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肇忠 黄益强 杨洁谊 林肖楠
摘 要 为研究水稻精量侧深施肥技术的效果,设计3种不同的施肥量进行水稻栽培,探讨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方式下不同施肥量对水稻长势、穗粒结构、产量、节本增效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侧深施肥技术中基肥量过大会造成分蘖过多,导致肥料和温光资源浪费;在前期侧深施肥减量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收益,后期可以进行追肥处理,要保证产量。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广东省肇庆市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肥料过量使用、氮肥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稻安全生产会受到严重威胁。传统的水稻施肥环节多是将人工施肥与机械施肥结合在一起,缺乏精细化的量化处理,且存在施肥量分布不均、施肥量超出土地肥力恢复的实际需要、肥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负面问题。这种情形不仅会影响施肥效率,还将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受到传统农业生产理念的影响,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能适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机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呈条带状施于秧苗根系侧3 cm、深5 cm处,采用该方法肥料集中,与土壤接触少,肥料浓度高,微生物获取少,利于水稻根系及时吸收利用养分,缩短缓苗时间,增加水稻低位分蘖概率,利于争大穗、夺高产[1-3]。目前,广东省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2018年开始开展了水稻精量侧深施肥技术研究,探讨了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方式下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分蘖、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侧深施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坑口大旗山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试验田为一年兩熟制,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壤土,中等肥力。
1.2 试验材料与机具
试验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华航52号。试验肥料为“新农科”控释肥(N∶P ∶K=23∶7∶20)。试验机具为井关PZ-60型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加装龙舟2FH-6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以当地农民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为对照,选择水稻专用控释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以及不同施肥量对比试验。如表1所示,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T1)为100%侧深施肥处理,一次性施用水稻控释肥600 kg·hm-2,后期不追肥;处理2(T2)为80%侧深施肥+追穗肥处理,一次性施用水稻控释肥480 kg·hm-2,穗肥人工撒施水稻控释肥120 kg·hm-2;处理3(T3)为80%侧深施肥处理,一次性施用水稻控释肥480 kg·hm-2,后期不追肥;对照(CK)为常规施肥,在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600 kg·hm-2,其中基肥人工撒施300 kg·hm-2,返青分蘖肥人工撒施180 kg·hm-2,穗肥人工撒施120 kg·hm-2。
对照基肥在整地前施用,侧深施肥的基肥在机插秧时施用;返青分蘖肥在水稻4叶期施用;穗肥在水稻倒3叶期施用。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各处理除施肥有差异外,其他大田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种子统一浸种催芽,播种期2019年7月16日,移栽期2019年8月4日,栽插时秧龄3叶1心。常规施肥与侧深施肥均采用机插秧,株行距为30 cm×14 cm。本试验采取大田种植模式,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间做田埂并用黑膜包裹;每个处理区设进水口、出水口各1个,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处理面积约667 m2。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分蘖期调查水稻的分蘖情况。成熟期选取与各个小区平均有效穗数相同的5蔸水稻带回实验室内考种,考察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同时,对每个小区进行实收处理,晒干测产量,换算出每公顷实际产量(含水率为14.00%)。
2 结果与分析
表2为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及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由表2可见,4个不同处理间每公顷有效穗数无较大差异,为314.4万~324.5万穗,其中对照处理的每公顷有效穗数最高,达到324.5万穗。每穗粒数以T2最高,达到188.82粒,T1的每穗粒数最低,只有171.03粒;不同处理间结实率在75.93%~86.60%,其中结实率最低的是CK,只有75.93%,T2的结实率最高,达到86.60%;不同处理间千粒重均在21 g左右。每公顷实收产量以T2最高,达到8 119.0 kg,比CK高368.0 kg,增产4.75%;其次为T3,比CK高285.5 kg;对照处理的产量最低,只有7 751.0 kg。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表明,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说明该技术具有节本增产的效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5]。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保证水稻施肥定位、定量、均匀,水稻根系距离肥料近,利于及时吸收利用肥料,较常规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不仅满足了水稻全生育期内所需的氮磷钾,而且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有利于减轻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可知,T3处理的产量较T1要高,说明在侧深施肥技术中,基肥量过多会造成分蘖过多,高峰苗难控制,后期无效分蘖退化慢,生物产量过大,导致肥料和温光资源浪费,最终穗型减小,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T2处理的水稻生长状况最优,穗粒结构中的实粒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是产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前期侧深施肥减量增加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收益,后期可以进行追肥处理。
3.2 讨论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与传统的先插秧后施肥模式相比,相同施肥量条件下具有增产优势,并且可一次性完成插秧和施肥两道工序,可减少人工施肥的作业成本,更加有助于水稻吸收肥料,减少肥料蒸发,使肥料能够缓慢释放肥力,提升肥料吸收利用率,提高农户收益。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中肥料的施放比较集中,和土壤接触的面积比较小,因此肥料的浓度高,有利于被水稻吸收。秧苗在不同生长时期茎数不同,分蘖初期茎数多,分蘖终止期茎数少,所以为了保证秧苗的持续生长,在水稻中后期可以适当施用肥料,保证水稻生长。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需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机,有别于以往的水稻移栽模式,对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要求更高。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需要对该技术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施肥方案等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适宜的应用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1] 耿辉辉,徐宏宇,蒋晴,等.水稻机械侧深精准施用基肥技术试验示范[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7(1):51-54.
[2] 舒时富,唐相如,罗锡文,等.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89-92.
[3] 李殿平,曹海峰,张俊宝,等.全程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3):257-262.
[4] 俞锦花,刘书武.水稻机插秧配套侧深施肥技术浅析[J].农业装备技术,2018,44(6):26-28.
[5] 孙帅,韩馥泽,车刚.水稻侧深施肥梯度试验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6(9):21-2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