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互联网巨头想要打造“下一个中国”的梦想,正被现实击垮。
8月4日,印度政府再度下架了百度搜索和新浪微博。此前(6月29日),印度政府就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禁用了包括微信、QQ、TikTok等59款来自中国的应用程序。7月28日,封禁名单又追加了47款中国应用。
據外媒报道,印度还在对275款中国应用进行审查,这一次囊括了更多手机游戏、电商等热门业务。
损失无疑是巨大的。过去数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和投资机构在印度市场豪掷千金,投资规模短短几年内翻了十余倍。怎料还没等到收获之时,一切竹篮打水一场空。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似乎正采用一系列措施,加速与中国互联网企业脱钩。面临波云诡谲的政治力量,那些代表着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企业们,不得不在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泥沼中停下脚步。
这个趋势无可挽回吗?
事实上,禁令的到来早有预兆,这已经不是中国互联网人第一次在印度遭受打击了。
今年4月,印度政府出台FDI(外国直接投资)新规,所有来自“与印度有陆地边界国家的投资”,都需要得到事先批准。
纵观与印度接壤的邻国,会发现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是没什么投资能力的。因此,FDI规则的修订显然主要针对中国。
而在6月29日禁令真正下发的10天前,外网曾流传一份限制中国应用的文件。彼时,印度新闻信息局官方推特发文辟谣,称该信息是伪造,印度政府从未下发过类似指令。可仅仅不过10 天,该指令就正式下发,并从网传的14款中国APP扩大至59款,之后时隔近一个月又追加了47款。
中印边界冲突成了这一风波的导火索,印度境内的反华言论愈演愈烈。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由于近年不断激化的领土争议,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印度民众比例已从2017年的41%下降到23%。另外一份由《印度时报》发起的调查显示,8000名受访者中,超过八成表示要在明年拒绝购买中国产品。
更魔幻的是,一款名为 Remove China Apps的应用在印度爆红,极短的时间内跃升至下载榜前列。这款应用可以识别中国厂商开发的App,并且还为用户提供了一键卸载选项。市场分析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Remove China Apps被下载超过400万次,有近16万印度用户在Google Paly上给出了5星评价。
即便该应用最终被 Google 下架,删除中国应用的活动却在持续发酵。不仅该安装文件仍在印度广泛传播,更有印度开发者上传了一款“Made In India”的应用,可通过扫描条形码识别该产品是否为印度制造。
种种这些,引起了中国风险投资者的担忧。
尤其是外资审查。此前印度对外资的审查并不严格,可先做业务,通过代持方式,或租用一个印度壳公司,再慢慢做股东变更,但现在,不管是对在印企业的增资或投资行为,都要受到印度政府的严格审查。据当地媒体报道,自FDI 更新后,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通过审批。
互联网产业在政治面前非常脆弱。明面上,印度本着维护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名义封禁中国互联网应用。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不过是出于政治决定的考量。
印度近几年最受欢迎的应用里,有一半来自中国,比如UCBrowser、SHAREit、TikTok 和 VigoVideo。
于是,当疫情危机、粮食危机笼罩着恒河畔13亿多人时,他们选择了用一场名为抵制的狂欢,来转嫁内心的恐惧。
作为拥有13.5亿人口的亚洲大国,印度拥有全球最多的年轻人口和接近 4亿的移动互联网人口。
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重仓印度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人口红利尚存,借机复制中国成熟模式,能抢先占领印度市场。
这也是一桩能实现双赢的买卖。中国资本需要印度市场作为国际化和规模扩大的落脚点,印度也需要中国资本带动技术进步、创造就业。
尤其在疫情之前,印度政府频频放宽外资在互联网行业的限制,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国互联网企业前去投资。
AppAnnie 去年发布移动生态报告可作为佐证。印度近几年最受欢迎的应用里,有一半来自中国,比如UCBrowser、SHAREit、TikTok 和VigoVideo。仅在去年,就有超过 90 家印度创业公司拿到了来自中国的风投。
在印度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30家独角兽公司里,其中6成企业离不开中国资本的助攻。阿里和蚂蚁金服参投了其中 5 家,腾讯参投了 7 家。另外,美团点评、高瓴、滴滴、复星等也曾纷纷入局投资。比如印度主流移动支付平台Paytm,第一大股东就是阿里巴巴。
以“全球化”为基因的TikTok,是字节跳动旗下出海最成功的短视频应用,早已视印度为海外最大的市场。单从下载量上看,印度已经占据了TikTok全球下载总量的30%,一度被印度全国性日报《印度快报》评选为年度最受欢迎App之一。
然而,一纸禁令宣告了中印创投圈蜜月期的寿终正寝,也让一众埋头出海扩张浪潮的科技巨头们,在盛夏中打了个寒颤。
TikTok被封禁的代价最大。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封禁TikTok的操作,让字节跳动蒙受了近60亿美元的损失。这个损失已经超过了其它公司的总和。
老牌中国互联网巨头同样处境艰难。7月25日,WeChat面向印度用户发出停服公告,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微信曾被腾讯寄予极大期望,是创始人马化腾眼里能走上国际的明星产品。为此腾讯这几年不惜豪掷20亿元作为出海费用,为的就是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上分一波羹,而印度市场,正是腾讯押注的重要一站。
受制于禁令威胁和不断增加的危机成本,腾讯的出海蓝图只好陷入停滞。
一系列风波过后,印度市场对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似乎不再是香饽饽。
那么,印度真的有底气做到“去中国化”吗?
正如前述分析,中国资本对印度市场的介入和影响力,很难一禁了之。另据美国科技研究智库MacroPolo数据,2019年印度互联网行业中,来自中国或中国投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60%,美国缩减到30%左右,印度本土互联网企业实际控股的比例则不到5%。
一旦资本停止后续投入,印度创业市场短期内都将面临严重的中短期现金限制,很可能让后续的融资轮次被搁置,引发行业震荡。最终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对抗终究不是商业上的明智做法。一名常驻班加罗尔的印度记者在彭博社发文称:“我们无法抵制中国,因为中国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并且,印度在互联网领域的分量,远没有达到独树一帜的程度,与其“IT大国”的身份并不匹配。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印度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那便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试图博取政治资本。1968年,印度人创办了软件外包行业四大巨头之首的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在印美关系和全球化的助攻下,这家公司接到了大量来自美国IT行业的外包订单,最终一步步将印度IT产业做大做强,一路驶进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已达4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软件大国。彼时中国还没有入世,软件行业产值只有100多亿元人民币,还不到印度的一半。
可是,印度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人才外流、又缺乏品牌产品意识,直到现在也没有打造出耀眼的国际巨头企业。
维基百科数据显示,按2019年收入计算,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前50名中,美国有27家公司上榜;中国有11家公司上榜;中美加起来占据了76%。即便按照市值计算,前50榜单中,美国有29家上榜,中国11家,印度只有1家。这个排名30位的Flipkart,是印度最大的本土电商公司。
拿TikTok来说,内部市场评级里,印度市场只被评为A级市场,重要性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S级市场。这是因为,印度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存在付费率低下、ARPU(单用户价值)低的特点。
因此,从根本上说,此次禁令背后,是中印双方在互联网行业的利益博弈。正如今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在发表国民讲话时提出,要建设一个自给自足的印度。只不过,这一切依然停留在纸面。
多重因素交错下,出海形势彻底变天了。一场大撤退行动不可避免,中国互联网公司和资本对进军印度市场只会谨慎观望。
一方面,猝不及防的制裁让国内巨头反应过来,印度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吃香,未必是最好的全球化起点。
不乏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的印度市场变现困难,即便出海印度的产品已经达到千万级别的月活,拿到了 BAT级别的融资,依然不会被视为主营业务。拿TikTok来说,内部市场评级里,印度市场只被评为A级市场,重要性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S级市场。
这是因为,印度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存在付费率低下、ARPU(單用户价值)低的特点。虽有近 4 亿移动互联网人口,但贫富差距悬殊,真正有价值的可能才不到 1 亿,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刚刚触网的底层民众。
另一方面,在审查不断加码的形势下,印度营商环境的走向只会更加悲观。
要知道,即便已经有100多款中国应用被迫下架,但印度的审查还在继续。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将对另外275款中国应用进行安全审查,其中包括腾讯手游PubG(绝地求生)、小米短视频应用Zili以及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等。
遑论印度政府5月出台的FDI新政,几乎是针对性地对中国资本开动扳机。
同时,印度财政部还在7月24日以国家安全为由,修正印度公共财政规则,禁止印度所有政府机构从中国和巴基斯坦等邻国采购商品和服务。这条禁令,无疑让中印关系雪上加霜。
可预见的是,后疫情时代引发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下,首当其冲被卡脖子的正是一些巨头们。
对这些乘风破浪出海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地缘政治的风险,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可能必须得从长计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