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丽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滿足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需求,对帮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幼儿园“魔域”建构区的困惑
在幼儿园区域环境中,建构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之一。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使用多种结构材料,如积木、插塑、拼图、画片、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结合想象和手的造型构造物体的形象。建构游戏是一种素材玩具游戏,需要结合素材进行空间或象征性的构造,幼儿通过动手参与,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及各类辅助材料搭建出多种形象,是集动手操作、审美造型、想象创造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区域。
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游戏发展水平的建构区域,可以极大的满足幼儿建构的游戏愿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作欲,能够促使幼儿在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环境中积极思考、自由创作;满足了幼儿心理的自由感与安全感;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及游戏的合作分享,让幼儿在自我操作中发现和成长。
而在现实中,班级的建构区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建构区域狭小,放不下太多结构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有的幼儿园建构材料数量多、类别繁、又零碎,其摆放与收拾面临着诸多问题;有的幼儿园孩子在建构区玩耍时间过后收区过慢,导致这一区域玩耍的孩子不能正常的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等等。面对以上诸多问题,研究者进行了调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供幼儿教师参考。
2 巧妙应对“魔域”建构区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指南》从幼儿视角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四个方面,即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各类活动中把握幼儿主体的理念是前提。对于此建构区域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考虑方法时必须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视角看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收拾整理的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从习惯养成视角思考对策,具体建议如下:
2.1 保障建构区场地的空间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会通过想象与操作进行各种构造的活动,比如拼搭、镶嵌玩具、对积木进行加高、加宽、铺平、围合、堆砌、排列、组合等多种操作活动,这就需要为幼儿开辟足够空间的游戏场地。
1、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可以创设全面性质的建构区,可以是专门的建构游戏室,投放各种不同层次的材料,根据场地大小满足不同班级孩子建构游戏的需要,这样既可以节省园内空间,又可以满足混龄儿童的多样合作;也可以利用幼儿园公共环境进行建构区域创设,如户外建构区域游戏,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配备中大型积木满足幼儿建构的需求。
2、班级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在班级活动室进行集中的建构游戏;可以利用寝室的空间开展建构游戏;也可充分利用大厅、宽敞的走廊、室外恰当区域等活动空间,以满足班内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需求。
3、建构区域环境规划:选择好区域后,需要为幼儿准备一些储物柜、整理盒、整理箱等,在柜子、盒子及箱子上分别贴上建构材料类型的图标,为每种积木做收放标记,便于幼儿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取放。
2.2 制定规则,有序养成快速整理的习惯
1、规则制定的过程,引导幼儿参与制定
要切实结合幼儿的视角制定适合本班建构区的规则,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讨论规则的制定,如制定收拾流程,参与绘制规则图等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自我约束及自我执行意识,能够树立责任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遵守。
2、规则制定内容要全面,要关注“整理规则”的制定
建构区规则的制定不仅包含积木使用过程的规则,如进入建构区,不得到处乱丢积木等等;同时需要适当增加整理规则,如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积木,小朋友要针对行整理,节省寻找的时间。
对于整理规则的制定,提出以下建议:
(1)制作入区标牌
入区标牌指进入建构区的幼儿每人佩戴的牌子,可以与进区域人数的规则相结合。每个标牌上的内容是其中一种积木的类型、形状。用法是进入区域后取牌,每位幼儿迅速了解自己在该区域的整理责任,即标牌上的类型形状。 此规则的前提是要对不同形状的积木要分类、分形状整理入盒入架,每个标牌中有对应的类型、形状,幼儿取到标牌,收拾整理就针对次标牌中的标识针对性整理。注意标牌不易过多,避免标牌没人拿的情况发生,根据积木数量多的,可制作同样多个标牌。此方法有助于幼儿梳理责任意识,能够节省分类的时间,同时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关注。
当然,对于幼儿自觉性提高之后,也可在游戏结束之后快速认领积木形状大小,并快速收拾整理。
(2)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
可结合集体活动讲解如何进行高效整理,引导幼儿学习分类、认识图形,将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
(3)利用区域环境创设
建构区积木的摆放要按照类型、大小、形状分门别类摆放到不同盒子或架子上,每个盒子或每个格架子需要贴上相应的积木图形;将规范的积木摆放,拍照制成图片,置于建构区域墙上,给幼儿一个有效的示范。
2.3 争当区角小主人,高效管理建构区,增强责任感
进入建构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推选也可毛遂自荐,争当区角小主人,给予他们权利,有效管理监督区域的运行秩序。同时要对小主人提出要求,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带头进行有序玩耍、分类整理。此法可以鼓励幼儿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小主人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同时有利于建构区的高效管理。
2.4 鼓励评价,恰当奖惩,看到进步
首先,随着幼儿对建构区多次有序整理的练习,速度会由慢而快,欲速则不达,孩子任何习惯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幼儿不断的进步,可以通过自主评、教师评、班级评、参与式评等方式鼓励幼儿。
其次,可以结合幼儿区域的表现进行恰当奖惩,对于收拾环节故意破坏或态度消极的幼儿采取惩罚措施,如此次不收拾整理,取消进区域资格一次;因消极怠慢的状态收拾不完等等玩具也可以由教师单独转到框里,不予投放建构区,以此积累,建构区积木随之减少,会影响到幼儿游戏,以警示幼儿收拾玩具的态度与速度。
2.5 鼓励幼儿作品的持续性
可适当保留幼儿的半成型作品,结合自由活动或下次区域活动进行持续性创作,直到作品成型,拍照、交流评议、总结,之后组织幼儿收拾整理,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结合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持续整理。此方法关注到幼儿的持续发展,可适当调控时间。
2.6 可适当调整区域活动时间
考虑幼儿实际身心发展情况,结合一日生活环节的合理性,适当调整区域活动时间,也未尝不可,如可以将区域活动时间与自由活动时间相结合;将区域活动与离园环节相结合。此方法可以适当调整幼儿的收拾整理时间。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重视区域中整理环节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综合巧妙运用以上各种方法,让幼儿在建构区快乐自由搭建,不缩短游戏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又能快速收区,更加完善区域创设,体现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