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登观音台望城
【唐】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模拟练习】
1.“一切景语皆情语”。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第一首诗中“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首诗中“围棋局”“种菜畦”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2.第一首诗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实上,四百余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是不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二首诗写“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描绘了冷清衰败的景象,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寄寓了作者对乌衣巷荒凉景象的悲凉感慨。第二首诗运用“围棋局”“种菜畦”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长安城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建筑格局,突出长安建筑气魄雄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胸怀宽广、志气高昂的人生格局。
2.第一首诗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第二首诗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官上早朝时的灯笼、火把,比喻成天空中蜿蜒的恒星,这些微小闪烁的火光,在黑夜中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增加了京城的神秘与宁静,又与地上的天廷(即朝廷)有几分联系,显示出首都的尊严。
【走近街巷的文化世界】
请结合街巷的特点,填入四字词语。
爱________,________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________,________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________,________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______,______的,深街小巷在欢迎你!
【参考答案】
逐臭争利,锱铢必较;轻嘴薄舌,争是论非;锣鼓钲镗,管弦嗷嘈;宁静淡泊,沉思默想
【下水美文】
街巷深深
◎刘德福
走过苏州古雅的深巷,走过北京弯曲古朴的胡同,也曾经在整洁窄仄的上海弄堂里徜徉,但我心中还是难离难舍老家的小巷。
追溯到童年,记忆中的小巷,又长又窄,路面由一种很光滑的小碎石砌成,最多可两人并行。由于小巷平时很少照到阳光,两侧的墙脚长出不少青苔和一些不知名的细小野草,它们为小巷增添了一份绿意和幽静的美感。
小巷的一端是我家,另一端是家乡的大街。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我和妹妹就留在家里,小巷是我们可以活动的场所。我和妹妹乖乖地坐在家门前,望向小巷的另一端,大街上会有车辆经过,我们像看着一幅流动的画面,又像看一部无声的电影。我们常常玩猜一猜的游戏,那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是干什么的?匆匆闪过的一家人,脚步为何那么急切?我们结论不一致的时候,总会争论得面红耳赤,直到父母回来裁决。性情温和的母亲有耐心,但她文化不多,知道得很少;父亲虽然懂得多一点,但他性情暴躁,难得有为我们解答疑问的耐心。
有一次,一輛车呼啸而过,当我们兄妹回过神来,它已经开过去了。但是,这辆车特殊的鸣笛声在耳边萦绕许久,才慢慢消散。我认定那是一辆救护车,因为声音是高音一秒,平音一秒,而消防车是长音三秒,间隔一秒,再循环反复。可妹妹偏说那是一辆消防车,而且她的声音很高,很尖锐,我一时说不过她。当时,我恰好听过马三立的相声,其中就有区别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情节,所以我胸有成竹,不再费劲说服妹妹,就等着父母回来给我评理了。然而,等到父母回来,了解了原委之后,却骂了我一顿。爸爸说我是吃饱了撑的,妈妈说我一点也没有做哥哥的风度,不懂得让着妹妹。那时候,我心里相当委屈,脑海里一直停留在救护车高音一秒平音一秒、消防车长音三秒间隔一秒的科学区分中。如今想起来,还是小巷限制了视野,如果我们能跑出小巷,撵着车看一下它的样子,就会立刻分辨出车的类型来。
喜欢春雨绵绵的小巷。小巷像一根细长的管弦乐器,屋檐瓦沟上掉下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水晶珠子,它们纷纷落在小巷一侧的小水沟里,叮叮咚咚,清脆响亮。雨珠的大小和节奏的快慢,不时地变声、变奏,颇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那种静谧的感觉真好!放学后,我愿意在雨中的小巷来回漫步,倾听春雨弹奏的乐曲。小巷两边的院门或虚掩或敞开,偶尔会窜出一只猫狗来,我们互相对视一眼,继续走各自的路,但我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温暖。多年后,读到戴望舒的《雨巷》,我在缓慢的语句中流连忘返,我仿佛看见了少年的自己,走在春雨连绵的小巷,为赋新诗强说愁,那段纯真安宁的时光瞬间抚慰了我的心灵。
雨巷让我喜欢上了舒缓的音乐。每每倾听,总会想起春意盎然的黄昏、春雨霏霏的午后,以及深情款款的独步。雨巷在我心里奏响了一曲天籁,从此绽开一朵娇艳的生命之花,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永不凋零。
最喜欢夏天的小巷。在炎炎烈日里,非但晒不到太阳,还有丝丝凉风穿巷而过。远端的巷口好像有个鼓风机,狭长的巷道又像是一根蓄风管,一阵阵清风,如涓涓细流,从小巷的另一端悠悠流出,吹向小巷的这一端。我们的家门口,在夏日里总是清清凉凉,尤其是傍晚时分,总会有几位阿婆,拿张竹椅子坐在小巷里,摇着小竹扇,絮絮叨叨,唠着家常。那起起伏伏的絮语中,似乎有幽怨,但最后都被小巷的清风吹得老远。
我们这些半大的男孩子,最爱在小巷里疯跑,不是捉萤火虫,就是捉迷藏。小巷最适合捉迷藏。那时候,小巷里的住户,每一家的院门都是敞开的,我们可以随便出入别人的院子。那些身手敏捷的男孩儿,总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窜入不知谁家的院子,或藏在一棵高大的海棠树后面,或躲在一座煤屋子里面,让人没法很快找出来。这一群孩子,每天在800米左右的小巷里,跑得全身是汗,嗓子都喊得沙哑了,可脸上永远都是抹不去的快乐。
多年后,我又回到故乡,那条令我魂牵梦绕的小巷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楼林立的小区。尘世间的万物,都会被光阴一层又一层地剥离、淘汰,无限次地进行着新旧更替。街巷如此,人生亦如此。
但故乡的小巷,会永远驻扎在我的心里。它就是时间的沙漏,滴下了和煦的春天,滴下了热情的夏天;滴下了童年的快乐,也滴下了少年的忧伤……这些温暖的沙粒,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澈纯真的美梦。我携着这份美丽的景致继续漫步,在古镇,在街衢,邂逅一条又一条弥漫诗意的小巷。我低身探访,侧耳倾听,那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