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幸福的精神救赎

2020-08-18 09:39美成
骏马 2020年3期
关键词:神龛红色文字

美成

从事评论工作日久,一直对小说评论敬而远之。不是因为难,主要原因还是平日工作繁忙,而小说评论又太过于耗时。尤其是面对不熟悉的作家、不熟悉的作品。同时,写好小说评论的基础,首先就是要遇到一部好作品,而现实中又恰好能够遇见的实在是不多。个人私下以为,一篇好的小说,透过开头的只言片语就能看出小说的格局和气象。从文字到要义,大致上应该呈现出一种可以感同身受的生命状态,令人过目不忘、难以释怀。

《神龛》是青年作家周李立的新作。讲述的是“大红”曾经被拐卖、逃脱之后,打工期间偶遇获得爱情的故事。初次接触周李立的作品,感觉她不是一个笔力雄健的作家。作品的文字缺乏通常预期的美感,文字在她手中似乎丧失了原有的神性。缓慢的叙事节奏加重着内心涌现的烦躁,剥夺了平日阅读经典时带来的心理愉悦。她的小说《神龛》打破了以往我对好小说的认知。

阅读作品到三分之一处的时候,似乎还没有捕捉她的文字意图,扑面未来的几乎尽皆可称之为世俗的日常和生活的琐碎。这个时候,就像很多急切想要知道小说结尾的阅读者一样,会采用快速的翻阅的方法,到文末处去看行文的最终结果。然而,隔段看到的结尾是首位不能衔接的结局,对她小说中最终要表现的语义仍然不明就里。

她作品的文字氛围就像是一座颓败的城邦,周围散落着一地貌似极其坚固的块垒。阅读的心里体验,犹如一个来势汹汹的精锐之师,面对如此松散、不着边际的架构,一时间很难判断、取舍如何去找到计划实施的爆破点。这种感觉有些莫名其妙而又耐人寻味。

万籁俱寂的月夜适合凝思。我怅然若失的把视线停留在的案头一直摆放着的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格非的《欲望的旗帜》。当我的目光停留在《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上时,忽然哑然失笑。萨尔曼·鲁西迪在《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中,把来势汹涌的日常,作为了铺陈的主要手段。我开始回忆小说《神龛》中的一些情节,在某种意义上,周李立的叙述方式和萨尔曼·鲁西迪的表述似乎有着丝丝缕缕、近似暗合的联结。

有此认识,再次静下心来通读作品,赫然发现,事实上从小说的一开始,周李立就在用近乎絮絮叨叨的文字,悄悄的暗设着小说的总体布局。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她在小说中默无声处就埋下了几乎可以让人忽略、极其纤细而又致命的一刀。

这致命的一刀,她浓重的留给了等待剖析的精神世界。

对于周李立的小说《神龛》,很难确切的定义是传统小说、新派小说,抑或是先锋小说,她的发力点聚焦于欲望的都市。据有关资料介绍,周李立,1984年生于四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当代青年作家,擅长书写都市生活题材的小说。曾经出版小说集《八道门》《透视》《欢喜腾》、纪实文学《久别的人》。先后荣获汉语文学女评委奖、第17届百花文学新人奖、《小说选刊》新人奖及双年奖中篇小说奖、《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一等奖、《朔方》文学奖、储吉旺文学奖等等。

周李立是80后作家,她出生于中国当代文学高歌猛进的年代。但是,她的作品并没有烙下同期盛行的传统小说、新派小说、朦胧小说、魔幻文学、先锋文学的印痕。她的写作方式、写作路线不同于以往作家,她关注的是都市小人物、小事件、小幸福。她从细小、浅表的事物入手,构建着她辨识度极高的关于小说创作的新叙述。

尽管她是作品多多的当红作家,初读她的小说《神龛》,表象上所有的文字叙述,还是昭然流露着对文字、节奏把控的漫不经心。恍然大悟的一刻,忽然意识到这是她刻意留下的隐忍。小说本身,就是她用克制的文字营造出的悬念滋长的丛林。这不仅构成了她小说的叙述风格,而且还令一直隐藏在暗处的刀,无时无刻的都在剖析着隐匿在小说背后,关于走向幸福的精神救赎。她抛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幸福、纠结、伤痕累累、处心积虑、欲罢难休的人性难题。

红色,是小说中无处不在、贯穿始终的隐喻。特殊的色彩,让小说的主角“他”的生活始终波澜不停、杀机四伏。“小汽车是新买的,红色。”“它是小红,那我呢?”“你是……大红?”“随后他提出,他们应该去那里,开小红去,带着大红。”“什么油漆?红的。”“我要给那家人泼油漆。”“因为加油站那人不给我汽油!我本来要泼汽油的,我本来要烧了他们的……”“她回头看了看,路边洒下的红油漆,仿佛一条弯曲的血管。不过,这跟她都没什么关系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而小说中的红色则构成了当代集体无意识中的革命、暴力、仇恨和宣泄的代名词。红色,是小说主人公始终耿耿于怀、夙愿未酬的心情讯号,也构成了小说主角行为活动的旗语。虽然他的幸福和可以预见的幸福显现着清晰的脉络,但是在幸福的包裹中,他用红色这个特殊的隐喻,对报仇进行着一次次有意无意的强化。小说中的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极其普通而又身处底层的都市小人物,卑微但不懦弱,渺小但不失血性。他的爱情普通而又含蓄,曲折而又执着,预见幸福而又不能忘记过去。“我本来要烧了他们的……”“红油漆滴了出来,不浓稠,像清汤寡水的粥。”“瞬间,她看见好几家的窗户上,都溅上了红色的点儿,看起来真有些恐怖。”小说通过类似表述,揭示着当单体面对集体、个人面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时候,他的报复抑或是报仇是极其孱弱的。小说把拐卖人口、落后的乡村、麻木的思想、意识的不觉醒、现代化进程中的落伍者、城市生活的虚伪关系等等,用小说来承载了多个向度的折射,这对于青年作家周李丽的小说观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周李丽的小说《神龛》理性又细致入微,显现着她内心柔软的人文关怀。她用小说的方式,轻松的剖析着沉重的精神世界,其核心直指人性和性别差异对幸福的各自理解。小说中的“大红”作为女性的典型代表,渴望爱情、追求幸福、注重现实、容易满足。她把新生命的来临喻做“神龛”,等待着幸福的再度莅临。

周李丽小说《神龛》中的“他”是小说的主线。“随后他提出,他们应该去那里,开小红去,带着大红。”“高速这一段,他很有把握,已经在地图上研习了多年。”“她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让人家把汽油灌进小红后备箱内那个塑料桶里。”“他觉得自己似乎站在一个巨大的门槛上,既无法通过,也无法回头。”“他”是芸芸众生中随时会被人海淹没的普通人,小说通过这样一个貌似普通人,化“行为”为剖析的利刃,一点一滴、不动声色的解剖着作者捕捉到的精神的世界、人性的世界。小说中的“他”力图用一次男人富于血性的行动,来纯洁幸福的底座。这是他追求幸福,让愛走向纯粹的自我精神救赎。

大千世界是众生组成的欲望之海,每一个生命都是欲望的垦荒者。欲望推动着社会进步,也保持了种种罪恶的延续。这一刻,我忽然记起了博尔赫斯在《事犹未了》中说过的一句话:我从小就接受了那些丑陋的东西,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格格不入的事物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

人类历来在现实生活和世界的对话中开启智慧。往事不可追,对一些事物面对幸福时的选择性忽略,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也许,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生活……

责任编辑五十弦

猜你喜欢
神龛红色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神龛纸
热爱与坚持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高考祈福
天水市民俗博物馆馆藏清代神龛赏析
梦中的文字
追忆红色浪漫
Do’s And Don’ts In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