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腹泻有哪几种?

2020-08-17 09:50罗小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粘液轮状病毒肠炎

罗小丽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们往往通俗的把“小儿腹泻”称之为“拉肚子”,它实际上是指孩子们在24小时内排稀便或水样便3次以上,少数也可以是粘液脓血便,也就是说腹泻既有大便性状的改变,也有大便次数的增加。有些时候,判断腹泻时粪便的硬度相对比次数的增加更重要,如果大便次数增加超过3次而粪便是成形的,也不叫腹泻。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常以秋冬季节最为高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也是继肺炎之后引起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因素。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小儿腹泻常见的病因及类型,做到预防为主。

1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和类型

依据发病的原因,通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其中,以感染性腹泻居多,可以是肠道内感染或肠道外感染引起,病原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有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导致。

1.1 细菌性腹泻

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导致。其中细菌感染性腹泻的发生与各种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感染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大便的性状依据不同的细菌感染有所不同,一般为粘液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红细胞,血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升高。少数大肠埃希菌和空肠弯曲菌的产毒株也可以引起水样便,无白细胞,常发生严重的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而危及生命。细菌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可能的细菌感染选择使用抗生素,如果大便培养能有细菌生长,就可根据特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更有针对性。

1.2 病毒性腹泻

肠道的病毒感染以秋冬季节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最为常见,可以散发或小流行,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传播,腹泻最大的特点是水样或蛋花汤样变,带有少许粘液,无腥臭,大便检查偶见少量白细胞,次数多可达十余次。病初,往往可以有点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常常容易因肠液的丢失,而出现脱水,酸中毒,严重者,一旦低血容量性休克就有生命危险了,所有应该早期发现,及时就诊,并收集大便作轮状病毒抗原检查呈阳性即可明确诊断。轮状病毒性腸炎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近年来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除轮状病毒性肠炎外,肠道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引起腹泻发生。病毒性肠炎因为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则以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为主,主要要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及代谢紊乱。

1.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虽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但是普遍认为与大量广谱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一种叫艰难梭菌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坏死性毒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开始大便呈黄稀、水样或粘液便,最大特点可以有伪膜形成并排出。病情较轻者一天排便次数为2~3次,且持续时间短,不容易引起医生的重视,病情严重者可每天排便达10~20次,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部不适等症状体征。治疗上建议停用抗生素,一般5-8天腹泻好转,可适当补充益生菌,以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现象,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若腹泻出现后还持续使用抗生素,可使病程迁延,恢复起来就相当慢了,可以造成营养素的摄入不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很少为原发性肠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继发于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或慢性基础疾病上。往往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重,有发热,呕吐和腹泻,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生休克危急生命。病初的大便可以是黄绿色,随着病程延长,3-4天后变腥臭,特征是出现暗绿色似海水样大便,腥臭味重,大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

1.5 真菌性肠炎

是由于真菌感染所致,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多发生在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小儿,无季节性特点,伴有不规则发热,同时排黄稀便,含有大量泡沫、粘液豆腐渣样细块,有酵气味。大便检查可见真菌孢子及假丝等。部分孩子同时有口腔可发现白色膜样物,医学上叫鹅口疮,建议医院就诊。

1.6 肠道外疾病所致腹泻

与成年人比较,小儿作为特殊群体,容易发生肠道外疾病并引起腹泻症状,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治疗上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为主,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等。

1.7 饮食不当所致腹泻

就婴幼儿期小儿来讲,因添加辅食过快、过多,便会导致食物消化不良性腹泻。这种情况排便次数较少,同时脱水发生的几率也较低,所以,只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即可改变腹泻,无需使用止泻药物。另外,针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而言,常常因为暴饮暴食而造成食物过多的堆积在肠道内,并且吸收大量肠液,进而引发腹泻,甚至伴有不停程度呕吐。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可适当口服助消化药物,并辅以微生态制剂,以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

1.8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的发生和食物过敏相关,如对牛奶或大豆过敏所致。往往小儿食用这些食物后出现腹泻,可伴发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皮疹,建议停用过敏食物,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

为了保证小儿健康,家长朋友们除了掌握上述小儿腹泻的类型及治疗之外,更要重视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减少腹泻发生。

2 关于小儿腹泻,应如何预防?

上面聊到了小儿腹泻常见的原因和类型,下面简单说说腹泻的预防措施:(1)婴儿期坚持母乳喂养至直到2岁,从6个月开始,逐步有序的添加辅食,幼儿和年长而合理安排膳食,选择相对容易消化的食物;(2)应用安全卫生的方法制备家庭食品;(3)定期消毒食具、奶具等,尽可能做到一人一用;(4)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小儿的榜样,正确引导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手卫生,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减少病原菌的经口摄入;(5)建议家长在宝宝出生后按顺序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包括轮状病毒疫苗。WHO免疫策略咨询专家组推荐将婴儿轮状病毒疫苗列入各国免疫接种计划;(5)一旦有腹泻的表现,及时发现到医院就诊,根据患儿疾病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以保证用药安全,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

本文就小儿腹泻的常见的病因和临床类型进行了分析、希望家长朋友们对小儿腹泻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平时的生活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腹泻的发生,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粘液轮状病毒肠炎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宝宝拉肚子需警惕轮状病毒
宝宝拉肚子 警惕轮状病毒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得了肠炎怎么办
科学“清嗓”粘液助力清除流感病毒
神奇的粘液菌