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福菇菌株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2020-08-19 12:57黄进廷杨仁喆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6期

黄进廷 杨仁喆

摘 要 引进多个金福菇菌株,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广西地区栽培的金福菇菌株,研究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合广西本地气候和原料栽培的品种两个,分别为桂菌Tg505和金福菇K,并研究出适合本地的金福菇栽培技术。经产业化示范,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2018—2019年的金福菇菌株总产值达到116万元,新增种植收入68万元。

关键词 金福菇;菌株筛选;配方栽培技术

金福菇属于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金福菇的生长,鉴于金福菇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广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各地的金福菇生产得到迅猛发展。但盲目发展导致栽培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生产上缺乏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出现了生长周期长(有的长达一年)、不出菇或菇蕾过多而商品菇少等一系列问题,给种植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栽培者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金福菇产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合理利用廣西地区的气候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对制约金福菇生长发育的各种生物因素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同时,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金福菇菌株和原料本地化配方,并摸清各生长因子的最佳需求、极限忍耐值及各因子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温度、湿度、水分、空气和酸碱度等因子协调的高产栽培机制,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规范化、系统化金福菇栽培技术,利用该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示范,对广西发展金福菇产业乃至整个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分别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食用菌研究室(引进金福菇B1、B2)、福建省三明市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金福菇S1、S2)、武汉市新宇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金福菇Tg-1)、江苏省高邮市食用菌研究中心(引进金福菇J)、广西农业科学院(金福菇K)等引进7个菌株(母种),兼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站保存的菌株和采集分离的野生菌株4个(桂菌Tg505、金福菇-1、金福菇-2、金福菇-4),共采用11个菌株进行研究。

1.2 试验方法

1.2.1 金福菇菌株活化与筛选

11个菌株活化后,比较母种、原种阶段的菌丝指标,并进行首次出菇筛选,初步筛选出优良菌株。

1.2.2 培养料的配方筛选试验

如表1所示,利用广西地区丰富的原材料如稻草、桑枝、甘蔗渣、木薯酒精废渣、花生壳和玉米芯等原材料,以C、N比为依据设计6个配方,筛选出最优的培养料配方。

1.2.3 覆土最佳条件确定

采用单因子试验法,利用优良菌株金福菇进行覆土方式(袋内覆土和全脱袋覆土)、菌包摆放方式(横排覆土和竖排覆土)、覆土材料的酸碱度、覆土厚度(4 cm、8 cm、12 cm)、用于覆土的土粒大小(细土直径1 cm左右,中土直径3 cm,粗土直径5 cm以上)、覆土时菌包间隔(无间隔、间隔5 cm、间隔10 cm、间隔15 cm)和温湿度控制等试验。

1.2.4 覆土后菌床(菌袋)的水分管理

覆土后3天内,大量喷水,使覆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之后始终保持覆土层湿润。若覆土层水分不足,直接在覆土层和覆盖物上雾状喷水,保持覆土层和覆盖物湿润。覆土后15~20 d,待菌丝爬满畦床并开始扭结形成原基产生菇蕾时,控制温度在25~30℃。原基形成后,保持空气湿度85%~90%,并加强通风换气,需保持覆土层湿润,切忌向原基和幼菇直接喷水,若大棚内过于干燥,可喷雾状水;当幼菇长大至2~3 cm高进入伸长期后,加大喷水量,每天喷雾状水1~2次,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当子实体进入成熟期,减少喷水量,避免烂菇,保持空气湿度85%~95%,温度25~30 ℃。

1.3 产业化示范效果评估

利用研发的栽培技术和优良菌株于2018—2019年在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进行产业化示范,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菌菇产量和产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良菌株筛选

桂菌Tg505的第一潮生物转化率为30.0%,金福菇K则为26.8%,均可收菇3潮。这两个菌株生物性状稳定,无退化、变异现象,抗杂、抗病、抗高温能力强,产量高,适合南宁各地栽培,经济效益高。至2019年底,南宁市栽培的金福菇品种大部分为桂菌Tg505菌株。

试验中发现,金福菇对温度很敏感,晚上温度≤25 ℃、白天≥35 ℃时,基本不会出菇或出菇很差,每年金福菇栽培季节(接种)最早为3月初,最晚为7月底,5—10月为最适出菇季节。另外,金福菇不耐38 ℃以上高温,若40 ℃以上持续3 d,子实体会死亡。

2.2 最佳培养料配方

从6个配方中筛选出最佳培养料配方3个。配方1:桑枝屑92%(预发酵2 d)、麸皮8%,pH 7.5;配方2:木薯废渣65%、甘蔗渣25%、麦麸7%、石灰2%、石膏1%,pH 7.5;配方3:玉米芯87%、麸皮10%、石灰2%、石膏1%,pH 7.5。栽培金福菇原料以桑枝屑为最好,其次是木薯废渣,再次为玉米芯。第一潮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29.8%、26.4%和22.7%。

2.3 覆土条件优化

2.3.1 覆土方式

覆土方式上,以全脱袋覆土为好。与袋内覆土相比,金福菇全脱袋覆土现原基快、多,菇丛大,菇型好,产量高,第一潮转化率为30.0%;袋内覆土出菇慢,菇小,产量较低,第一潮转化率为22.2%,但如果在取土不方便的场地,则以袋内覆土省工省土为好。

2.3.2 菌包摆放方式

菌包摆放以竖排覆土为佳,竖排摆放菌包的第一潮生物学转化率为52.9%,而横排摆放的只有26.8%。竖排占地少,能充分利用场地,出菇多,产量高,生产上建议以竖排出菇为好。

2.3.3 覆土材料pH

覆土材料以中性土较好,利用广西常见的红壤土(pH 4.5)、稻田土(pH 7.5)、碱土(稻田土掺石灰,pH 9.5)作为覆土材料。结果表明,红壤土生物学转化率为48.6%;稻田土生物学转化率为64.0%;碱土(稻田土掺石灰)生物学转化率为51.2%,)覆土应选择pH 7.5左右的中性土为好,过碱过酸都不好。

2.3.4 覆土厚度

菌包覆土厚度4~8 cm、菌包间隔10 cm、粗细土粒混合覆土较好。

2.3.5 覆土后水分管理

菌袋覆土后水分管理方面,试验结果认为应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原基期和幼菇期只需保持覆土层湿润即可;幼菇长大至2~3 cm高,进入伸长期后,每天喷雾状水1~2次;子实体进入成熟期,减少喷水量,保持空气湿度85%~95%。

2.4 产业化示范效果评估

利用研发的栽培技术和优良菌株于2018—2019年在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进行产业化示范,共示范栽培23万袋,总产值116万元,新增种植收入68万元。

3 结论与讨论

金福菇是21世纪以来发展前途最好的高温食用菌品种,此次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广西本土气候栽培的金福菇菌株,并研究出了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应用于产业化示范。金福菇是高温品种,菌种无法采用低温保存方法,只能采用常温保存,每3个月则要对菌种进行转管,转管次数多,容易导致品性退化,发生变异。金福菇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品种,目前所公开报道发现的野生品种不是很多,但全国各地的食用菌研究机构基本都保存有该品种,部分研究所可能从别处引进菌株作为自己的保存种,菌株鱼龙混杂。此次研究中所引进的部分菌株可能有些是来自同一品系,这可从试验菌丝生长部分菌株基本无明显差异可推算,因此后期有必要对菌株进行基因测序。

通过引进全国各地已经推广的菌株作为试验菌株,转管活化后,进行母种、原种菌丝提純复壮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法对相关的栽培因子进行生长条件的摸索,已成功筛选出的适合南宁市气候和原料栽培的品种2个,并研究出配套的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在金福菇推广种植方面,广西地区的菇农或单位栽培的90%金福菇品种均为金福菇桂菌Tg505,所采用的配方以桑枝屑92%、麸皮8%为主。此次研究顺利完成推动了金福菇产业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广西南宁市金福菇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