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当连线马艳丽Mary的采访开始时,我们刚刚得知她又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悲痛,而她终于挺过来了,也感叹生命之可贵只有经历才会更加珍惜。而我们眼中的Mary也还停留于她享誉海内外的名模声誉,今天才真正走近了这位把成功跨界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女性,不论是在体育界、模特界、影视界还是设计界,都获得了丰硕的成就,但我却未曾了解到其中的“过程”是如此丰富且深刻。她讲话的方式很有逻辑条理性,而她也有感性的一面,在无意间看到的一张深入人心的老母亲照片时,她便一头扎进“幸福工程”慈善事业,尽可能用自己的资源让这个无人知晓的公益项目,有了更多温暖和延续。
当Mary同我回顾一路以来的职业生涯时,她屡屡提到“财富”这个词。“其实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从我个人发展来讲,我确实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在不同职业之间转换和转变。”45岁的Mary认为自己的每一个人生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于她而言,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每一段经历都给了她下一个阶段亦或是整个生命深层的理解,受益匪浅。
在属于Mary的运动员时代非常简单,有别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那个年代的运动员没有体育明星一说。Mary所在的时代,他们的目标非常简单:“能够充分去发挥自己在运动天赋上的能力和潜力,能够在运动场上拿到好成绩,就是唯一的目标。”人们常说,环境造就人生。在运动生涯这一段,Mary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和对运动极限的挑战及对她性格和心态的磨练、对后期跨界职业生涯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个经历对今天的我来讲,依然是一个很大的财富,它是一个重要的铺垫,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让她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挑战,学会了面对,也学会了去发挥自己内在的能量。
很遗憾的是后来的受伤导致Mary不得已选择退役,那个时候的她无疑是茫然的,退役后的生活打破了她非常规律的运动员生活,彼时的Mary一度处于困惑而迷茫的状态,对未来的规划也不知何去何从。而她又是幸运的,陌生人的一句话让她无意间走进了模特行业。作为“局外人”初入行,她却超越了绝大多数科班生,95年斩获首届上海国际模特大赛冠军,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首位超模。98、99 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模特界最高奖项“中国时尚大奖-中国十大首席名模”,并多次赴海外出席大型服装盛会及担纲世界一线奢侈品牌领衔出演……Mary斩获层层殊荣,也见证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个领域、这个阶段对于我的整个人生来说,如同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几年中,无论是事业、生活、我的理解,都提高了一个维度: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服装,了解了中外时尚产业,了解了奢侈品行业,了解了中国模特界的发展以及意识到在当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到了当时中国模特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Mary将模特生涯比作她人生当中第二阶段的一种财富,一种从青年进入到中年,一个全新阶段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事业的一种全新规划,也是Mary自身能量点燃的再一个新起点。
可是有着运动员精神的她,决心却不仅仅于此。“我不能在舞台上走一辈子,我知道该为自己的下一步做出规划了。”90年代的中国还是有很多人对模特行业存在着偏见和误解,那时的模特行业不像现在和年龄无关,自身的状态加上顽强地努力甚至就可以永远站在舞台上。那时候到了一定年龄,就得转战幕后或是有一个职业上的转变。Mary直言她在这个阶段也曾有一段时间的迷惑,但她又是非常地幸运,“当我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很愿意帮助我。”服装设计和模特也是息息相关的,“既然已经意识到模特行业在当时不是一个长久的打算,那我就必须为下一个阶段做一些铺垫和准备,所以我毅然去进修了服装设计。”
至此,Mary人生中又一个新阶段启动了。第二年,Mary很快就在上海注册了“马艳丽时尚工作室”,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如果说从前的Mary都是各种机缘巧合无意识地转入人生中的某个阶段,那么作为创始人和设计师的这个阶段,就是她刻意规划的属于她的人生了。而Mary面对不同挑战,也让她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探索欲。Mary亲历见证了全球服装行业和时尚产业在九十年代步入到两千年代的整个发展进程,她称其为自己所遇到了这个行业的巅峰时期。这一切的所见所感,赋予了Mary人生最为挑战性的意义,也给了她一笔最难得而不可求之的财富。
出生于河南周口市一个普通家庭,只身到上海打拼,成就于模特行业的硕果累累,再转战于上海的国际舞台,最后在时装设计界独创品牌且成绩斐然,她的经历曾堪称一部“励志女神诞生史”。这一路尽管不易,但她却知足地说自己走下来算非常顺利,生命赋予她的一笔笔财富比取得的成就更為难得。看似Mary牢牢把握和抓住了时机,但自古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如果没有坚持不懈和坚韧不拔地努力,迎难而上,便也无法铸就今日的马艳丽。
Mary在人生中一次次的华丽转身,承载的心路历程与重大意义远远不止于这短暂的采访。下面我们将对话Mary,走近她更多的精彩人生与非凡视界。
BOSS:您如何诠释自创的高定品牌Maryma的设计理念——“隐忍的奢华”?
Mary:Maryma的理念也是一种低调的奢华,这个和我的性格息息相关。我喜欢低调,但低调不代表没有内容或是没有它的魅力,它可以有很多内在的寓意,就像是一件衣服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当你细看时,你会不停的发现其中的惊喜,比如它的版型、它的剪裁方式、它的面料、它的一个饰品,每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口袋、一个袖口等等,你会发现你的核心重点会在这些细节上面,而不是一览无遗的表面上式样。MaryMa品牌风格定位是让更多的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于不同的时间、场合、角色,都能够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且不会放弃的一个标准,那么最终呈现的,你可以说它是商品,但它同时也能被称之为艺术品。
BOSS:几乎每一位中国设计师都想要将中国民族元素推向国际视野,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于世界,但是又有很多设计师在作品创作中为了迎合西式审美而陷入误区,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又是如何在设计中突破这一瓶颈的?
Mary:中国历史悠久,它本身可用的素材元素太多太多了,对一个中国设计师来说,生在中国是一种财富。但不排除有的设计师在运用的时候,太过于直观的表达,有时候会欠缺艺术性,导致最后没有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很好地体现出来。从我的角度来讲,民族元素是中国最具历史和底蕴的文化传统元素,是中国发展到今天一直被传承下来的瑰宝,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份量,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看待这些文化。我的运用方式是把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不要去改变它本身的寓意。此外,我会运用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进行一定创新,通过新技术提升或进行文化的融合,这些表达方法正是用设计语言非常柔和的将民族元素和现代生活艺术相融,让文化与艺术的碰撞绽放出更特质的美。
BOSS:如今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行各业踊现出一批批精英女性,您跨界数个行业和领域且都有所成就,在您的一次次华丽转身中,请结合企业发展领域谈谈在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女性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Mary:首先我觉得现在这个大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整个中国的发展,中国人在不同领域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从我接触最多的服装行业来看,前几年在国外做一场秀那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现在国外民众已非常接受和认可中国设计师带来的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地努力将品牌文化延伸和传播出去,也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认知。尤其女性在创业过程中战胜困难和挑战,我觉得已经完全超越了中国传统概念中女性本身的一些能力或价值观。
如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很多国际会议和论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参与,她们通过自身传递中国女性企业家的独特观点与视角,而这些让中国女性越来越自信,它来源于中国本身發展的速度、对世界的认知及对未来趋势的影响,以企业作为强大的后盾,提升和释放了女性企业家更多的信心与能量,激发她们自我应对国际性竞争与挑战的潜力,我觉得这些都是相互作用的,当这些通通加持在她身上时,就是她自身能量勃发而生的魄力。
BOSS:“女性力量”在近年来不断被提及,它打破传统观念的鸿沟,推动社会的进步,请结合自身分享一下您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看待成功女性所特有的“女性力量”,您心目中的“女性力量”是怎样理解的?对自己您有怎样的期许?
Mary:对于我来说,这么多年经历不同的行业,见证了中国时尚和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经历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整个社会经济和行业及生活的大事件影响。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你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够去坦然面对发生的任何事情和状况。对自己来说,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我认为依然需要更多的提升自己内在的能量,不断充实自己,希望始终持有一颗平常心,从容、积极地面对更多的挑战,这是我对自己的一点期许。
BOSS: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当今女性在企业管理及事业发展中如何平衡婚姻家庭与子女教育所必须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中间有矛盾吗,您所拥有或您认为的好的平衡或化解方式请分享一下?
Mary: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对所有人都存在,不管是什么角色,父亲、母亲,甚至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女人有时候真的挺难,特别是一些成功女性,角色太多,又想把每个角色做到最好。人都有贪念,可是你的时间、精力、能力有限,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要做无限的事情,面对无限的问题,这确是矛盾的,无解的。对我来讲,首先是心态,我现在觉得人这一辈子都在寻求平衡,因为只有平衡了你的心态才会更加的平和,然后你才少有纠结。我好像总在寻求平衡,一项工作,怎样达到你想要的那个目标;一件衣服,怎样做到你认为的最美;一场发布会,怎样做到你想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是你在工作上很实际的一些考虑。但同时要面临着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照顾好父母等,那你只能够先保持好自己一个最基本的平衡状态,如健康的身体,充实的心态,活力的人生,这些是能够很好地去协调自己心中最看重、最在意的一切人与事,而如果有冲突或实在无法兼顾亲力而为时,我会尽可能地做出取舍,而最应该感恩的是身边的亲人爱人与朋友,而我能以自己之力回报的是更多需要或能够关爱和帮助的人,小爱与大爱之间我自认为也是一种平衡与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