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对于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过阐述和强调。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调研考察。他充满深情地说,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坚持下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多次提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且强调:“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重温入党誓词,向全国人民传递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从嘉兴南湖出发,走过了99年的风雨历程,但初心不改、使命不忘、恒心永远。不管环境怎样险恶、形势怎样变化,尽管道路曲折漫长,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初心和恒心。在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精神谱系中,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铸就的种种革命精神,始终闪烁着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使命和不改的初心。
一、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坚定执着追理想的崇高信仰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消灭私有制,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根本政治目的就是实行社会革命,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初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初心不改,恒心永远,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敌人凶残的屠杀,有些人退缩、藏匿,有些人甚至叛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聚集在井冈山,在周围白色恐怖之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伟大开篇,靠的是坚定信念和不变信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后,历经了重重困难和波折,有“三月失败”“八月失败”、第三次反“会剿”失利。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甚至有时到了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的地步。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但真正的共产党人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依然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魄和大无畏精神,在茅坪八角楼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全面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阐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作出坚决的回答,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感慨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4.8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井冈山由此成为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凝聚的红色基因,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革命胜利和祖国建设而努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首先就是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个初心和恒心,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创新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光辉历史。首创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因素,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
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中国革命的道路更是艰辛曲折。在遭遇挫折的危难时刻,在历史变幻的迷雾之中,我们总是要靠创新来破解难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艰难过程中,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创新,才一次次走出困境,走向成功。1927年10月,全国各地武装暴动纷纷遭受失利,革命陷入低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将革命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在井冈山独创性地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建立茶陵、遂川、宁冈、永新、莲花、酃县(今炎陵县)共六个县级红色政权和完备的区、乡工农兵政府,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开展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颁布第一部成文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首创“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正是通过种种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探索出“中国模式”,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全方位的创新,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选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因為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如今,中华民族正站在历史潮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创新思维和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三、共产党人的初心是艰苦奋斗攻难关的努力拼搏
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革命史。艰苦奋斗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英勇顽强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
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官兵除应对国民党部队频繁的军事进攻外,还要打破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创办了红军医院、军械处、公卖处、硝盐厂、造币厂、印刷厂等机构和实业,靠红米饭、南瓜汤等食物渡过重重难关,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尽管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质生活极其清苦,但全军官兵一致、上下同心,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毛泽东、朱德等根据地领导人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红军战士不但没有怨言,反而作战更加勇敢、思想更加统一、信念更加坚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之下,井冈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之下,取得多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走出“工农武装割据”的胜利之路。在今天,毛泽东的一根灯芯、朱德挑粮的扁担,仍然是我们进行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有着新的内涵。它是新形势下面对新条件、破解新困难、解决新难题的需要,是端正党风、清理政风、重塑民风的必然要求。现在我们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戒奢戒侈、戒骄戒躁。历史告诫我们,没有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越是在胜利、成功、顺利和安逸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和头脑清醒。
进入新时代,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只有全体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恒心,不忘艰苦奋斗的传统和精神,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增强责任担当意识,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顶起自己头上该顶的那片天,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的伟大梦想。
四、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宗旨追求
群众利益与共产党人使命初心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群众利益写在奋斗的旗帜上。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9月至10月召开的中共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也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恒心,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井冈山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摇篮,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最早实践地之一。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在这里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颁布人民军队最早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拉近党和红军与群众的距离,奠定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重要的基础;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始终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基本原则,把分散的民众转化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彻底改变过去土地分配不公的状况,解决广大贫苦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和红军与群众始终保持着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密切联系,筑成了一道军民共同抗敌的钢铁长城。正是因为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多次创造黄洋界保卫战、龙源口大捷、永新困敌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在群众的帮助支持下,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中国化的新篇章。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被历史无数次证明和检验了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群众路线仍然是胜利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顺应人民意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作者简介]刘思含(1998—),女,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本科生。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