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是使青少年懂得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特色教育。各地关工委和五老构筑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加了青少年的国防知识,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每次听到这首《小白杨》,人们就会想起军人站岗放哨、保卫祖国的场景。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许多地方关工委借助国防教育基地,组织五老对青少年开展国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大国防”观念,增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忧患意识,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把界碑树在孩子们心中。”这是80 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关工委副主任、老教师黄永腾的一个承诺,也是他一直的坚守。
十万大山下,北仑河河畔,这里是中越边境。黄永腾退而不休,在边境滩散小学等几个学校开展“红领巾护界碑”活动,一晃快20年了。
提起“红领巾护界碑”活动,黄永腾这样说:“我们当时调查了一些少先队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说出界碑是什么东西,以为是一块石头,一个柱子。”后来,经过黄永腾的引导,当地的孩子们都知道了界碑就是国与国之间边界的标志。
不仅如此,黄永腾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国防知识,把家里打造成家庭图书室。出门时,他的背包里放着各种各样有关国防知识的书,把自己变成流动书箱。
“红领巾护界碑”活动实施至今,不断创新发展。黄永腾策划的“跟随边防军叔叔护界碑”活动,获全国少工委优秀课题一等奖。先后组织开展了“联校合队护界碑”“界碑梆声”“护碑我能行”“当护碑文明小使者”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带动了25 所边境学校一千多名学生参与。
自从黄永腾开展“红领巾护界碑”活动以来,再也没有发生破坏界碑的事情。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红领巾,在边境上竖起了一块块无形的界碑。
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的珍宝岛因51年前的自卫反击战闻名天下。这里诞生了为守土护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宝岛精神”。
硝烟散去,时光流逝,曾经的战火已远离我们而去。“八一”前夕,在珍宝岛战役纪念馆大厅里,全国优秀报告员、92 岁高龄的老兵刘涛,正用互联网为广大青少年作“传承珍宝岛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实现强国梦”报告。
虎林市关工委于2015年开展“传承珍宝岛精神、增强国防意识”活动。刘涛就是活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深入26 所学校,作报告38 场。每次报告都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硝烟虽已散去,但火药味正浓;战火虽已停息,但残余未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绝不可放松警惕。”
黄永腾给孩子们讲界碑的故事
陈玉兰给孩子们讲海霞精神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市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参观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和二战终结地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少年通过实物的接触和观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引领青少年为强国而努力。同时,市关工委组织130 多名学生和守岛官兵一起升国旗,一起站岗放哨,听军人讲述珍宝岛战役那段硝烟中的拼杀和战火中的斗智斗勇。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国土的神圣和国旗的庄严。“接过老兵手中的枪,扛起前辈树起的旗,用自己的智慧参与到强国强军的队伍中来,做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一位参加过国防教育的学生这样说。
为使传承珍宝岛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市关工委开展了“小小讲解员”活动。活动中,小学生主动当起节假日的基地讲解员,通过背解说词,学习礼仪,在宣讲中教育了游客也感动了自己。有个小讲解员说:“珍宝岛在我心中,是风光旖旎、美丽如画的湿地美景,更是一座警示之岛。”
暑期的一天,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营地,来自区海霞中学的孩子们围在84 岁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老指导员、五老陈玉兰旁边,听陈奶奶讲述当年的海霞故事。
1960年,女子民兵连正式成立,是全国唯一一支成连建制的女子民兵队。在汪月霞等7 任连长的带领下,女民兵们怀着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追求,生产训练、夜校扫盲、政治学习、文艺演出、国防施工……样样不落,用热血书写青春,成为海岛军民联防的佳话。女民兵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海霞》。
陈玉兰因能双手挥枪,左右开弓,被姐妹们赞为“双枪老太婆”。陈玉兰说:“我18 岁加入女子民兵连,在连队干了24年。我们家祖孙三代都在这支连队里当过女民兵。”
陈玉兰带着孩子们走进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了解女民兵成长的不寻常历程,感悟“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女民兵们排除万难投身国防、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感染、教育着孩子们。 一名叫许杨烨的孩子说:“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是海霞精神的主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把海霞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让海霞精神继续发扬。”
“海霞”不仅是爱国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的典范,更是时代精神的旗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海岛儿女,不畏艰难、负重前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当今的青少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年代,国防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居安思危。从小就给孩子们注入国防理念,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各地关工委和五老共同的目标和自觉的行动。
(本文由通讯员朱林、于忠林、甘淑谊提供材料,本刊记者孟德成整理)
扩展阅读:说国防
国防大学教授 许森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100多年前,梁启超对青少年的嘱托至今仍振聋发聩。青少年富有朝气、怀有梦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当前的青少年是幸运的,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出生在社会稳定且物资丰富的环境中。然而,长期和平可能会造成“忘战”。通过国防教育,唤起青少年对于国防建设的关心和关注,唤起他们对于忘战必危的警惕和清醒,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在每年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后,俄罗斯的家长们会带着孩子在衣服、背包甚至婴儿车上系一条象征英勇精神的“乔治丝带”,以示对战争的铭记;美国依托童子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等平台,在青少年中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活动;瑞典的小学生常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参观访问,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健壮博学,为瑞典作贡献的好公民。
在中国历史上,民富而国不强的国家是“钉在案板上的肥肉”,被入侵分裂的例子比比皆是。宋朝的经济发展空前繁荣,比照当前GDP 这一概念,当时宋朝的GDP 约占全球总量的70%,同时,纺织业、冶炼业、造船业等空前繁荣,内外贸易也达到了高峰。然而,宋朝在军事上却处于被动状态,最后钦宗、徽宗两帝被俘。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告诉我们: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大国崛起必不可少。据统计,历史上13 个崛起的大国,其中9 个是通过直接战争获得霸权。剩余的3 个没有通过直接战争,但是通过了间接战争来实现。“没有任何一个守成大国愿意和平衰落,也没有任何一个大国不想和平崛起。”我国不主动发动战争,但是也决不惧怕战争,我们要时刻做好战争准备。
国际社会风云诡谲,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超级大国及其代理人炮制话题联手打压中国,周边国家在领土等问题上制造争端。在当前乃至后疫情时期,国际局势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防教育应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方式方法,发挥铸魂育人功效。
国防教育,重在铸牢魂魄。我国历来重视革命精神教育,以此凝筑国民信仰。在2020年,革命精神有了新的内涵。从最美逆行者不惧病魔、驰援武汉,到抗洪勇士冲上堤坝、沐风栉雨,再到科技专家攻坚克难,取得斐然成果……军人始终冲锋在前,向我们诠释了信仰一词的含义,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闪闪发光。这都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好素材。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坚定信念,从而达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目标。
国防教育,应把准时代脉搏。利用重大事件和合适时机开展国防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融入感。如近年来“清明祭英烈”为英烈网上献花、晒晒军装照、“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拍摄等活动。近期,结合抗疫行动,湖南省为青少年准备了国防教育专题课。专题课开播后,影响广泛,省内1000 多万师生和家长线上同步收看,一个月内全网点击量突破1.4 亿次。家长表示,专题课接地气,结合时事,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抓好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事关中国未来,决定中国命运。未来战场上,需要有血性、懂科技、高素质的人才。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指战员,是高技术人才军队的后备力量。因此,应扎实推进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做到国防教育没有“下课铃”。
某集团军原政治部副主任 丁永顺
国防不只是军人的事情,更是全体人民的责任。在下一代身上种下一粒献身国防的种子,通过施肥浇水,让国防观念深入青少年心底是十分重要的。
外国一些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攻击和对下一代思想高地的侵蚀。中国历尽沧桑,经过了百年的战乱和抗争,才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机遇。多年来,各地对国防教育也比较重视,有的学校注重对孩子进行国防知识的常态化熏陶;有的学校定期邀请老战士和驻地部队官兵到校宣讲;有的地方组织学生走进军营,体验军旅生活。全国各地的国防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不断推进国防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各地对孩子们进行国防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把国防教育等同于一堂课、一次扫墓、一次参观和一次军营生活体验,对孩子们教得不透、育得不深。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未能形成合力,仅仅停留在引领和示范,忽略了理解和践行,国防知识入脑入心不够,难以见之于行。还有许多人认为和平年代根本不需要国防教育,滋生了严重的和平麻痹思想,丧失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时期是接受教育形成思想的最佳阶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就构建起儿童教育、民众教育、干部教育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应该教育孩子们拥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更应该让国防教育融入青少年血脉中,形成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辽宁省军区鞍山军分区原政委 余新元
1981年离休后,我担任辽宁省鞍山市关工委副主任、名誉主任。我以一名老红军、老党员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给青少年讲解国防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我拖着只有半只脚掌的右腿,带着满身的伤病,走过了辽宁、湖北、天津、上海等省市,为各级党政机关、工厂、农村、大中小学校以及驻地部队作报告4300 多场,听众达400 万人。用自己的余热教育后辈,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活着,怎样热爱祖国。
如今我已经97 岁了,依然没有停止自己践行信念的步伐。我坚持每天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国防形势。现代青年人生活缺什么?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对中国近代历史变化的了解和认知。任何时候青少年都不能忘记跟中国共产党走才是我们的方向,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是党给的。当今世界仍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中国未来发展靠谁?靠年轻一代,中华民族振兴靠他们,实现中国梦靠他们。
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先要处理好大家、小家的位置摆不正的问题。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无论做什么,摆在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爱国,有国才有家。当前是关键时期,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加强自身品质的修养锤炼,不断增强国防理念,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握好努力学习工作的方向。”所以,年轻人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爱国。只有我们国家建设好,建设得更强大,我们的小家才能过得好。
接下来,我们要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增强孩子们的“大国防”意识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热情,从而增强青少年的向心力、凝聚力,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