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育虎,彭晓霞,徐双印,刘 英
(1.湖南省溆浦县气象局,湖南 怀化 419300; 2.湖南省怀化市气象局,湖南 怀化 418000)
近些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现,城市内涝、城市高温、城区道路结冰屡见不鲜。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气象灾害的直接原因。研究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监测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过程,是进行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基础。怀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区所承载的职能越来越多,这使得在同样的灾害天气条件下,城区所造成的损失远超农村[1]。怀化城区坐落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地形以山地为主,区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怀化城区造成较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主要是高温、强对流、视程障碍、结冰等。
资料来源:使用鹤城区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9年地面逐日观测数据。季节划分依照常规划分,即:3---5、6---8、9---11、12---02月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研究方法有趋势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2]。
图1给出的是怀化城区近39年气温变化序列图。怀化城区年平均气温有波动升高的趋势,这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年均温增幅为0.3℃/10 a。本研究将气温大于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怀化城区高温日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增幅为3.2 d/10 a。从季节变化上来看,升温幅度最大的为春季,达到0.49℃/10 a,其次为夏季,冬秋两季相对较弱。由此可见,怀化城区气温增高主要还是由于春夏两季气温的上升。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高温日的增幅大于年均温的增幅,这也说明,怀化城区气温变化趋于不稳定,气温波动现象越发明显。
图1 怀化城区年均温及高温日数统计图Fig.1 Statistical chart of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and hightemperature days in Huaihua City
怀化城区强对流天气主要有暴雨、雷暴、冰雹。城区雷暴多年平均日达40.1 d/a,属雷暴多发区,雷暴天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减小幅度较小,变化趋势不明显(图2)。雷暴持续时间长,雷暴初日出现相隔84 d,终日相隔136 d,最长雷暴期达356 d。该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趋势,而终日趋于提前,这表明雷暴发生期有集中趋势[3]。怀化城区近39a以来暴雨天数变化趋势特征不明显,年际变化较大,多的年份有9 d(1999年),少的年份则一天也没有(1989年)。暴雨主要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怀化城区冰雹天数也相对较少,多的年份有4 d,少的年份则一天也没有,冰雹天数变化特征也不明显,同暴雨天数年际变化类似。
图2 怀化城区强对流天气现象变化趋势图Fig.2 The change trend chart of severe convectiveweather plenomenon in Huaihua City
怀化城区视程障碍(本研究统计数据为能见度<1 km)天气现象天气较多,较为常见的主要是雾、霾两种,其多年平均值达24 d,年际变化较大,多的年份有45 d(1987年),少的年份则只有5 d(2017年)。由图3可知,怀化城区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7 d/10 a,幅度较大。结冰现象对城市的最主要影响体现在道路交通运输上。怀化城区结冰日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最多年份出现了32次(1983年),最少年份仅出现3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幅度为1.4 d/10 a,其主要原因为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有关。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枝、农作物、电线、房屋,妨碍交通。雨凇最大的危害是使供电线路中断。怀化城区雨凇出现的次数较少,变化特征不明显,总体呈缓慢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大,1983年出现了13次,而少的年份则一次都没出现。
图3 怀化城区视程障碍日、雨凇日、结冰日变化趋势图Fig.3 The variation trend of visual obstacle days,glaze days and icing days in Huaihua City
在城市规划建设时严格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根据城市区位功能的分类以及城市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生产生活中最为敏感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推算及分析,人为提高城区气象灾害的成灾门槛。以城市内涝为例,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作为技术依据,通过暴雨强度公式,分析关键气象因子强降水,进而为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从而达到防治城区内涝的目的,具体分析方法见表1[4]。
表1 关键气象因子推算及分析方法一览表Tab 1 List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ke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防御意识。建立和完善城市主要灾害性天气预警制度。气象部门要做好灾害性天气等级划分、预报、预警等工作,在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及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做好应对工作。加强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5]。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
本研究应用怀化市城区1981---2019年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怀化市城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现象变化特征,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怀化城区年均温有波动升高的趋势,增幅为0.3℃/10 a,增高主要是由于春夏两季气温的上升。城区高温日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增幅为3.2 d/10 a。高温日的增幅大于年均温的增幅,表明怀化城区气温变化趋于不稳定,气温波动现象越发明显。
强对流天气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年际变化大。城区雷暴多年平均日达40.1 d/a,属雷暴多发区,持续时间长,雷暴初日有推后的趋势,而终日趋于提前,表明雷暴发生期有集中的趋势。雷暴天数呈减少趋势,但减小幅度较小。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同冰雹类似,年际变化大,变化特征也不明显。
视程障碍、结冰天气现象变化特征类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幅度分别为2.9 d/10 a、3.1 d/10 a。雨凇年际变化较大,特征不明显,总体呈缓慢较少趋势。
针对影响怀化城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从技术与政策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