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光山万象新

2020-08-20 08:07高阳冯春久丁浩赵润泽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光山稻虾田园

高阳 冯春久 丁浩 赵润泽

“种油茶绿色生态环保,一亩百斤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绿色发展的一个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要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司和农民彼此受益。”2019年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视察时,这样嘱托当地政府和企业。

光山,因悠久历史而厚重,因生态绿色而宜居,因大别山精神而奋进,因田园如画而多彩……

然而,曾几何时,以浅山、丘陵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光山,却因为“位置偏僻地贫瘠,十里难觅整块田”的窘境,成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光山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探索实施“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模式,紧扣独有的浅山、丘陵、水源充沛等特点,化“穷山荒山”为“金山银山”,变“田地刨食”为“多产齐发”,形成了“全县,东西南北中各色产业分布广泛;空间,山林水陆空种植养殖多面发展”的具有光山特色的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油茶、茶叶,林木花卉;鱼蟹、鳝鳅,稻虾共作;鸡鸭、黑猪,肉牛湖羊;孔雀、大雁,黑天鹅……光山的“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模式,多,在于产业和带贫模式多,展示了它的目标;彩,在于有特色且出彩,体现了它的本质。

7月15日,记者赴光山采访,通过所见所闻,真切感受到了光山的产业之多、品种之彩。昔日的贫困帽子不仅于2019年5月摘掉,而且通过多彩产业创造出的富美田园生活,正在铺就一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蜕变之路,一派多彩田园、万象更新的繁荣画面呈现在世人眼前。

位于槐店乡晏岗村的司马光油茶园创建于2009年,其名称源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而“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的顺口溜,则真实反映了油茶种植在当地产业中的带贫富民重要性。

“我从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干过很多行业,也曾大起大落,但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自己的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该园创办人陈世法建起油茶园并不容易,但他凭着多年来在商界积累的经验和独到眼光,硬是从自己的原始资金投入开始,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成为如今拥有3万多亩种植面积、17个基地,以油茶产业为主,集茶叶、苗木花卉及水产特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林重点龙头企业。

“油中茅台”,是当地老百姓对油茶营养含量和价值收益的形象比喻。因光山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油茶品质较好,而且老百姓不仅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也从中收益颇多。按照现价计算,农户种植油茶的收入每亩在3000元左右。

十年风雨拓荒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探索,司马光油茶园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名片,并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的3000余户农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0户、1000余人均实现增收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油茶园视察时,对我们‘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构建起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创品牌、延产链,带领乡亲们走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康庄大道。”

得到总书记的肯定,陈世法对油茶产业的发展信心百倍。

“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这是2016年2月,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栗战书在光山考察对口帮扶县扶贫工作时,结合光山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对“多彩田园”的生动概括。

文殊乡东岳村,拥有丰富的古色、红色、粉色、绿色“四色”资源,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该村的“光山十宝”更是让东岳村名声大噪。不过,该村还有一宝——四方景家庭农场。

“农场主”杨长太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打造的家庭农场,正是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农户种养习惯发展起来的。

杨长太在当地还有个美誉:“三级跳书记”。为什么是三级跳?跳完怎么又当上了书记?其实,这还得从一场车祸说起。

原来,杨长太常年在北京打工,收入还算可以。但2012年的一场车祸,不仅使其因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产生了回乡的念头。回到家乡,杨长太看准了家乡生态环境好、种养品种多的资源优势,东借西凑十几万元搞起了家庭农场……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不善管理,两年间,全部赔完,最难时兜里拿不出一块钱。

2014年年初,杨长太被识别为贫困户。他重又产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找准路子,就要坚持干下去,现在国家帮扶政策这么好,咱们又有这么好的资源……”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得知杨长太的情况后,劝他留下。“老杨,你说吧,你缺什么,村‘两委给你想办法,关键时候,有党给你撑腰。”

不走了!吃了定心丸的杨长太重振旗鼓继续干了起来。而后,在村“两委”协调与帮助下,技术专家来了,金融扶持资金到位了……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

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当年脱贫;2015年农场全面正规化,开始带贫;2017年农场成立党支部,成为书记……四年三连跳,杨长太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农场支部书记的成功逆袭。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岳村,我专门给总书记汇报了家庭农场的情况,总书记还给我的‘四方景庭商标重新起了名字,叫‘四景方庭,寓意种养殖景象四季如画,方正做人做事,才能服务千万家庭。”杨长太想起当时与总书记交谈的场景,依然十分激动。

如今的四方景家庭农场,已累计投入500万元,集中流转土地、承包水塘1300亩,常年用工120多人,其中贫困户60人。有机、安全、健康、多彩的品牌理念,使得农场生产的绿色水稻油菜、生态茶叶、苗木花卉、水产养殖、围山土鸡等农产品,销往各地,供不应求。

“现在,农场通过‘支部+农场+贫困户的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正向着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迈进。”杨长太对于农场未来的发展,底气十足。

近年来,光山县的肉牛、肉羊、生豬规模养殖不断增长,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种养殖产业结构,也为带动村民就业致富提供了更多渠道。

湖羊养殖繁育,就是光山养殖业的一个缩影。

在北向店乡李楼村,坐落着豫南地区最大的湖羊养殖繁育基地,该基地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养殖场”。

“湖羊原产地浙江湖州,体硕健壮,肉质鲜美,再加上咱们这里气候环境适宜,非常适合湖羊养殖繁育。”基地负责人李德印告诉记者,基地年出栏种养3万只,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

“该基地常年用工40多人,其中贫困户6人。流转周边村民的稻田和荒地,一律按照每亩500元付租金,同时,愿意来基地务工的,基地还分别安排他们从事种植和养殖工作。”光山县扶贫办主任陈猛说。

李世运和陈大娥都是李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2015年该基地建成至今,他们一直在这里务工,并通过土地流转,把地租给了基地。每年全部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2019年,李世运和陈大娥都脱贫了。用他们的话说:“要是没有养殖基地,光靠那几亩荒田,自己现在的生活真不敢想象。”

稻虾共作,是光山众多产业中较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2017年,光山开始大面积推广稻虾共作产业,至今全县已达10万亩。

在罗陈乡张楼村,有一位从事了近20年农业生产的“老农民”,现在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虾共作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型职业农民”。他,就是河南省正礼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正礼。

刘正礼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事传统农业十几年。“2016年,我们率先探索,选择推广稻虾共作模式,通过延长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一田三收……”刘正礼介绍起自己的探索之路,精神抖擞。“稻虾共作”模式的成功实践,还延伸出“稻虾蟹”“稻虾鳅”“稻虾鳖”“稻虾鳝”等高效种养模式,使其公司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作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光山现代农业的火车头,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多方互赢的利益共同体。

公司现拥有粮食生产基地5600亩,涵盖了稻虾共作,茶叶、苗木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通过直接帮扶、金融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等模式带动贫困户290户、1057人增收脱贫。

光山的“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目前带动贫困户5户以上的有449家,带动23941户贫困户增收,引导6194户贫困户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多彩田园”产业,实现家庭增收3500元以上。

“多彩田园模式,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的。现在看来,我们选对了路。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光山县县长王建平表示,要继续把光山的多彩产业培育好、发展好,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使光山的多彩田园整体再上台阶,使光山的老百姓全部致富奔小康。

一“园”复始,光山更新。相信,光山的“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模式,沿著正确的发展道路大胆走下去,必将迈向振兴。

猜你喜欢
光山稻虾田园
光山南部乡镇方言的四种句式考察
河南光山:特色养殖富农家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
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田园乐趣多
稻虾共生高效种养关键技术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