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林
去年夏天,一些网友在某论坛就香港暴徒闹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然是同仇敌忾。某日,一位自称“中国北方人”的网友闯进论坛,发表了一些自以为“中立客观”的言论,引发一场激辩。此时有一位网友对这个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于是发帖子,向那位“中国北方人”提了一个问题:“我考考你,你能答出来‘宫廷玉液酒’的下半句吗?”对方回答的大意是,我年龄大了,不清楚现在流行的一些事情。这个答案一出来,立马雷倒一片网友。不用说,这位自称的“中国北方人”身份可疑,他肯定不是生活在中国大陆。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生活在中国大陆,除过年龄很小的,哪一个不知道“宫廷玉液酒”的下半句?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了。
“宫廷玉液酒”这句台词,出自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巩汉林、赵丽蓉主演的小品《打工奇遇》。一晃二十四年过去,二十四年间,央视推出了二十四台春节联欢晚会,但是像《打工奇遇》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实并不很多。“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瞧我这张嘴,一杯你开胃,我喊了一声美,二杯你肾不亏,哈哈,还是美,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证你的小脸……”不用继续下去了,看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并非小品的粉丝,春晚里的很多节目对我来说甚至颇感陌生,但是那些成为经典的小品是例外,《打工奇遇》自然是我最喜欢的之一,不仅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么多年过来,有时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重播,不论是从头看到尾,还是半路看下去,我一定会停下手中的遥控器。不为其他,就是因为喜欢。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史上经典无数,举凡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美术、音乐,一个人即使穷其一生,恐怕也难接触其中的百分之一二。相对于传统作品,小品出现在舞台上面对广大观众,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尝试。我是外行,对于业内之事不太清楚,但是所谓小品云云,据说当时只是艺术院校内部的一种教学形式,从不公开演出。“文革”及其以前出现过一种形式短小的舞台说唱,有人物,有一点儿情节,比如“文革”前期红遍大江南北的《老两口学毛选》,但是严格说起来这类演出只能算小品的雏形。因此,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小品,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应该就是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了,它以十分接地气的主题和表演方式,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众多经典作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些优秀的小品,除过本文提到的《打工奇遇》,我们还会油然想起赵丽蓉与巩汉林合作的《如此包装》,与侯耀文合作的《英雄母亲的一天》。此外,我们随口还能说出一大串其他小品的名字,如赵本山与范伟合作的《卖拐》,与崔永元、宋丹丹合作的《小崔说事》,与小沈阳等合作的《不差钱》,还有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警察与小偷》,郭达的《换大米》等等。
赵丽蓉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然而只要看到她的作品,就会感到她依旧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以自己精湛的艺术表演,带给我们欢乐,也让自己成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