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脉络、内涵及特征

2020-08-20 07:09王斐兰庄惠明曾靓
关键词:开放型全球化思想

王斐兰,庄惠明,曾靓

(福建商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是习近平在开放型经济建设方面的系统化观点和系列化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目标,这一思想正是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目前,学者围绕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研究主要是静态的,聚焦于其思想内涵、精神实质、理论创新和指导意义等,而对于其发生的逻辑和演进的动态过程还有待探究。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带领人民进行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识与党和人民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观点,对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形成具有原创性推进。分析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进一步梳理和把握其演进的历史脉络和各阶段的思想精髓,有益于全面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思想观。

一、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逻辑和分期依据

一个科学思想观念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从产生、发展、成熟到完善的演进过程。研究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形成,首先要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合理的阶段分期。众所周知,思想观念是基于客观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的变化,导致人们在不同时期认识问题存在差异。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时期思想观念的实质性区别,构成对思想观形成演进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过程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宏观背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开放型经济建设全过程,来源于习近平从基层到中央的工作经历和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因此,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既有国际方面的因素,也有国内方面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合理地对其进行阶段划分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

(一)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经济全球化,未来也仍将持续。经济全球化赋予了各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自觉性和必然性。建设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正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产生新思维、新观点、新思想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以第三次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第三次经济全球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至今,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可以划分为起步、高速发展和深度调整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1]。

起步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真正大规模参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大量增长,也作为核心力量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高速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趋于稳定,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全世界掀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才有所回落。

深度调整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交往和竞争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经济危机频发、易发,并出现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想。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放缓,进入更复杂的层次。

图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国内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开放型经济发展

1978年,以邓小平为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此后,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进中心,深刻诠释了后发经济体要实现阶段性赶超必须依托对外开放的道理。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正是以我国开放型经济从起步、发展、提升到转型升级为现实背景,不断探索出的一套独有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见图2)。

1978—1991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优先发展对外贸易、积累贸易顺差,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初逻辑。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对外贸易额开始缓慢增长,国际代工模式和外资引进处于试探期。

1992—2001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幅度明显提升,外资利用也出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2002—2012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又一关键节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即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也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来自外部冲击的影响,在困境中保持开放型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3年至今是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阶段。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标志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非常成功,成绩令世人瞩目,并开始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图2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主要划分节点

(二)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循环往复,才能不断深化,才能接近真理。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正是以习近平丰富的工作实践为基础,他从基层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为开放型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每一段历程都为其准确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了实践积淀。

第一,在正定、宁德等县市的艰辛探索。1982年到1990年,习近平先后主政正定和宁德两个贫困县市,对贫困地区如何发展生产力,如何摆脱贫困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新的发展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带领人民群众脱离贫困。基层的艰辛探索为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是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形成的深厚土壤。

第二,沿海省市中高层领导干部主政经历。从1990年开始,习近平相继在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担任领导干部,在这些岗位上的实践经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其思考如何推动对外经贸活动、实现开放型经济向高层次发展,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

第三,任党和国家领导人。2007年习近平到中央任职,2013年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从此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胸怀思考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

综上所述,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详见表1)。可以将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产生阶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发展阶段、从二十一世纪初到中共十八大前的成熟阶段和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完善阶段。

表1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分期依据

二、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阶段及内涵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从提出观点到最终形成科学思想观,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和完善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产生阶段(1982—1990年):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最初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此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诸多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必须依靠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这一阶段,习近平主政正定、宁德等贫困县市,在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的实践中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完成了对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初步探索。

1.提倡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

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起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在改革开放初期,习近平高度重视思想和意识的开放,鼓励大胆有力的改革开放创意和举措,认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2]1。要发展经济,当务之急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先进行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在各种场合传播开放发展的新理念、讲述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国外的先进模式,帮助大家从思想上开放,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2.提出“开放扶贫”的发展思路

用对外开放来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一条全新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习近平提出用开放的意识来推动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带领领导班子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依托城市、开发智力、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发展方针[3];在宁德期间,充分发挥临海朝洋的地理优势,抓住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实施的机遇,开放和扶贫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这些全新的开放发展观给当时封闭和落后地区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

3.开放路径强调“学习借鉴、因地制宜”

改革开放初期,开放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到国外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习近平在正定期间曾率领石家庄市玉米考察团到美国学习当地的农业技术。他重视学习借鉴,但同时强调因地制宜,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2]。宁德虽然是沿海地区但不能照搬特区、开放城市的发展模式。因为当时宁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不充分,还不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必须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因此,宁德的开放主要在扩大内联协作上下功夫,打好对外开放的基础,走“内联外引、开发开放”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阶段(1991—2001年):开放型经济思想的不断丰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国内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这一阶段,习近平以坚定的信念和准确的判断,带领福建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开放型经济思想的内容。

1.筑巢引凤,把外资“引进来”

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招商引资是重要内容之一,想要把外资“引进来”,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福州不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而且开放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机制流程冗长。习近平把改变干部作风作为突破口,明确提出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改善投资环境。在引资策略上,提出“引大促小”,即通过吸引国外知名企业家和大客商来福州投资兴业,从而带动一批中小客商到福州投资。创造性地提出“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台引外”策略,有效开拓了对外引资的渠道[4]。

2.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行双向开放

在努力吸引外资,稳步利用外资带动产业发展、改造旧城、改善基础设施,走“开放式开发”发展道路的同时,开始推行双向开放,鼓励并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把外向型经济的触角进一步向外延伸,提高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3.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培育经济新生长点

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习近平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育经济新生长点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在1994年“海上福州”研讨会上指出:“沿海是我们辽阔的地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优势所在,我们切不可忽略了这一优势,也不能搞成单一的开发,而是通过综合开发,形成大产业优势。”[4]海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蓝海领域,是一种超前的发展理念和认识,后来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正是在这一战略上演变发展出来的。

4.重视闽台经贸合作和交流

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临海近台是福建最重要的优势,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努力推动闽台经贸交流合作,在利用台资方面提出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的策略,在两岸经贸互动交流中推动福建开放型经济风生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习近平等省领导积极推动闽台直航,方便两岸民众往来。2001年,正式启动了马尾到马祖、厦门到金门的客运直航,拉开了闽台人员直接往来的序幕,为进一步扩大闽台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成熟阶段(2002—2012年):开放型经济思想趋于成熟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这既给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也充满了威胁和挑战。这一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水平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思想也趋于成熟,更加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1.深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了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习近平强调进一步提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总结为“三个千方百计”,即千方百计把外资“引进来”、千方百计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和千方百计“创良好营商环境”[5]。这一发展战略使浙江在全球范围建立起开放型生产体系,成功融入全球生产链。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路,即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WTO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加快内贸和外贸一体化进程,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习近平强调,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在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6]124-126。

2.重视进口贸易

贸易顺差是发展外向型经济追求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但随着开放型经济越来越成熟,强调贸易平衡,发展进口贸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发凸显。这一阶段,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进口贸易。浙江多年来“出多进少”,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这是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反映出浙江并没有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生产要素来谋求自身更好地发展。于是,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浙江应利用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抓住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条件,大力引导、组织和协调生产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等的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在补充资源、要素供给不足、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强调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效益

凭借传统优势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实现了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性的规模扩张,但随着全球经贸格局的调整和传统优势的逐渐丧失,转型升级是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浙江乃至全国主要以一般贸易见长,以大量、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取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颇具国际竞争力。但金融危机之后,贸易摩擦易发频发,习近平多次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外贸从以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量取胜为主的转变,提高外贸产品附加值,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以保持开放型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解析:要从合金中测定镁的质量分数,三个实验设计中:(1)设计1利用合金总质量与两者产生氢气的总体积联立方程。(2)设计2只有铝与NaOH溶液反应,可由氢气体积求得铝的质量。(3)设计3由于NaOH溶液过量,所得沉淀只能是Mg(OH)2,利用此沉淀镁元素守恒可直接求得镁的质量。本题答案应为A。

4.提出上海先行一步,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开放型经济的全面提升,需要在全国范围建高地、竖标杆、做示范。上海始终走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习近平在上海任职期间,继续引领这座城市迈向卓越。习近平明确指出上海要“先试先行”,为全国的开放型经济建设探索新道路、新模式,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四)完善阶段(2013年至今):开放型经济思想不断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复杂深刻的变化,顺应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命运与共的趋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践行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围绕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回答了新时期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大问题,最终形成了由相互支撑的新目标、新倡议、新格局和新机制构成的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观。

1.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目标

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国内经济新常态发展,开放型经济站在量质转变的重要关口。习近平高瞻远瞩,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7]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根据新时代的背景和实践进程作出的战略安排,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更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方向。

2.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3.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目标的实现需要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拓展了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从广度看意味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和布局优化。一是开放的范围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重,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市场、投资伙伴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多元化。二是开放的领域从以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转变,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原则,有序开放服务业,实现多领域对外开放。三是开放的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大西部开放的力度,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8]。

第二,从深度看意味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结构提升和方式创新。一是全面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二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以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积极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开放型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

4.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机制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经过四十年的开放发展,中国的全球化身份逐渐由适应者、参与者向影响者、推动者转变[9]。十八大以来,经济全球化向深入复杂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活力和繁荣的同时,也时常陷入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易发频发的困局。面对全球化困境,习近平立足世情国情,结合历史发展趋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许多重大场合多次强调:“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0]40

表2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各阶段的背景、内涵和特点

三、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特征

(一)开放实践在前,思想阐述在后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出,伟大实践产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是伟大实践的结晶。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实践的产物,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思想无疑是来自习近平在每个阶段的从政历练和带领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艰辛实践。1982年到1985年,习近平运用开放与扶贫相结合的战略,带领正定县人民脱下了“高产穷县”的帽子;1985年到2002年,习近平主持福建建设工作,福建由“海防前线”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圆满完成了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发展;2002年到2007年,习近平主政浙江,打破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浙江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提出了崭新的思路,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2013年,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继续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对外开放的道路,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落后山区到沿海开放省市,从基层到中央,习近平在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指导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水平和丰富开放型经济思想的内容。在福建、浙江的实践,对其深刻领悟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逐渐产生、发展、成熟、完善。

(二)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是一个连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在上一阶段的实践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和发展。每个阶段对于发展开放型经济围绕的中心目标、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等都有富有创见性的重大观点、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关键性举措,从而不断形成新的认识,实现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创新。

第一,发展的中心和目标从“摆脱贫困”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民为中心”。开放型经济建设围绕以什么为中心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现实情况进行考量。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宗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纵观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不同阶段开放型经济建设的目标和中心是不断发展和转变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国民经济增长缓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诸多困难,此时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摆脱贫苦是所有工作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抓住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带动产业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诸如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目标开始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同人民群众利益更为紧密的结合,通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发展的思路从“内联外引、开发开放”到“取长补短、开放发展”,再发展到“改革创新、开放富强”。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不具备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此时的发展思路是根据自身条件,先扩大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对外开放积累条件,打好基础,即先对内开发再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沿海省市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来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化与外部市场的经贸联系。通过外贸来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外资来获得先进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是通过开放来促进发展。迈入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思路由之前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发展为以创新驱动为主,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更强发展。

第三,发展的路径从“学习借鉴、因地制宜”到“出口导向、吸引外资”,再发展到强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路径是将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落到实处,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不仅在发展目标和思路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在改革开放初期,把从国外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起点。通过学习借鉴,来促进本土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市在国家开放政策和自身优势相结合的条件下,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出口;建设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提高资本国际化水平。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在发展路径上强调均衡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标志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走上更加均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始终以问题意识和矛盾治理为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的过程,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始终将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导向贯穿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复杂深刻的变化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国情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了由解决温饱问题到如何高质量发展问题的转变;由解决发展问题到如何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转变;由解决如何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到如何提高我国在全球经贸体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进形成全球化发展新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转变。步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创新为驱动,向更高层次、更平衡、可持续地发展,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同人民群众利益更为紧密地结合。正是因为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才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现实解释力,成为回应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中国式答案。

(四)引导开放型经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选择对外开放,把建设开放型经济作为重要目标。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渐进式发展,还是全面打开国内市场的激进式发展?是完全遵循自由市场机制,还是让政府发挥作用?如何把握开放型经济的“度”和“量”……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和解答使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有政府导向型,走渐进式发展道路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也有市场导向型,走激进式发展道路的国家,如墨西哥、巴西等。尽管不同国家发展模式差异较大,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演进过程中,完成了开放扶贫的重要任务,实现了把福建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树立了浙江、上海等对外开放的高地和排头兵,推进了全国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这个过程虽然也经历了困难和波折,但正是因为道路的正确,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习近平开放型经济思想正是在立足现实,充分考虑世情、国情,并遵循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引导开放型经济走出一条连续的、一贯的、坚定不移的开放发展道路,走出一条分阶段、按次序、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发展道路,走出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开放型全球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思想与“剑”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