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08-19 04:42王家颖
锦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对策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一次严格的考验。疫情期间,大学生这一群体存在自律性较差、心理状态欠佳、家庭教育作用有待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有待加强的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加心理干预手段、加强家校联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此次疫情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也是一次严格考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以往的工作方式,完全借助网络平台。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准确输出信息,而且要注重输送后的效果。大学生在接受完全依托于网络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后是否可以做到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一致的思想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指导思想、并能够内化于心,做出相应的行为、实践活动。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者密切关注受教育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积极思考如何帮助大学生增强受教育后的效果与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各高校、院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以迅速展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高校、学院、班级组织的线上活动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与时俱进,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负责的工作,部分大学生依旧存在受教育效果不佳的现象,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自律性较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使得高校大学生无法按时返校。当前,大学生普遍居在家中,进行刷朋友圈、打游戏、观看视频、看小说等休闲娱乐活动,是这一群体普遍的假期学习生活状态,而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律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其次,网络平台教学目前已经成为疫情期间大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居家上课时环境较安逸、散漫,缺乏课堂上应有的约束力,另外师生互动相对有限,因此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存在态度不够认真,上课着装、地点过于随便,上课期间开小差、搞小动作等现象。再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的各种线上活动,部分同学存在只重形式、轻视活动质量,对于组织的活动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漠不关心,严重忽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完全没有理解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活动的真谛。

2、心理状态欠佳

大学生面对此次突发情况,易发生心理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大部分大学生是首次面对灾难。17年前非典时期,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还只是小学生,对“非典”疫情的影响难有记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使他们从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中坠入了举国战“疫”的震惊中。这对社会变化敏感、思想单纯而又却少有阅历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是首次需要直面的人生考验。其次是心智难以理性。大学生总是对预知和未知充满好奇与探索,在关于疫情的“怎么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话题成为网络热议,在人们各种情绪相互交织的舆论环境中,他们正确地分析、理性地判断、科学地面对疫情。面对大量信息的,部分大学生难免会产生恐慌、不安的心理情绪。再次是超长假期的“心疾”。不期而至的超长假期,并没有给渴望时间自由、行动自由的大学生带来愉悦。由于从上到下,各层级都实施到位的严厉管控,使得他们不得不“足不出户”。与家人的长时间相处中,在对网络各种信息的歧见见长中,居家生活中的亲情、厨艺、抖音等等,也弥补不了日益增长的无聊和惶恐。另外,对于2020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包括不能正常进行毕业、就业压力等。

3、家庭教育作用有待提升

家庭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但是,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也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模式。足不出户的密切接触,家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经受着各方面的考验,慢慢地也在密切的生活期间所显露。据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居家生活的大学生部分会存在如下感受:有人因空间受限感到不自由,有人因延期开学为学业科研进度感到焦虑,有人一听父母说话就认为是唠叨,还有人莫名其妙的感到烦躁,有的父母感觉孩子不听话而生氣等。以上这些感受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在这个特殊时期,使大学生及其家人们从闲散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向正常有序的运行状态,需要每位家庭成员共同努力。

4、学生干部工作有待加强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主力军,是老师的得力帮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身边,还是新闻上都出现了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投身于社会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的身影,成为我们大学生的典范,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以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能看到学生干部在工作期间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干部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们在疫情防控期居家的真实思想、生活行为动态,没为学校、学院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学生干部缺乏自发组织关乎疫情相关的活动,使大学生们缺乏集体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容易引发青年大学生产生孤独、失落、焦虑等心理情绪。

二、疫情期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疫情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适时改变工作方式,在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守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地、客观地认识与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完善以往的教育工作内容与方式,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此次疫情,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大数据技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同样,大数据也可以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融合,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供有力支撑。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大数据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走向。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广泛地掌握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中展现的思想、行为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实现高校不同组织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加强“三全育人”工作,需要各高校专业人员共同努力,所收集到的数据越充实,数据就越有可靠性和普遍性,对获得的大学生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疫情期间的实际生活情况,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老师应严格遵循大数据伦理,不可发生侵犯大学生隐私等伦理问题。

2、增加心理干预手段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各级都要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各司其职。学校职能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根据国家政策、上级要求和疫情现状,及时发布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意见;学院负责上传下达,结合指导意见和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开展大学生心理调查,并依据反馈做好指导和督促;辅导员兼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工作落实、联系大学生和解疑释惑,掌握每个大学生的性别、电话、居住地、身体状况、迁移动态和特殊学生名单等基本情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统计,随时为打学生提供各种帮助;班级心理委员负责打学生心理预警,摸排心理健康状况,反馈打学生负面情绪,初步排解打学生心理压力,做好师生之间的桥梁;打学生负责每天如实上报个人信息。从上到下逐级负责,从大局到个体全员覆盖,这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管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明确在疫情期间所进行心理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相信政府应对疫情能力,降低恐慌和恐惧;保持心情平静愉悦和心态积极乐观;坚持寻求专业帮助,提高科学防护和应对意识;多与他人建立联系,与他们交流,加强多思维的思考方式等。

除此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易发生心理问题的群体。如在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就读的大学生、本身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家中有人确诊病例的大学生等。对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各种形式,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宣传防疫抗疫、心理健康教育等科普知识,答疑解惑。另外,要提供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对有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发挥心理安抚作用。以此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保护自我、增强自信心,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防疫抗疫工作,切实提升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思想政治育工作的实效。

3、加强家校联动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践行,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力相结合,共同教育和培养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教育是一切社会教育的基础,它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也是每个人的终身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在每个人的生活过程中都尤为重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理,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家长与大学生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地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家長与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与行为形成、探索阶段,应给予大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锻炼其成长,父母的关爱与保护应在适时出现,这种想法往往使家庭逐渐缺失相应的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方式将家庭教育重要性传递给家长与大学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多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有助于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相关信息。同时也应将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存在的一些情况反映给家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加强互动,但是仅仅局限于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切不可随意触犯大学生的隐私,理解与尊重每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再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向家长提供一些适时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有效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与学习,能够对教育相关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有了专业人士的引导,每位父母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的进行。

4、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这一群体不仅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学生干部不仅能够将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其他大学生,还应深入地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实际生活行为,从而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最现实的榜样,尤其是大学生学生党员干部,能够起到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学生党员干部应积极与其他大学生互动,将自己的所想、所得、所经历的实践活动经历分享给其他同学。第三,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组织、引导学生群体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既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又是实施自我教育的组织引领者者。疫情期间,在自发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同学间相互沟通、交流、不仅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更好地、共同地应对肺炎疫情攻坚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教育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第二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C].教思政司函[2015]44号.

[3]新华网.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社,2017-02-27.

[4]李亚青,王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60-62.

作者简介:

王家颖(1995年8月28日),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