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创新智慧教育特色

2020-08-19 07:49罗丞谭涛卿刚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准智慧课程

罗丞 谭涛 卿刚

《论语·学而》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使命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沃土”,并蓄“时代科技之手段”,催生“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学校的定位是在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着多样化,特色化,它应该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重庆十八中”)扎根于“树本砺新”核心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与创新并举,人文与智慧相融”为革新方向,遵循“厚基础、循实际、积跬步、展未来”的原则,围绕“智慧教育”理念,积极创设学生自然生长的沃土,致力于培育师生的十八中文化基因——“高怀致远,大气清亮”。

智慧教育的内核为“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此内涵囊括了育人环境、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学生素养等因子。基于以上思考,拟定了“未来学校·智慧教育”的十八中方案。

凝结绿境书香校园文化,创生文化濡染育人环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指出,“未来学校:一是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二是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三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四是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五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六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

学校持续软硬件建设,以科技造环境。以云计算为核心,以教学和管理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师生海量阅读平台、阅卷分析系统、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应用,各子系统相互融合,数据共享。实现校园信息智能化采集与传输,智能化处理与控制,智能化显示与推送。建设有智慧教室、创客中心、人文科学中心、自然科学中心、录播中心等多种数字化学习空间,并配备智慧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打造教学闭环,多维度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给学生“画像”,精准教学,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建设高清視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直播系统,为多校区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以管理信息化推动管理精细化。

同时,学校尝试以“绿境文化”打造链接传承与创新的特色校园文化,赋予绿境文化以特色内核,创生文化濡染功能:

我校铁山坪校区坐落4A级景区,建设树本书院、校史馆、图书馆、开放图书吧、砺新博物馆、校园主题雕塑,通过连廊文化,数字图书馆等,逐步形成绿韵书香校园文化特色。观音桥校区依托商圈区位优势,开放自主管理,尝试拓宽学习场域和无边界学习,形成灵巧学习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学校将继续完善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营造个性、选择、开放的智慧空间,形成绿色、人文、创新的文化场域,将实体校园与虚拟校园结合,开放型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整合,绿韵生态与书香濡染融合。

建构四C课程资源体系,完善个性多元课程选择。智慧教育的课程体系特点是“个性、联结、跨学科”。陶西平先生认为“未来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应该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学校经过长期探索实践,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升级无边界课堂等,建构起了完备的课程动态体系,即“四C课程”体系——“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并呈现系统化、生活化、本土化、实践性等特点。

“树本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过遴选、整编、拓展等方式,着力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评价,分步达标”。通过建设市级课程创新基地“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和“英美文化视域下的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尝试突破学科标准化的模式而趋于跨学科、联动式教学。

“砺新课程”凸显校本课程精品化。围绕“文化素养类”、“生活技能类”、“社会服务类”、“人生价值类”四个序列已开发出近70门特色选修课。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加深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开辟校内实践场所,开展汽车模拟驾驶室、生态植物园等情景教学;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开发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30余个研学旅行基地;深入社区,为老年公寓、福利院志愿服务;深入工厂、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建立起了学生、学校、社会、自然的共同体,让学生明确了肩上的社会责任,认同自己的祖国。

“海纳课程”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培养多种兴趣。突出前瞻性、活动化、系统化、多元化特点,社团管理首先采取课程化整合,专业化指导,自主化管理,激励化评价。现建设41个社团,包括相关学科社团,以及管乐团、美术社、茶艺社等。学生管乐团获得了全国、市级一等奖,社团多名学生顺利进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高校深造学习。

“百川课程”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包括创新竞赛、STEM课程、科技大赛、发明专利、爱好特长、社会实践活动、雏鹰计划课程、领导力课程等。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研究与创新素质、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人文与科学素养、交流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力求在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方面有所建树。

锻造精准课堂教学范式,助推主动深度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和智慧学习的关键。其特点表现为“主动、深度、无边界”,并呈现出新趋势: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无边界学习等。学校围绕精准课堂教学理念,从“适教”课堂过渡至“适学”课堂,推动主动深度学习,循序渐进地拓宽教与学的边界。明确精准课堂五要素,落实精准课堂五环节,普及精准课堂“五学”,即情境预学(激发兴趣,检查预习),尝试展学(交流成果、展示问题),合作共学(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点拨激学(精讲点拨,开拓思路),达标创学(检查达标,创生新问);尝试精准课堂“五自”(自由取舍、自主实施、自信引导、自我反思、自觉提升);严格精准课堂九要求(目标定位精准,内容筛选精准,方法选择精准,结构安排精准,问题提出精准,练习设计精准,引导过程精准,学生学习精准,教师评价精准)。形成精准课堂教学范式。近年来,“精准课堂”教学大赛成为我校教学改革试验田之一。精准课堂的理念、操作范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和推广。

打造人文智慧教师队伍,迈向砺新多元师资结构。十九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陶西平先生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终端,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关键……顶层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其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激活终端”。

重庆十八中以“培养一支砺新型多元化的教师团队,组建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组织型、引导型和陪伴型的人文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教师序列提升工程。“砺新型”强调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多元化”突出专业化、特长化、综合化教师;“组织型”就是项目学习的组织者、课程体系的研究者、精准课堂的管理者;“人文化”就是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人生成长的规划师。学校强化三个层面的建设,即“成长新教师,打造骨干教师,催生区域名师”。落实师培经费,序列化派遣教师进修、讲学、考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联动高校资源,创建高质量实习基地,搭建高水平再教育平台,与清华、北大、北航、北理、浙大、人大、上交、复旦等20余所知名高校搭建砺新讲坛;互动名校资源,强化教研氛围、课程开发、课堂组织等,与北师大附属实属中学、人大附中、华中师大附一中结成友好合作学校共商人才培养;创新网络资源:建设在线学习中心,催生教师主动提升。建成形成理念思维新、专业技能强、教育情怀浓教师队伍。

催生学生素养全面发展,培育三与型创新人才。智慧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即是基础厚,能力拔尖,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重庆十八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三与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学校教育宗旨是“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让学生赢在未来,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四种关键能力,以及个人修养——诚信、明辨、勤俭、弘毅;社会关爱——友善、正义、利他、共情;家国情怀——热爱、敬畏、服务、担当的必备品格。为了把学生塑造成拥有“学会学习,能健康生活,负有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等关键能力的时代新人,十八中也正在探索游戏式学习、社会情感式学习、实验探究式学习、混合体验式学习等必修课程的智慧课堂,脱离传统单向式说教的信息教学方式,时时互动的教学沟通环节,生动地向学生们传递各种知识、技能与素养。

“未来学校·智慧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话题,在传承与创新的链接点上,重庆十八中将继续保持“立德树人”之初心,致力于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革新教育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作者單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精准智慧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自行车的发明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