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先遣支队韦岗初战开始,至1945年12月19日在苏中进行对日最后一战——高邮战役结束,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24617次,取得了光辉的战绩。本章记录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经典战例。
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中,对新四军的历史贡献作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韦岗战斗:新四军挺进江南抗日第一战
粟裕指挥战士们冲下山坡,围歼残敌。
一个受伤的日本人猛抽出指挥刀向他的脑后劈下去,
警卫员举枪击毙了那个敌人
1938年2月上旬,新建不久的新四军军部随即由南昌迁至皖南,各支队也奉命向皖南、皖中集结,准备向华中敌后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4月24日,军部决定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组建先遣支队深入已经沦陷的江南侦察。
粟裕率先遣支队向敌后开进愈深入,战争的气氛就愈紧张、愈浓烈,他深知先遣支队的成败关系重大,时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这一天,先遣支队到达南陵县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见天色渐暗,粟裕便命令部队在东门外宿营。连日的行军劳累使指战员们很快进入了梦乡。子夜时分,一阵急促的号声突然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先遣支队紧急集合。粟裕站在队列前,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是负有光荣任务的部队,群众之所以欢迎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是从前方溃逃下来的,而是向敌人开进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定受到了敌特、汉奸的监视。这里离敌控的芜湖很近,说不定我们的行踪已经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很可能会对我们发动空袭。因此我们绝不可高枕无忧,必须立即转移。”在夜幕的掩护下,先遣支队悄然转移到离南陵不远的麒麟桥一带山村宿营。
果然不出粟裕所料,天刚刚放亮,远处便传来巨大的轰鸣声。不一会儿,几架日军战机飞临南陵城东门上空,一阵狂轰滥炸。躲过一劫的先遣队员们交口称赞:“粟司令员真是料敌如神!”南陵的老百姓见先遣支队毫发未伤,不知其中缘由,都啧啧称奇,说新四军是神兵天降,小鬼子的飞机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先遣支队在敌后不仅作战略侦察,还担负起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任务。
此时,日军已相继占领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气焰无比嚣张,肆意奸淫烧杀,汉奸土匪更是遍地横行,帮会、流氓也伺机而起,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南京失陷后,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江南已没有一个地方政府,百姓也有半年多没见到中国军队了,都感到无所依恃。
粟裕率先遣支队走到哪里,就把群众工作做到哪里。他要求支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做到秋毫无犯,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模范行动向江南民众表明新四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抗日的队伍。很快,新四军的美名传遍江南。民众由起初的不了解共产党、新四军,迅速转变为“遇到新四军,亲如一家人”,并踊跃加入新四军,投身抗日洪流。
国民党党员、安徽省当涂县采石镇邮电局局长刘一鸿毅然率部参加新四军。他激动地对粟裕说:“我为何要投奔共产党,道理很简单,蒋介石不抵抗,国民党太腐败!我是中国人,不甘忍受日寇的蹂躏欺侮。我要抗日,所以我到新四军来了。我要把鲜血洒在疆场上!”
当时,江南地区大部分老百姓对抗战胜利其实还是缺乏信心的,对新四军也缺乏深入了解。粟裕认为,先遣支队必须尽快打一个大胜仗,江南百姓需要用胜利来激发抗日热情,鼓舞斗志;新四军指战员渴望用胜利来煞一煞日寇的嚣张气焰。
于是,粟裕一有空闲就对着作战地图凝思:这一仗怎样打,选在哪里打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粟裕的目光渐渐停留在地图上一个叫韦岗的地方。
位于镇江西南30里的韦岗,是一片丘陵和小山地,这在水网密布的江南平原是不多见的。东侧有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高455米的高骊山,镇(江)句(容)公路夹在两山之间,蜿蜒通过,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经侦察,日军汽车南来北往,每天都有五六十辆,通行时间一般在上午8时至9时和下午4时前后。恰好这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4个连,携带电台立即赶赴南京至镇江间的下蜀车站附近,执行破坏铁路任务。而下蜀与韦岗相距不远。
6月15日夜,粟裕率部顶风冒雨抵达下蜀。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一举破坏了下蜀车站附近的铁路和电线,而后连夜撤到下蜀以南40里的东谢村休整。
在村边一片竹林里,粟裕召开了干部会议,宣布在韦岗伏击日军车队的决定:副官处主任陈何龙带电台和勤杂人员留下隐蔽待命,他自己挑选八九十名精干的战斗人员,组成6个步枪班、1个机枪班、1个短枪班去执行伏击任务。
“为了求得秘密,伏击队必须在夜间急行军出发,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采取突然行动。”粟裕对大家提出了要求。
16日午夜,天正下着大雨,能见度极差,四周黑乎乎一片。随着粟裕的一声令下,参战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消失在茫茫雨夜中。黎明时分,部队进入伏击阵地。17日上午8时20分,从镇江方向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这支日军车队一共5辆车,为首的一辆是包车。
不一会儿,第一辆汽车转过山隘,驶进了伏击圈。先遣支队机枪班迎头就是一个齐射。汽车歪歪扭扭地冲出公路,撞到了路边的岩石上,不动了。
由于正下着大雨,加上公路弯道多,后面的日军竟然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大约过了几分钟,第二辆汽车仍旧毫无防范地驶进了伏击区,等待它的依然是新四军的枪弹。机枪、手榴弹一阵猛击后,汽车翻入公路北侧的水沟里。坐在驾驶室里的日军少佐土井当场毙命。
这时,随后的三辆汽车接踵而至,车上大约有30余名日军。粟裕命令战士们猛烈开火,第三辆和第四辆汽车也先后被击中,瘫在了弥漫的硝烟中。第五辆汽车见势不妙,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新四军火力射程之外。日军跳下车,在公路两侧就地卧倒,以密集的火力负隅顽抗。
粟裕命令吹起沖锋号,指挥战士们冲下山坡,围歼残敌。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连长的童炎生回忆道:
粟司令冒着弹雨冲到包车的近旁,一个受伤的日本人猛抽出指挥刀向他的脑后劈下去。正在这危急的时候,他身后的警卫员举枪击毙了那个敌人。在枪声沉寂之后,阵地上仍然进行着搏斗,溃散的鬼子突然从深草里跳出来,疯狂地叫喊着扑上来。战士们用刺刀刺向他们的胸膛,他们才痉挛地滚回到深草里。
剩余的十几个日军见势不妙,架着伤兵,爬上第五辆汽车,仓皇逃走了。
一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战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胜利结束了。先遣支队共击毁日军汽车4辆,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3人,击伤8名,缴获短枪2支、步枪20余支,日钞7000余元,还有日军军旗、战刀及衣服、皮鞋、望远镜等大批军需物资。
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后的第一战。诚然,韦岗伏击战算不上一场大战斗,但在江南这个国民党军一溃千里的沦陷区,影响却极为广泛,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战热情。新四军军部盛赞“先遣支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并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
捷报传出,上海等地的各种报刊竞相报道,就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向新四军军部发了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陈毅策马赶往东圩桥,一个韦岗战斗缴获品的展览会正在祠堂里举行,都是清一色的日本货——日本膏药旗、日钞、日军指挥刀、大盖枪、钢盔、军大衣、皮鞋、望远镜……看着看着,陈毅诗兴大发,一首七绝《韦岗初战》脱口而出:
故国旌旗到江南,
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参考资料:《战典6:新四军征战纪实》作家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作者: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