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
在互联网时代、5G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 疫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基本能做到两个月不出门,发达的网络科技功不可没。网上购物从普通的日用品向米面粮油、蔬菜等居家必需品扩张,居家办公、线上教育等大规模落地。这样的生活场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疫情让它加速落地,且驱使全民参与。中间虽然还存在磨合问题,但它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质上,网络科技已经完全能够支撑新的生活方式,只是较快的转变使一些还不适应网络的人士不太习惯。网络科技帮我们解除了地域、年龄、阶层的藩篱,充分利用网络科技,超越时间和空间,可以实现更高级、更充分的市场均衡。
2. 疫情期间,传统见面开会的观念已改变。在减少、避免病毒传播的同时,无论是日常工作交流,还是项目商务谈判,视频会议效果一样好且大大节约成本。为了参加一场会议,四面八方人员赶赴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全都节约下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电脑与手机功能的逐步强大,很多非必须的工作会面、商业会晤必定会被视频交流代替,节约下来的各种成本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和资源。中央指出,政府要过紧日子,转变开会方式将是一个重要方面,從线下资费甚重的会议转为便捷的线上会议,在完全达到会议目标的同时,能够大量地减少会议费用。
中央刚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就必须把信息要素作为其他要素资源一样,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一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对信息要素的流动进行限制,就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只有保证信息资源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才能带动其他生产要素发挥出更大的市场价值。因此,要特别重视信息要素资源。
我们党一直强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这个用和谋的过程中,决策是事关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现代社会,决策讲究信息透明和社会公众的有序参与。特别是有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策,更应当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有知情权,能够做到积极有序参与决策。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就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这场战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信任群众,让群众认识到这场战役的紧迫性、重要性和严峻性,从而提高重视程度,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战役中去。
建立合理集中、有序分散的决策机制,就是要使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是要有效地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虽然被认识,但片面理解集中体制“能办大事”的认识误区依然影响深远。而科学决策和执行存在多种约束条件,如信息对称与否、利益取向是否“一致”、决策目标是多重的还是“单一”的、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等等,不解决约束条件问题,很可能大事办不成,负面影响却不小。在市场决定资源条件下,总体上要求分散决策,但政府存在很强的“集中偏好”,如此,政府不但难于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切实转变职能,反而会把不适当的决策“强加”给市场,甚至代替市场选择。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尊重市场、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要在重要的关口战胜各种挑战,就必须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第一,充分挖掘、利用好国内市场。中国有4亿中产群体的巨大市场,同时广袤的农村市场如果得到有效的开放和发展,那就将是有8亿消费能力和意愿的超级巨大市场,美、日企业贸然撤资就意味着抛弃了这么有潜力的市场。我相信一时的冲动必将服从于市场的理性。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并将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充满信心,欧美、日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会继续看中这个发展迅速的市场。持续办好中国进口博览会,能够为疫情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建立标杆作用,最终使撤出去的企业再回来。
第二,打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落地看重的除了市场之外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的外资,在于我国稳定的政治社会生态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要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政府服务、保障国民待遇等方面的进一步努力,打造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环境,这都将对外资具有更大吸引力。
第三,打造开放、稳定、安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和这次疫情的困扰,暴露出我国整体的复工复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也暴露出我国生产、供应、服务没有能够做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这对国民经济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既要面向世界开放,在各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以一视同仁的态度欢迎外资,又要有足够的能力避免在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实现不仅包括生产要素的安全,更能做到生产本身的安全。即使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有关键设备、元器件的断供,也能保持我们的安全供应。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