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0-08-18 01:49谢永超
科技视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株洲市产教共同体

谢永超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有效模式,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追求,更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动校企全面、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2018 年2 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要求“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2]。2019 年4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化)合作,实现校企双元育人”[3]。2019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校企协同等原则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计划到2025 年基本形成区域产业和教育共生共荣发展格局”[4][5]。

1 株洲市产业发展现状

株洲市现在正处于打造“制造”强市与构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进程中,重点打造河西“中国动力谷”,着力构建“3+5+2”产业新体系,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3 大动力产业打造成为国家级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精心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5 大新兴产业,增效提质“服饰”“陶瓷”2 大传统产业,将株洲市产业推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打造“高端产业”、立足“产业高端”。2019 年,株洲市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 亿元,而中国动力谷“3+5+2”产业总产值高达2350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8.3%,增速为16%,起到了“龙头产业”的作用。同时,株洲市深入推进“工业+ 服务业”“工业化+ 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计划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嵌入“互联网+”手段,建成一批引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生产车间”[6]。株洲市产业经济提质、增速、转型需要高职院校提供一大批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智力支撑。因此,深入贯彻党、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战略部署与根本要求,有效服务株洲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打造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动株洲市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诉求,可直接为产业(企业)提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可以通过产品共同研发、技术共同攻关、员工培训等方式间接为产业(企业)提质增效,是校企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基于此,通过对株洲市“3+5+2”产业体系中代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发放问卷调查,从企业的视角对株洲市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形成的结果如下。

图1 毕业生总体满意度

图2 毕业生核心能力要素满意度

(1)企业对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企业对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的调查从高职院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如图1 所示)、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能力要素满意度(如图2 所示)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发现:株洲市的企业对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占18.1%、比较满意的占60.3%。因此,株洲市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较高。当然8.26%、0.11%企业代表分别选择了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欠缺,二是毕业生对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不满意。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能力要素满意度比较高,但是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其中,33.08%的企业建议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水平,23.17%的企业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养成,12.39%的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意愿调查剖析

产教融合的首要因素在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完美的产教融合应该是学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基于此,从“政府、学校、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因素、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企业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方式等4 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于“政府、学校、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地位的调研,46.18%的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占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期望政府或者行业组织能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法律法规、系统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平台、优化校企的资源配置等,进而保障校企双方的权责。对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因素的调研,36.79%的企业是基于人力资源需要、16.18%的企业期望基于产教融合进行员工培训、8.96%的企业是基于社会责任(比例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高职院院校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服务职能,二是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的调研,78.98%的企业选择产教融合的形式依旧以订单培养、学徒制等形式为主,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协同拓展产教融合的内涵,从人才培养拓展至技术攻关、创新创业、产品研发和大师培育。企业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方式,58.48%的企业选择与高职院校、学生共同签订实习实训的三方协议,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合法权益,18.13%的企业期望政府减免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企业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方式调查解析

(1)WebGL 运行环境安装简单,是通过JavaScript来制作网络交互式三维动画,基于此技术,客户端不需要安装插件即可支持三维图形展示;

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式是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举措。33.46%的企业选择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28%的企业选择共建创新创业基地,18.65%、15.79%和11.82%的企业分别选择共建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产业(企业)学院和共建实训(验)室。对于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选址问题,选择建在企业、高职院校和第三方场地的比例分别为46.86%、43.58%和9.56%。

3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困境解析

通过对株洲市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状调研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满意度高,大部分的企业基于企业人力资源需要等目的参与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之中。但是,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影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的核心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权责不明确

“经济人假设理论”提出了3 个假设,一是人是自私的,其行为均体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诉求,因而有趋利避害的自觉性体现;二是人在行为上是理性的,会依据环境等各种因素审时度势,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三是完善的制度方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有效增进社会公共利益[7]。株洲市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首要因素就是确保企业自身利益不被分解。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实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诉求是其核心目标。为产教融合另一大参与主体高职院校是对接产业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对社会效益的价值诉求是其核心目标。

从对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调研发现:一是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能力要素满意度比较高,但是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二是企业在与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毕业生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忠诚度、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诉求分解,致使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三是政府缺乏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资金补助和减免税政策。最终的结果是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利益协调不均,导致产教融合的利益链均衡性缺少。

(2)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体制缺位

“产教融合”是基于“产、学、研协同发展”和“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提出的宏观教育/经济政策,具备相当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同时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但是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化推进需要政府、产业(企业)、学校等3 大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协同发力,三者之间的壁垒限制了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从对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调研发现:一是政府、产业(企业)、学校等3 大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体系不同,需要打破三种组织结构之间的壁垒,构建相互融通、协同发展的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从金融支持、法律保障与税收减免等产教融合促进制度给予战略与政策的保障,促进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同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简化办公流程等措施,提升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时效性。三是株洲市主体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机能失效,未能协助企业有效解决产教融合深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体制缺位,极大影响了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4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构建

基于株洲市产业发展现状、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和对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困境的解析,设计了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具体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如下:

(1)深化产教融合理念,着力提升校企合作意愿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的提升首先要追求“产教”双方的理念深度融合,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关于“产教融合”价值观的一致性,而是否具备合作的共同意愿是其根本表征。着力提升校企合作意愿需要从如下方面推进,首先需要搭建以“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为纽带的产教融合技术创新平台,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学校、学生等产教融合主体利益的均衡性;其次要畅通“产教”双方的交流通道,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侧、人才供给侧、技术更新等动态。

(2)抓住产教融合关键要素,奋力提升校企合作能力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归根结底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产学合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是保障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首先,实施“固定岗+ 流动岗”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加大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师资队伍的力度,打造满足产教深度融合需要、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次,加强在岗/编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力度,奋力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专业素养。

(3)遵循善治目标,协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的提升需要遵循善治目标,所谓“善治”就是要追求良好的治理,是实现“产教”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产教”双方对公共事务的协同管理是其本质特征。协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路径,是达成“善治”目标的途径选择。首先,校企协同共建资源共享管理的体制机制,实现人力、专业硬件设备等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其次,校企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开展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共治”活动。

5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设计

对接株洲市“3+5+2”产业体系,构建了由教学共同体、产研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组成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构架(如图3 所示),以期实现株洲市高职院校与产业深度融合。

株洲市3 大动力产业对应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分别布局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但是缺乏航空类高职专业的设置,因此,建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工科类专业可基于现有专业基础,拓展专业的产业面向,开设航空类相关专业,诸如无人机应用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等航空类专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对接株洲市5 大新兴产业,进行了相关专业的设置。株洲市职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陶瓷学院分别对接株洲市2大传统产业进行了相关专业的布局。株洲市丰富的职教资源、完善的专业布局等资源为构建全方位的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提供可能。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成中,教学共同体是核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与资源开发等方式实现人才共育;产研共同体是支撑,基于校企共同构建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式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是根基,通过员工培训、师资培训等方式,提升株洲市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文化共同体是融合,将企业现场的精益管理理念、工匠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文化共育。

图3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结构示意图

6 结语

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学校协同参与、合作,方能最大化发挥产教融合的效能。基于株洲市产业发展现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和困境,构建了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并提出了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提升株洲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可借鉴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为株洲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增值赋能。

猜你喜欢
株洲市产教共同体
牵牛花
爱的共同体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共同体的战斗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