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工经验》栏目,介绍广东省梅州市关工委建设“爱心之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湖北省武汉市关工委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帮困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共渡难关,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安分局内保支队关爱工作站10年帮扶300 名困难学生的经验。
9年前,广东省梅州市关工委通过调研、试点等措施,开展建设 “爱心之家”活动,凝心聚力共同关爱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
2011年初,广东省梅州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组织农村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历时半年多。调研重点解剖八个乡镇,开展拉网式普查,发现边远山区到镇中心小学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缺乏有效监护,存在不少安全、教育问题。
市关工委主任何正拔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建议在全市镇级中心小学建立“爱心之家”,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时任市委书记谭君铁多次批示,要求各部门尽力支持、协调,把各种资源调配到这个平台上来。市委、市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之家”活动的通知》,成立以关工委、教育、民政等部门为主的“爱心之家”活动协调小组,由副市长温向芳担任总协调,制定全市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之家”建设活动方案。
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赞助90 万元,在全市中小学校、社区开办“爱心之家”试点。经过精心挑选,认真筹备,首个留守儿童“爱心之家”在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成立。至2017年底,全市已办起16 个“爱心之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摸索出八有标准和八项工作。八有标准是有牌子、有室内场地及设施、有关爱团队、有留守儿童信息台账、有各项制度、有活动计划、有活动特色、有总结交流。八项工作是亲情关怀、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扶困助学、品德培育、法治教育、安全防护、第二课堂。2018年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拨出资金200 万元,要求一年内在全市镇级中心小学建立“爱心之家”。到2019年底,全市已建立“爱心之家”138 个,达到“镇镇有家”,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数万人。
“爱心之家”的孩子们接到城区学校的赠书眉开眼笑
“爱心之家”按照八项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新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开创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亲情关怀。市关工委、市妇联、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共同编印3 万本留守儿童父母读本《关爱守护童年》,发放到全市“爱心之家”,指导家长、监护人如何教育引导好自己的孩子。心理疏导。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开展沙盘成长活动,让孩子们在沙盘中体验、实践、探索,增强心理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业辅导。五华县转水镇第一小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家访活动。每到一户,老师们都耐心细致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并查看、批阅在线网课作业,现场进行一对一辅导,让留守、贫困儿童感受到关心和爱护。扶困助学。平远县石正中心小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设立多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奖学金和助学金。品德培育。高陂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到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叶帅故居等地方参观陶冶情操。法治教育。关工委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在“爱心之家”进行法治讲座、预防校园欺凌、禁毒知识宣传、模拟法庭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安全防护。市关工委联合市红十字会给山区“爱心之家”送急救书籍和体育、生活用品等,让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第二课堂。市关工委联合团市委共建“青青悦读”图书角,以城区学校与山区“爱心之家”手牵手的形式,发动城区学生捐出富余图书,丰富山区“爱心之家”孩子的精神世界。
“爱心之家”建立后,梅州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出现了“五个转向”和“六个成效”。
“五个转向”。对象上由少数关心转向集体关怀;目标上由单项帮扶转向全方位帮扶;时间上由节点式转向常态式;机制上由随意化转向制度化、规范化;资源上由局部化转向社会化;总体布局上由松散零星转向政府主导、家长主责、民政牵头、学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六个成效”。一是弥补缺失的亲情。各“爱心之家”都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之间的“结对帮扶”,让留守、困境儿童感觉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二是解决部分实际困难。赠送学习用品、节日赠送礼包,对困难、残疾、患病的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三是守牢道德底线。“爱心之家”设置心理咨询室,配置老师或校外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四是培养好学向上的品格。“爱心之家”配置不少书籍、乐器、手工制作材料等,是留守、困境儿童课余学习、活动的好去处。五是培养团队精神和自信心。留守、困境儿童在“爱心之家”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像兄弟姐妹一样,自理自护的能力得到提高,营造了家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六是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爱心之家”创办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关心关爱困境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