到南武中学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任教。他参与到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教授注音字母名义的活动中,并在工人、市民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这进一步加深了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坚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毕生信仰。1922年2月,他在《〈青年周刊〉宣言》中明确宣布:“我们认定旧式的农业社会制度,是过去的,无可维持的;现在新起的工商业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应当改造的;所以社会革命四个大字,就是我们先行的旗帜。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因为他的经济学说,能把资本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他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

二、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提出建党思想

杨匏安是与李大钊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1919年下半年他应聘《广东中华新报》记者。在半年时间内他撰写发表了40多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龚育之在《读〈杨匏安文集〉》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杨匏安这一时期写的《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说:“杨匏安这篇文章的价值和贡献,主要在于它对《新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呼应之迅速,在于它在两大中心之外的广州开辟了又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于它在传播的时候所明确表示的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热情。这三点,在当时尚不多见(当时的一些介绍者,在介绍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还有各种保留甚至各种浅陋的批评)。正是这三点,使杨匏安同李大钊站在一个营垒,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上占有显著的一席位置。”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之后,陈独秀写信约请他在北京大学教书时的学生谭平山,在广州成立相应的组织。不久,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杨匏安成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批团员。1920年年底,陈独秀应邀担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他来到广州后,很快找到杨匏安及其堂叔杨章甫。由于陈独秀不会讲广州话,他外出讲演都是由杨章甫帮助翻译。1921年春,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党的一大召开后,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杨匏安经谭平山介绍加入这一组织,成为广东地区的第一批党员之一。杨匏安入党后,他居住的堂叔杨章甫家成为党的活动据点,党的许多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他和堂叔杨章甫还在祠堂办起了注音字母训练班。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党的诞生。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实行社会革命,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但这一时期广东的思想界还很混乱,党团员中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想仍有市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广东党团组织十分重视向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杨匏安带着高昂的热情投入这一项工作。

一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1922年3月22日、26日,4月2日、9日,杨匏安分四次在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青年周刊》发表《马克斯主义浅说》一文,明确指出:“自从19世纪出了一个马克斯之后,令以前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失掉了光辉,以后的社会主义,犹如得著一条明朗豁豁的道路;马克斯主义的潮流,竟一天一天的澎湃起来。1867年马克斯所著《资本论》第一卷出世,世界劳动者奉这本书为圣典,德国民主党并且因此和来查尔脱离附从了马克斯之下,在现世社会主义的当中,马克斯思想占着最重大的势力。”杨匏安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救亡图存,必须靠马克思主义。他在《〈青年周刊〉宣言》一文中指出,马克思“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这一论断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党的一大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建党原则,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如“进行社会革命”“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写进党的纲领,但并没有使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式表述。杨匏安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的观点,向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式表述大大前进了一步。

二是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军事工作,走武裝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虽然确定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但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殖民地革命在初期并不是共产主义革命,然而,如果它从一开始就由共产主义先锋队来领导,革命群众就将逐渐获得革命经验,走上达到最终目的的正确道路。”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确定目前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和平民主的共和国。怎样才能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呢?早在1922年2月,杨匏安在《〈青年周刊〉宣言》中,就提出了加强对军队的运动、武装力量的掌握问题:“我们注重军队运动,就是使他们知道平素的给养,通通是无产阶级的汗血;资本家既掠夺无产阶级的汗血,还要藉此借军队的枪炮来杀人,真是穷凶极恶了。军界中的朋友们,能够受革命家的忠告,知道军队的本身是用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幸福的,不应受少数人的吆使,替少数人争名夺利来做牺牲的。那么他们不愿再干非人道的、没意味的争斗,赶快和我们携手,从事阶级的争斗。”1922年3月,在《马克斯主义浅说》一文中,杨匏安更加明确地提出:“等到境遇愈迫,困难愈重,反抗的意志和运动愈剧烈,就联合起来,用武力夺取政权,改一切生产工具为共有,脱去资本家的羁绊,恢复各人经济的自由。这就是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唯一方法,也是现世社会经济制度必然的结果。”在党的二大之前,党的工作重点尚在完成建党、进行工人运动的时候,杨匏安就提出武装斗争的问题,这对于大革命时期我党开始掌握自己的军队,以及大革命失败后走上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早期的理论探索。

三是提出了要联合农民的重要思想。由于欧洲工业发达,工人阶级无论是人数上还是力量上在这些国家都占着主导地位,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开展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途径。从巴黎公社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都是如此。在俄国共产党指导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是一个开展工人运动的决议。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数的绝大多数,工人阶级集中在城市,而反动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力量也集中在城市,这就使后来进行的多次城市暴动不能成功或不能立足的重要原因。杨匏安较早看到这个问题。1922年2月,他在《〈青年周刊〉宣言》中,认真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生产的大部分,都出自农民□□〔劳动〕。然而自井田制度破坏之后,直到今日,农民受地主的苛虐,一天甚似一天。”基于农民在中国社会的苦难地位,杨匏安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尤其注重的,是农民运动。”对于怎样开展农民运动以及党在农民运动中的作用,杨匏安提出:“我们快要指导他们向着能变的道路走去。第一步,使他们解决自身的利害,联结团体,和压在头上的地主反抗;并且使他们知道土地公有公耕之利益,联合一切无产阶级,举行猛烈的、普遍的群众运动,由无产阶级跑到支配阶级的地位。”在这里,杨匏安提出了要广泛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最终夺取政权的政治主张。后来,中国革命的路线图就是这样走下来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先后把秋收起义部队和南昌起义余部带上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党的二大召开后不久,广东军阀陈炯明公开撕掉同情社会主义的伪装,公开背叛孙中山,迫害革命分子。广东的中共党团刊物横遭封闭,党团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广东区团委书记阮啸仙被迫转移,杨匏安代理区团委书记。这一时期,杨匏安由杨殷介绍,担任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编辑主任。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深入到铁路工人中活动。杨匏安十分注意从工人中发现积极分子,培养工运骨干。他和杨殷一起,发动广州石井兵工厂工人结成一个秘密团体——“十人团”,通过“十人团”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组织工会,开展斗争。他们相继培养和吸收了陆枝、李甫、李连等铁路工人入党。1922年年底,杨匏安又出面在黄沙海傍街开设北江商运局,承运客货,利用滇军押运。这既掩护了党在粤汉路工人中的活动,也为党筹措了一笔经费。经过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广州铁路系统的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广东逐步建立了广三、广九和粤汉三铁路的党团支部,杨匏安、杨章甫先后任支部书记,为日后发动铁路工人配合国民革命军东征和讨伐杨希闵、刘震寰,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从对孙中山的敬仰转向投身国共合作

孙中山的家乡香山县东镇翠亨村距杨匏安的家乡北山村只有几十里。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在这一带广为流传,对杨匏安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目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次失败,一方面,杨匏安心情低沉,找不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另一方面,杨匏安逐渐明白,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不能救中国。

但是,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力量还很弱小,还没有强大到能够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地步。这就需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统一战线。杨匏安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截然不同的。1922年10月15日,他在《珠江评论》发表《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打破资本主义,实现阶级斗争,以进于劳动独裁。资产阶级的运动,是反对封建特权,获得政治上的德谟克拉西,以确立资本主义。两者的战术和企图,在根本上都是不同的。”对于根本目标不同的两个阶级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在革命的第一阶段首先走到一起。杨匏安对这种联合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展〕最落后的国家,政权尚握在军阀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为增大革命势力起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应联合作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第一步既然联合,第二步马上要反目了。因此无产阶级刚刚踏着第一步的时候,不可不预定第二步的战术。因此无产阶级当面就放着一个重大问题,这就是无产阶级对于民治主义的态度。”杨匏安这个观点是有远见卓识的。按照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落后国家应当先同本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合作,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独立,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就中国共产党全党来说,那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第一步与第二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国共合作中放弃了对大革命的领导权。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既是帮助资产阶级实现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提供前提条件。如果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不能起主导作用,那么要实现第二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资产阶级不会放任无产阶级去推翻它的统治。杨匏安关于“无产阶级刚刚踏着第一步的时候,不可不预定第二步的战术”的认识是十分正确的。

至于无产阶级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杨匏安也进行了认真研究。他指出:“社会进化的轨道,既然是由封建特权进而为民治主义,由民治主义进而为社会革命;但是资本主义发达〔展〕较落后的国家,这个历程,却是要随他[的]特别形势而变异了,——就是后两个阶段同时并行,或完全不经过民治阶段,或减短民治阶段的时日。”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

杨匏安这些重要思想为他后来积极参加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担当重要角色作了理论和实践准备。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其后,党中央决定委派谭平山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以谭平山、杨匏安两人为我党在国民党中的党团书记,以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思想和意见。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人事酝酿时,共产党员提出不当国民党的部长,只担任相当于副部长的各部秘书。孙中山十分赞赏这种革命精神,但是最终还是提议林祖涵(林伯渠)、谭平山担任中央部长。他认为,要挽救“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就要注入新血液;吸收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就是为“加强和恢复它的血液的流动”。孙中山曾多次宣称,“除非国民党有一个真正革命的纲领,否则他就要和这批人分手,并解散国民党。他宣布他将组织一个新党,或者他本人加入共产党”。国民党一大后,杨匏安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后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1925年11月后,杨匏安还兼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常委和组织部部长职务。

从1923年10月到1926年年底,杨匏安为国民党的改组和重建做了大量工作。他把重建国民党的各级组织作为改组工作的目标,积极遴选人员到全国各省市县,协助筹备国民党改组工作,推进全国国民党党部的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国民党全国性的改组和党务工作。到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时,已有12个省成立了省党部。二是健全、发展国民党广东省各级组织。据统计,1925年11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成立时,全省正式成立的市县党部只有13个,党员15000人。到1926年12月,全省正式成立的市县党部已达79个,党员发展到183695人。三是积极发展工农群众、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改善国民党的组织结构。据统计,到1926年12月,广东全省近20万党员中,农民党员有69871人,占全省党员的37.6%,居第一位;学界党员39067人,占20.6%,居第二位;工人党员有35483人,占19.3%,居第三位;工农出身的党员共105354人,占全省党员的56.9%。四是重视广东省党部组织部和各市县党部自身建设。在杨匏安领导下,广东省党部组织部建立健全组织部工作报告制度和会议制度,每月将组织部工作报告刊登在《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党务月报》上,接受中央党部和群众监督。每周召开组织部部务例会,讨论部务重大事项。同时,严明纪律,纯洁组织,检查整顿常发生内部纠纷的县市党部,严肃惩治结党营私、侵吞党费等违纪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省市县党部工作更规范、更有成效。

在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的过程中,杨匏安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人的使命,始终牢记帮助国民党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他利用国民党这个平台,积極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努力扩大党的政治影响。1924年11月,中共中央通知:黄埔军校招生时,应考的中共党员先到杨匏安处报到,再由杨匏安介绍给周恩来。为加强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杨匏安将古大存等一批共产党员选调给周恩来,在东征军中担任政治宣传员。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被刺杀。为追查凶手和幕后策划者,杨匏安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廖仲恺案检查委员会,杨匏安亲自指挥侦缉行动,捉到了几名嫌犯。廖仲恺案的真相被查明,国民党右派集团的阴谋被揭露,其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杨匏安等做了大量工作,使到会的256名代表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占了绝对优势。他与谭平山、林伯渠一同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与谭平山、林伯渠组成秘书处,负责处理国民党中央日常工作。

杨匏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所作的贡献,使他成为在国共两党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四、任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时期的廉洁思想

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杨匏安反对腐败、廉洁为官的理论和实践在全党是屈指可数的。周恩来曾评价他:“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杨匏安的廉洁思想萌芽于青少年时期。那时,杨匏安在广州念书,为了供他继续学业,家里把田地卖尽。本来杨家祖尝有一部分助学款,但被管理公尝的叔祖把持着,欺负杨匏安家孤儿寡母,怎么也不肯给供他上学的费用。杨匏安只得辍学回乡。这件事在杨匏安的内心种下了追求公平正义、反对贪腐的思想根子。1914年,18岁的杨匏安任教于前山恭都小学。当时的学校和政府机关一样腐败。恭都小学校长刘希明原是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但在捞到一官半职后,与那些军阀官僚同流合污。他在学校里贪污学款,拖欠教师工薪,引起师生们的强烈不满。尽管他是杨匏安的姑公,但杨匏安还是挺身而出,与两名教师一起,当众揭露刘希明的贪污行为。刘希明通过“贿通局长”,打击报复杨匏安等人,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把杨匏安和另一名教师关进监狱。这次事件,使杨匏安进一步认识到,腐败与政府是连在一起的,要造成一个清明的政府,才能使官员保持清廉。这也是他此后立志社会革命,建设一个新中国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清廉需要从国家根本制度上建构。国共合作后,杨匏安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和中央组织部、广东省党部组织部等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时,始终不忘加强廉政建设。1926年12月,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上,杨匏安专门梳理国民党在廉政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要求。他指出:首先,“本党改组至今,既历三年,但组织纪律方面,仍未能充分整顿,一般党员尚在幼稚,干部人材缺乏,不能适应需求,对党员未能尽量指导、监督,使每个党员都有充分能力去做党的工作;故党员虽多,仍不免有空虚涣散之弊。其次,为监察委员会放弃职责,各组监察委员会之设,原以督促执行委员,整饬党纪,其工作至为重要;乃查核此次各县监察委员会之报告绝少,平时亦无工作报告,可见疏忽。每个党员行动,未有严密检查,纪律因此弛废,亟应注意。又本党总章对于各级党部会议时期,皆有规定;但现在各县市党部及其下级党部,大半不能依期开会,开会亦未必尽能出席,以致党务进行,因而迟缓。又如私人派别及地方界限之分,在在足引起内部纠纷,阻碍党务。其次,在各种民众运动中,党部虽居领导地位,然实行考查,仍多属党员个人之活动,而非整个党的活动。因为在某一种运动当中,该地党部鲜能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交给全部党员分头活动,只空洞发一通告,令党员参加;此种运动完了,又不开会报告工作,批评得失,甚至谁人参加,谁人不参加,都无稽考,结果成绩好,就是少数个人成功;成绩不好,便无人负责。此亦极应纠正。此外,更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各地党部因经费问题影响党务停滞……此后我们应要注意:首先严令党员按时缴纳党费及所得捐,不可单独注意筹撥公款,以阻党务进行。尤有一事要请注意者:大凡地方政治不良,贪官污吏之不法,县市党部固然有权稽核政绩,提出弹劾;然非唯一工作即在此事。党部固有其本身重要工作,不可抛离。若因反抗一、二不法官吏,或零碎的地方政治问题,出全力应付,耗费时间,将自己工作抛弃,未免因小失大……须知:我们如果能整顿党务,努力工作,指导群众运动,党部自然[有]力量,何虑不法官吏之不倒?”上述讲话不仅梳理了当时国民党广东省各级党部在廉政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且指明了监督不力将会导致纪律废弛的严重危害,提出了查办贪官污吏的政策举措,不仅对国民党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严格党的纪律,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大革命时期,杨匏安担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他严肃查处革命队伍内的一些不良分子、违法乱纪分子,对于利用职权营私舞弊,损害、破坏党和民众利益的干部,决不宽容。他与杨殷在石井兵工厂组建“十人团”时,就发动工人揭发厂长贪污渎职行为,取得工运的大发展。

为官的人必须为人师表,这是杨匏安人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杨匏安担任私立学校时敏中学国文课老师兼教务主任,经常要靠典当借贷来维持一家的生计。但他安贫乐道,穷不改志,淡泊自甘,保持操守。当时,广州警察局的一位同乡官僚请他去当秘书,这在当时是一个肥差,许多人趋之若鹜、求之不得,但杨匏安宁可清贫度日,不愿同流合污,予以拒绝。杨匏安在诗《钓》中写道:“收拾诗篇理钓竿,潺湲秋水辨微寒。居夷有此宁为陋,合辙于今倍觉难。霜叶争霞明水际,风帆向晚走云端。单襦皂帽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杨匏安以东汉末年鄙弃荣华富贵、不愿做官的管宁(幼安)自喻,借以表达自己在恶浊的社会环境中,绝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宁愿安贫乐道、淡泊自甘,誓不为五斗米折腰。

杨匏安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内部都有很高的地位,因而有些亲朋好友常上门送礼,央求一官半职。但杨匏安坚持原则,用人唯贤,廉洁奉公,从来不徇私情,他不请客送礼,也不收受礼品。过中秋节时,有人给杨匏安家送来几盒月饼。杨匏安发现后,坚持要家人把月饼退回去。他还郑重地告诫家人:“我们不能做贪小便宜、不干不净的事情。”据杨匏安的儿子杨明回忆:有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杨家祠发放一笔捐款,事后草袋(那时装银毫都用草袋)里剩下一个两毛钱的银币,被我们捡到了。父亲发现后严肃地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要我们把钱送回去。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全面排斥共产党人。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后,让陈果夫接任杨匏安的组织部秘书职务。蒋介石曾想通过陈果夫来拉拢、分化杨匏安。陈果夫为了拉拢杨匏安,就肆意给事务组两个姓杨的工作人员提升职务,而杨匏安认为此两人不应该在此时升级,即加以干预、阻止。陈果夫认为命令已公布,拒绝收回成命。不久,那两个姓杨的工作人员就辞职了。1930年,杨匏安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部副部长时,已患上肺病,生活极为艰难,7个孩子中有2个在贫病交加中夭折,全家生活困顿到极点。以致杨匏安在被捕时,国民党反动派从他身上只搜到5元纸币一张、2元纸币两张、眼镜1副,而这9元纸币乃是他一家数口仅有的生活费。

总结杨匏安的廉洁思想和实践,最为核心的就是公私分明。大革命失败后,杨匏安奉组织之命赴南洋。到达新加坡时,他曾赋诗《寄小梅》:“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逃生来绝域,问禁入危邦。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这首诗作表达了杨匏安公而忘私、对党无限忠诚、不怕牺牲的革命情怀。当时,他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排挤和打击,还被国民党通缉,流亡他乡,处境异常艰难,仍然坚守“公忠不可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事业最终必定胜利的信念矢志不移,无怨无悔来到这“绝域”“危邦”。只有牢固树立这种精神境界,才能做到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谋私利、舍身忘我。

正是由于杨匏安对革命的重要贡献和他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1927年在党的五大首次成立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杨匏安当选为委员、副主席。

1931年7月,因叛徒出卖,杨匏安等16人在上海被捕。在狱中,杨匏安忠贞不屈。蒋介石连写两封劝降信,都被他撕毁。蒋介石又直接打电话到狱中劝降,也被他摔掉话筒。杨匏安坚决地说:“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杀了一个杨匏安,杀不尽千千万万个杨匏安!”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杀掉杨匏安。牺牲前夕,杨匏安给亲属留下小纸条:告诫亲属不可接受不认识的人送来的钱和物,不可卖掉家中的缝纫机,暗示亲人不要给党组织增加负担,要靠劳动自食其力。8月4日,杨匏安在上海英勇就义。就义前,他留下著名的《示狱友》一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诗中杨匏安引用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一是汉朝名士张俭。他上書弹劾宦官侯览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触怒侯览。侯览诬陷张俭与同郡24人共为部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张俭望门投止,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直到党锢解禁,张俭才回到家乡,后被举荐为敦朴,公车特征,以其为少府。二是南北朝时的褚渊。褚渊曾被宋明帝所信任,明帝曾说:“褚渊迟行缓步,便得宰相矣。”明帝死前托他与袁粲同理国事,不料褚渊竟出卖袁粲,助齐篡宋。杨匏安以这两个历史人物为鉴,意在告诉人们:忠奸终会被人看清。这既告诫狱友们要以褚渊为耻,务必保持革命气节;也通过张俭弹劾腐败反被诬陷这个历史故事,说明自己当初因状告校长蒙冤入狱,最后走上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示狱友》一诗表现了革命者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崇高气节。周恩来在得知杨匏安的《示狱友》后,深为感动。

(作者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