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伍海琳
(长沙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已经成为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高校创新创业基地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以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践为依据,共同探讨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长沙师范学院教育教学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基地建设通过课程整合、过程实施、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新实践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为牵引,以院际、校企、政学、国际多元合作为途径,积极推进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校企合作,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2];立足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以合作课程项目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逐步扩大专业覆盖面,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多种路径。
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开设创业学课程,开展相关课题研讨,建立创业研究中心、建设完善研学旅游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完善研学产品设计工作室,开展创业教学与创新研究的综合性平台,积极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学生。
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锻炼及相关学习资料。开发教材、多媒体课件、项目案例、基于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平台等。为基地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实训和毕业设计题目、案例、开发工具、基础平台工具,同时提供检索供学生查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一站式”实训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分专业对学生基本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基地提供相关实践案例,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应用层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实践奠定基础。由基地提供经典案例、设计方案、资料,校企共同编制专业人才教育的课程教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通过对行业的调查确定相应专业所需具备的实践技能,经过行业专家的论证,选择符合标准的实训项目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使课程内容符合行业需求。对教学、实验、实训的项目和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与界定,合理衔接课程、实验、实训以及校内外的关系。在实训过程中,从实训计划的制定、指导教师的配备和职责、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深度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实训效果严格地进行评价考核。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基地发展的基础。经过建设,打造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建立高校教师定期到一线部门锻炼和企业管理者到学校兼任指导教师的制度,大学教师与企业管理者通过角色互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教师参与创业的市场实践和经营管理活动,增强教师的创业经验,并能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带回课堂,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储备,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3]。
研学旅行是以旅行为载体,以校外资源为课堂,通过精心设计,在短期内进行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学课程设计开发中,通过对研学资源进行甄别和拣选,挑选出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动手和参与的项目或者活动,从而拓宽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感悟知识,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因此,秉承“传承农耕文明、乐享田园野趣”的宗旨,,规划、开发不同类型的农耕、研学、旅游体验产品和体验内容,打造集观光旅游、亲子互动、素质教育、农耕体验、团队拓展、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产品服务,是老年人感受回忆、中年人找到乡愁、青年人乐于游玩、孩子们接受亲农教育的互动乐园。
地球仓是标准化、模块化的工业集成化装备产品,取代传统现场施工建设模式,24 h就能落地。身份证加人脸双认证,客厅卧室复合空间切换的极致体验,远程中央前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无须依赖地下排污管网及附属设施等多项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使得地球仓这一“旅居界网红”吸引了大量关注环保、科技、时尚的旅游达人。以地球仓特色乡村民宿为基础,本创新项目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提供不同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管理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云”时代实现全新的移动生态旅居空间解决方案、可持续经营理念及运营策略相结合。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区域品牌构建模式创新研究分析,获取区域文化、休闲相关产业经营管理数据,并对其进行挖掘整合,并加以统计分析来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客户需求以及竞争者的动态;改变区域文化、休闲相关产品和顾客的联系方式,实现对外的精确性营销对内快速反馈改进。
系统地调查幼儿园生态环境教学组织实施的途径,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托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基地优势及条件,探究生态文明视域下有效促进少儿个性发展与幼儿园教育、家庭培育及社会支持和谐统一的合理对策,既为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供实践支持,又为生态环境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构建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
在院校招生时或学生毕业实习前一年按照企业需求的人员类别招收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习期间了解的企业文化,实训课程按照工作内容配合教学完成。充分发挥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美术设计和经管类学科优势,为研学基地培养优秀专业研学教师,学生完成在校专业课程攻读后根据学校推荐将获得进入此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训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搭建平台;及时总结经验,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队伍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功能。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难题。一方面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其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于学生实践,获得更多的课堂教育实践机会,将所学充分展示;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学院教师能够补充理论知识以外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此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双方将有机会继续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共赢”的新战略合作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加快实施人才强园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实训基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优秀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岗位,依托长沙师范学院优质毕业生源,提供涵盖研学教师、旅游服务、艺术文创等领域的对口应届毕业生和实习,为优质企业招募优秀学生,力求促进各院校和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和项目合作。建设满足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行业实践应用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开放式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基地。
打造文创、资本、人才要素资源汇聚的“洼地”和体制、产业、平台创新的“高地”,让学院培养的优秀学生真正服务浔龙河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化的研学产品设计和优质的管理服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配套,打造成国内外学生首选的研学基地。让每一位中小学生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领悟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磅礴力量,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获得更宽阔的眼界,胸怀更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