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代表畅谈纪录片的时代命题与传播之术

2020-08-18 05:56冯刚
综艺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内容

冯刚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影像记录时代—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研讨”于8月4日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军,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长、总裁宋炯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以及来自全国的纪录片创作者、投资者,共同参与了此次论坛。与会人员围绕中国纪录片产业的传播新格局、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

马黎介绍,全国纪录片创作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中国视听大数据(CVB)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有23部纪录片的单集收视率超过1%。《人民至上——习近平指挥战“疫”进行时》等作品收视率超过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纪录片作品,也受到观众广泛关注。纪录片在知识传播、艺术审美、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追捧。

马黎强调,第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继续优化政策环境,在一系列推动纪录片发展的政策之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强化保障,着力构建政策组合拳,鼓励创作更多更好的纪录片精品。第二,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围绕未来几年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安排和重要选题,规划组织一批重点纪录片选题,完善优秀选题项目储备库。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组织纪录片创作传播领域人才培训,激励更多优秀青年纪录片人脱颖而出,努力发掘一批三观正、守法心、水平高的青年才俊加入纪录片创作队伍。第四,加大海外传播力度。支持优秀国产纪录片制作团队和机构参加境外高水平影视节展,鼓励支持中国电视媒体制作机构与境外机构加强合作交流,鼓励支持中外合拍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优秀纪录片。对优秀合拍片,广电总局将视同国产纪录片,给予重点支持。

真实记录 创作思路殊途同归

多位纪录片创作者分享了自身创作经验。曾参与《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等多部警务类纪录片创作的上海东方卫视副总监蔡征表示,选择民警个体作为切入点,能够通过他们这些城市最前沿的治安触角,展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民警工作具有的悬念特质和影像表达有着天然契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表示,央视纪录片在制作时会从三个层面着手:行业逻辑、时代命题、国家使命。在了解和交流过程中消除误解,是纪录片人承担的重要使命。此外,在记录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故事的同时,纪录片工作者还要发挥自身的思考力和认知力,寻找时代命题和国家文化使命。

SMG纪录片中心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总监、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逸,讲述了《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的拍摄故事。从疫情发生之初提出创意,到经过各方协调,于今年3月底陆续派遣13名编导和摄像前往武汉拍摄,随着创作环境的变化,团队不断调整创作思路,作品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逐步完善。

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创作总监、导演余乐,介绍了《航拍中国》以俯瞰的视角记录变化中的中国的技巧。他认为,空中视角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50分钟旅程带来的新奇感,能够为受众提供放松的时间;空中视角下的熟悉日常,也会引发观众主动思考。“《航拍中国》的一个大逻辑是:自然条件决定了最终的人文形态以及布局。”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导演杨晓清,最近在进行一档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她将此类作品的创作思路概括为“陆海空”三条线,“空是高度,宏观视角;海是深度,要有媒体的深度思考;陆是要以最接地气的人物故事来表达。”

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国际传播

如何让中国故事以纪录片为载体走向海外,发出中国声音?蔡征认为,把自己擅长领域的人和故事讲好,就是纪录片人为传播中国故事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李逸表示,国际传播的关键在于内容本身。首先,无论中国观众还是海外观众,他们都会看故事的真实性;其次,创作者要考虑故事是否具有共鸣性。巧妙地讲故事也很重要,媒体融合是传统广播电视台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不缺好的故事题材,但缺乏好的叙事手段,特别是运用好的技术手段把这些故事传播好。”

在纪录片国际传播方面,趣味性是余乐思考的重点。他认为,能够被大众接受,且能攻克人心的内容,一定具有趣味性。“过去,纪录片创作者是强势的,作品的趣味性在于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现在的纪录片创作者,要考虑大众更关注什么。我们可以借鉴抖音,他们对趣味的研究很透彻。”

探索未知及人文关怀,是纪录片传播优势所在。杨晓清认为,人类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的探索,同时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创作除了一部分技巧因素,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当创作者把能够打动自己的真实人物故事、心路历程,以及想要传递的真善美融入其中,自然也能打动观众。

在梁红眼中,纪录片是最能跨越种族交流障碍的媒介,是软实力当中的硬通货。相较新闻、电视剧等形式,纪录片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她认为,中國纪录片走向海外,首先,要用国际观众听得懂的语言传播,保证消息的到达率;其次,内容要足够丰富,要直抵人心,如此才能够被人们接受。

纪录片与视频平台

优酷副总裁、泛文娱内容中心总经理干超认为,就像无论什么流派的纪录片,其实都是一棵树上结出的果一样,国内各家视频平台对于纪录片的选择,在不同之上有着很多相同的东西,譬如对真善美的追求。“优酷最关切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这个时代最迫切的命题,一个是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表示,爱奇艺的纪录片更注重自制内容,会引入一些体量较小,形式或故事内容选题方向上的创新性作品。“我们想从不同维度搭建不同平台板块,和用户对话,尝试一些新形态的内容。”

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监朱乐贤表示,一方面,腾讯视频每年会推出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正能量内容,如今年推出的《小康社会》,去年的《幸福在哪里——推动生活的引擎》,以及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作品等;另一方面,腾讯视频希望自己的作品更有国际传播力,“我们在纪录片海外版权传播方面走出了一小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互联网平台与纪录片之间的关系,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表示,纪录片最能反映现实生活,人们可以因为纪录片和社会接触得更加紧密。视频平台为纪录片带来了希望,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短视频领域的谨慎探索

面对短视频的火爆,一向以长视频作为主要载体的纪录片,也在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朱乐贤和团队尝试以每集五分钟的体量,制作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他表示,短视频是一大趋势,但从纪录片的角度而言,选择短视频作为呈现形式还是会有一些犹豫。“《早餐中国》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但纪录片需要对社会有深刻的洞察,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宽度、广度。五分钟的短视频很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早餐中国》中就能够看出,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对于社会的思考就会不足。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

宁玉琪表示,爱奇艺一直将自己定位为长视频平台。在拥有好的创作者的前提下,短视频的创意显得更为重要。

干超认为,把长视频做短并不是短视频。从内容创作上讲,短视频是内容解构式,长视频是結构式。从视频特点来说,长视频为用户服务,短视频是生态属性。优酷做短视频会倾向于从商业生态上得到一些答案。此外,优酷还希望短视频能够成为创新源头,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包括社交类游戏在内的多种尝试。“今天的短视频纪实内容,未来可能会发生很多样态上的变化,甚至社交功能大于短视频本身。”

纪录片的跨界畅想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一位跨界嘉宾——导演、演员徐峥。他基于自身对纪录片产业的观察,谈了谈他眼中纪录片作品的变化与发展。

徐峥表示,当下大家更加关心真实的影像。这种情形不是纪录片作者的内容造成的,而是整体形态的产物。“我们以前做影视,一直致力于虚构的内容。《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我发现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会更受大家关注。”

如今,每个人都成了创作者,全民记录的时代已经来临。“纪录片的表现形态不再是传统电影长篇巨制的样子,它的内容更加多样,形式甚至更短。”徐峥举例,抖音上,很多人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厨艺,他们就成为某一类型纪录片的创作者和制作者。

“我们的素材库、资料库太大了。我敢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美食纪录片可以跟中国比拟,更不要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徐峥认为,当这些内容能够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转换成一种纪录形式,这一领域将会是名副其实的蓝海。其形式也可能不是必须到电影院才能看到的纪录片,它的媒介无所不包。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内容
Rough Cut
Jazz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