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有效性

2020-08-19 00:01李宁
锦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高中音乐策略分析

李宁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的融合,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更多机会,音乐教师能够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有效实施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促进学生们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发展,使他们及时发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产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热情后,顺利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本文特意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研究

引言

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他们喜欢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音乐教师努力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等,极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其发挥主体优势,进而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提升,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简单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并且优化教学设计等提供一些参考,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尊重学生差异,组织鉴赏教学

开展高中音乐的鉴赏课教学,音乐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必须选择合适机会,尊重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主体意愿,努力构建和谐的、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得学生信任自己,更加积极配合教学,帮助他们有效学习音乐知识后,顺利走上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之路显得格外重要[1]。音乐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把握一切机会贯彻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选择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边激发学生热情,一边拉近学生差距,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不论是师生交流还是生生互动,都有助于高中生创新思维的不断活跃,及时营造出轻松的、愉快的教学环境,整体教学质量随之提高,更多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鉴赏课教学不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教学工作即可走向新的成功。比如,教学“音乐与人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与学生进行平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用音乐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让学生以此为奋斗目标,为之努力。进而充分发挥音乐鉴赏教学的真正作用。

2、运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音乐+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为高中音乐的鉴赏教学拓展一片新天地。多媒体作为一种特色教学设备,发展至今已经十分成熟,它集图像、图形、文字、视频,语音为一体,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乏是一种新奇的方法,它能够刺激学生们的大脑,对色彩、声音和图像的感知能力,激发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好音乐这门学科。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书写板书所消耗的课堂时间,使教学方式,教学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提高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比如,讲授《西北民歌》这一系列时,许多学生对于西北民歌的了解都不够深切,导致民歌鉴赏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而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以及动态的小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走,一节课便显得简单而又充实。通过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动静结合,形色结合,往往得到的效果比简单的传统黑板教学事半功倍。既能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又能克服了教学的难点问题,使学生对西北民歌鉴赏有更透彻的了解,从而提升鉴赏课课堂效果。

3、巧妙设置疑问,引发文化探究

“巧妙设置疑问,引发文化探究”这一措施,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初期以情境构建、问题探究等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普及基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音乐文化的兴趣[2]。在兴趣的引导下,之后鉴赏教学的开展能够在主动状态下进行,学生从内向外产生认识、理解音乐文化的诉求,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环节当中,提高赏析教学效果。与文化理解相对应的音乐鉴赏主题或作品多与传统文化相关,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在赏析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阻碍,较难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挖掘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现代社会中,不少优秀的传统音乐已被融合到影视作品当中,或在一些大型活动中被展示,教师可以此类话题或资料为依托,构建音乐文化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生动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赏析热情。问题的提出还应具备较高的探究价值,以便前后呼应,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当然,也更容易改善学生们探究热情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弊端现象,使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非同一般。

4、组织合唱活动,感悟歌唱含义

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强烈的激发,让学生在歌唱中去感受和体悟其中的深层含义[3]。比如,讲述《飘逸的南国风》时,要对山歌进行鉴赏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合唱以及听其他小组合唱的过程中对歌曲中表現出的如流畅、细腻、婉转等民歌特征进行理解。在合唱的过程中结合以前学习到的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时,让学生结合作品发源地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以及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考虑对音乐作品形成清晰的认识。通过合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教师在学生合唱时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也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使得在以后的音乐教育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应用感受多于问答的方式实现歌唱教学的顺利完成,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需要重视鉴赏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对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实施,为高中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让学生们在音乐鉴赏中更加深入的理解美、感受美,最终自信的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张巧平.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313-314.

[2]王海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35)40-41.

[3]李鑫.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27)169-170.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高中音乐策略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