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邦恒 葛永普
摘要:用普通水杯喝水对盲人来说是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水杯的口径比较大,很难通过声音去辨别液位,所以说很容易发生水溢出的情况。特别是水温比较高时,如果水溢出很容易造成烫伤。这款杯子可以通过声音报警方式提醒杯子的液位,且可以分别冷水和热水。另外,这款杯子可以自动充电、自动开关,实现方式基于简单的物理原理,无须复杂的传感器造价低廉。
关键字:盲人;水杯报警;传感器;温差发电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水壶中的液位,防止发生水溢出的情况。但是,杯子口径很大倒水时,倒水时声音几乎是相同的,那盲人怎么分别水杯的液位呢?调查后发现,一般情况下,盲人朋友心中估算杯子的液位,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容易发生水漫溢出的情况;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身体感受杯子的液位,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很好的避免发生水溢出,但是如果杯子里是热水容易烫伤盲人朋友。
首先,我上网了搜索很多关于盲人水杯的资料,发现现价段已将有关于盲人水杯的专利。研究后,发现这些水杯设计过于复杂,成本高昂,而且需要盲人朋友手动开关和充电。其次,我们走访市場后发现,市场中别没有盲人水杯的出售,也行正是因为现在阶段关于盲人水杯的设计过于复杂,造成成本很高,可以能造成盲人朋友没有能力购买。最后,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设计一种设计简单合理、造价低廉具有液位提醒、热水报警功能的盲人专用水杯显得很有必要。
1.功能分析,确定研究目的后,对盲人水杯进行功能分析,如图1所示:
2.功能实现设计
(1)自动充电
要实现报警功能必须要有电源,如果采用干电池,既不环保也不经济,最终选择可以充电的小型锂电池。为锂电池充电刚开始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采用手机充电器进行充电;方案二,采用温差电片回收热水热量自发电,升压后给锂电池充电。方案一的有点是可以快速充电,但是盲人朋友很难找到充电孔。方案二则可以随时自动充电,方便使用。最终选择方案二,同时预留了方案一的充电接口。
(2)液位提醒
报警分为两次,第一次报警液位接近一半时,蜂鸣器响一次(约0.5秒),第二次水杯要满时,蜂鸣器响3次(如果是热水蜂鸣器响3秒)。蜂鸣器的控制采用智能硬件Arduino promini来实现。第一报警,采用浮力原理来实现,当倒入水后,杯子内部的浮力块上升连通电路,Arduino控制蜂鸣器报警。第二次,利用水就有导电性的特点,利用Arduino检测两个电极间的导电性,如果液位到达电极之间,Arduino就控制蜂鸣器报警。原理如图2所示,
(3)热水提醒
因为水杯有自动充电功能,采用arduino检测温差发电的电压,如果有电压,可以判断杯子内的是热水。检测到热水后,如果水快满时(“(2)液位提醒”第二次报警原理),蜂鸣器报警3秒。
1.工作原理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2.温差发电及arduino型号的选择
(1)温差发电片及散热片的选择。温差发电片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只要正反面有温度差,就会产生电流。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温差达到20度,电压能达到1V,温差60度,电压能达到3.5V,完全可以驱动小型的LED灯泡。温差发电片如图3.
从网查到,温差发电片的发电功率关系为:
温差20度:开路电压0.97V,发电电流:225MA
温差40度:开路电压1.8V,发电电流:368MA
温差60度:开路电压2.4V,发电电流:469MA
温差80度:开路电压3.6V,发电电流:558MA
温差100度:开路电压4.8V,发电电流:669MA
(2)温差发电散热采用,3D打印机散热片,尺寸大小为40*40mm。
(3)arduino pro mini
专业版的Arduino Mini Pro是一个微控制器电路板 。它有14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其中6个可作为PWM输出),8个模拟输入,一个16MHz的谐振器,一个复位按钮,安装孔引脚头。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pro mini 功率大约在20ma 左右,当pro mini进入超级省电模式时,功率仅仅为5ma,所以说温差发电片的功率可以满足pro mini的日常使用。
3.arduino程序设计
利用Arduino模拟监测液位的原理
利用Arduino可以测量0v到5v的电压,利用Arduino的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可以直接读取到接口连接的电压值,analogRead()函数可以按比例转换一个0到1023之间的数字成为这个引脚上的电压。只需要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监测水的电压,根据返回值,设定一个阈值就能判断杯子中是否有水。Arduino电路连接图如图所示:
4.作品外观,如图4所示。
1.采用温差发电回收热水的能量,实现自动充电,免去频繁更换电池或充电的困扰,方便盲人朋友的使用。
2.基于水导电性的原理制作,不借助任何传感器,设计合理简单,造价低廉利于推广和使用。
3.采用Arduino智能芯片,巧妙借助温差发电片,分别热水和冷水。
参考文献
ARDUINO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